答人一律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答人一律

文章張大春 » 2007-01-26 11:19 AM

菊齋、詩公社李夢唐發二詩,七律題曰〈訪臺北慈湖官邸,見蔣氏靈柩停於一室,凡三十三年矣〉,其詞曰:「愁絕歸鴻海上槎,三軍人老在天涯。棺懸兩地悲劉項,鹿死千秋尚鼓笳。小島虛張堯舜幟,神州何似楚梁瓜。佳兒早定偏安策,誰與新亭守落花?」讀之不愜,答了一首,簡二難、拾蝶、梅齋、半賓諸君。

浮到桃源祇一槎,衣冠渡老自生涯。
懷深故國且迎浦,避遠伯陽猶造笳。
赤血長埋巴蜀碧,黃臺數摘召平瓜。
偏安地步無多事,閑聽霜風壓野花。

﹡「迎浦」本《國語‧晉語四》。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梅齋 » 2007-01-26 10:19 PM

愁絕歸鴻海上槎,三軍人老在天涯。棺懸兩地悲劉項,鹿死千秋尚鼓笳。小島虛張堯舜幟,神州何似楚梁瓜。佳兒早定偏安策,誰與新亭守落花?


「小島虛張堯舜幟」詩人恐忽略:台灣早不談正朔,兼之政治開放、價值多元,自不須虛張;歌功頌德堯舜幟,此間自由人,怕也沒興趣。


浮到桃源祇一槎,衣冠渡老自生涯。 懷深故國且迎浦,避遠伯陽猶造笳。 赤血長埋巴蜀碧,黃臺數摘召平瓜。 偏安地步無多事,閑聽霜風壓野花。

「閑聽霜風壓野花」挺著,野花。問候大春兄。
梅齋
會員
 
文章: 785
註冊時間: 2003-01-10 04:03 PM

文章張大春 » 2007-01-26 11:06 PM

與梅兄同挺。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拾蝶 » 2007-01-27 08:02 AM

李君這首七律, 幾個 bbs 看了許多跟帖, 直至梅齋兄此評, 令人鬱悶稍開.

閑聽霜風壓野花 --- 原作和作, 亦取這一句.
拾蝶
會員
 
文章: 56
註冊時間: 2006-04-04 01:46 PM
來自: usa

文章卞思 » 2007-01-28 02:52 PM

也去看了這首,真是挺悶的,大春兄加油了!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水村 » 2007-01-28 07:57 PM

佳兒早定偏安策,誰與新亭守落花?不需答的,呵呵
醉吟久矣安悬瓠,
任诞常如不系舟。
水村
會員
 
文章: 552
註冊時間: 2005-03-12 05:23 PM
來自: 广西

文章二難 » 2007-01-29 10:37 AM

「愁絕歸鴻海上槎,三軍人老在天涯。」

這兩句寫實,是許多在台老兵曾有的心情。

「棺懸兩地悲劉項,鹿死千秋尚鼓笳。」

出句指的是毛與蔣吧,但誰是劉誰是項呢?有趣。 :-D
落句,這頭鹿,恐怕千秋不死,鬥爭長存吧。

「小島虛張堯舜幟,神州何似楚梁瓜。」

虛張堯舜幟,不是一直都是歷代王朝的調調兒,這在從前可是得奉正朔的政權才能玩的把戲。而今日在台灣,問問國中生誰是堯舜禹湯?說不定還會被反問好喝嗎?

落句,楚大梁小,楚瓜惡,梁瓜美,而梁不記舊惡,暗中使楚之瓜變美,相較兩岸交往,誰是楚?誰是梁?又是個有趣的比喻。

「佳兒早定偏安策,誰與新亭守落花?」

這兩句心胸窄了些,算是敗筆吧。

內地觀光客來台所受到的待遇,我以為不合理,整團人被導遊帶東帶西,集中管理,不可脫隊。對台灣認識與觀感,經常與導遊的心態與能力有關。這真不是件好事。

新序雜事第四

  梁大夫有宋就者,嘗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之邊亭,與楚之邊亭,皆種瓜,各有數。梁之邊亭人,劬力數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惡。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惡也。楚亭人心惡梁亭之賢己,因往夜竊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覺之,因請其尉,亦欲竊往報搔楚亭之瓜,尉以請宋就。就曰:「惡是何可構怨禍之道也,人惡亦惡,何偏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竊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於是梁亭乃每暮夜竊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則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則乃梁亭之為也。楚令聞之大悅,因具以聞楚王,楚王聞之,惄然愧以意自閔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無有他罪乎?此梁之陰讓也。」乃謝以重幣,而請交於梁王,楚王時則稱說,梁王以為信,故梁楚之歡,由宋就始。語曰:「轉敗而為功,因禍而為福。」老子曰:「報怨以德。」此之謂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說得好~~ :-D :-D :-D
二難
會員
 
文章: 1636
註冊時間: 2006-08-24 08:40 PM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