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竹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龙华樵者 » 2006-05-28 11:39 PM

这个成语是否中性有待考虑小樵记得有人挽岳飞词中有
罄南山之竹而生情无尽折东海之波而流恨难量的句子
龙华樵者
會員
 
文章: 420
註冊時間: 2005-01-29 06:41 PM

文章維仁 » 2006-05-29 10:34 AM

以下純粹討論文學,不涉政治之臧否。
據說唐朝皮日休「移元徵君書」,有「罄南山之竹,不足以書足下之功;窮百谷之波,不足以注足下之善。」
龍華詞長言之固然有理,「罄竹難書」也是找得到正面的例子,但是某些成語本來就有習慣的用法,雖然古人偶有成例,愚意以為終究還是尊重習慣用法較好。
又例如王勃《滕王閣序》有云:「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現今「懿範」多以形容女性,王勃這篇千古奇文把「懿範」用來形容男士,我們如果直接學著用在男士身上,恐怕也會遭受非議。
所以,還是尊重習慣用法會比較妥當。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ckg103 » 2006-05-29 01:46 PM

维仁先生所言极是,我们应当尊重约定俗成的书面、语言习惯。尽量不去标新立异,以免闹出笑话来。
ckg103
會員
 
文章: 285
註冊時間: 2005-10-14 07:21 AM
來自: 镇江

文章woncf » 2006-05-29 11:24 PM

就個人看法
維仁詞長所說的「本來就有習慣的用法」一詞過於抽象
所謂的習慣是古人的習慣或是今人的習慣?
是一人的習慣?少部份人的習慣?多數人的習慣?
又今人是否一定要因循古人呢?
如是因循,則汲汲於古人,於我何有益哉?

誠然,「罄竹難書」一詞古人的用法,一般或者通例多用於「罪惡」
但此既有特例,豈能以通例(習慣?)否定特例?
甚至一些權威辭典,亦有正反說明
語言之活用,豈是習慣所能圈圍

語言演變有一句多義,亦有多句同義者
靈活之運用端在適時、適景、適情,豈是習慣因循?
若以習慣因循,吾人何須創作、創新?
習慣便易於因循,墨守成規,更進一步僵化思想

就我個人認為
「徐娘半老」如在私底下,用來稱讚母親尚如年輕猶有風韻,博取老人家歡欣,有何不可?只要時、景、情配合!
否則「風韻猶存」雖好,也難保罵老之責矣!
woncf
會員
 
文章: 407
註冊時間: 2003-11-17 10:57 AM

文章軍持 » 2006-05-30 01:38 AM

愚意:成語典故尋其淵源,似宜取字面最近者。『罄竹難書』當釋為出自舊唐書為最切。而舊唐書所言,深究其意之所從來,則不妨上溯呂氏春秋等等。
精神如太陽 霍然照清都
http://blog.sina.com.cn/u/1208347021
軍持
會員
 
文章: 466
註冊時間: 2005-03-09 07:27 PM
來自: 滬上

文章司晴 » 2006-05-30 08:02 AM

woncf 寫:就我個人認為
「徐娘半老」如在私底下,用來稱讚母親尚如年輕猶有風韻,博取老人家歡欣,有何不可?只要時、景、情配合!
否則「風韻猶存」雖好,也難保罵老之責矣!


軍持所言極是!

語感之有無多少,是文化累積的問題,而不是個人發揮創意與否的問題。如果一個過路人指著woncf詞長的母親說:「真是徐娘半老呀!」相信不唯令堂難覺歡欣,恐怕連您也要跳出來修理人了。

成語是公共的,有一整個歷史沈澱的「公共性」,故而成語極其武斷,好作家、大文豪也因此不會時時倚賴成語──甚至經常刻意活用、轉用、戲用成語。(像洪邁刻意改莊子『每下愈況』為『每況愈下』,就是活用、轉用、戲用的好例子;今人不察,以『每況愈下』為誤用,固淺斯漏矣!)

然而活用、轉用、戲用並不是無知地亂用。當woncf詞長和令堂(包括在一旁的家人),也就是說與聽的雙方都知道「徐娘半老」是個慧心的孩子借著開成語的玩笑逗母親高興,這是你們一家子在使用「徐娘半老」的時候縮減了此詞的公共性,而非此詞堂而皇之地可以普遍地用之於風韻不錯的母親身上。就像「罄竹難書」施之於台灣島上所有的志工,就是無知淺漏之尤了,替這樣的人迴護,更無謂矣。
最後由 司晴 於 2006-05-30 09:11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司晴
會員
 
文章: 120
註冊時間: 2006-03-15 12:51 AM
來自: 偃師

文章司晴 » 2006-05-30 08:10 AM

另,舊唐書李密傳,正是此詞來歷,殆無疑義。可知應是李密作討隨煬帝檄書,數其十大罪,乃有「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之語,此文廣為流布,一時騰聲,後遂載諸史傳。皮日修恐怕還是轉用了李密的名句。
司晴
會員
 
文章: 120
註冊時間: 2006-03-15 12:51 AM
來自: 偃師

文章原野牧人 » 2006-05-30 09:46 AM

徐娘半老~~罄竹難書'異曲同工
真好笑,哈哈哈我猛然醒悟, 十三億同胞都能夠, 藉GOOGLE 搜索網或其他搜索網, 看到我們的作品 !
吳銓高詞長的一番話還真是警語﹑‘
最後由 原野牧人 於 2006-05-31 10:34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原野牧人
會員
 
文章: 94
註冊時間: 2006-02-21 07:42 AM
來自: 台北

回應

文章夜風樓主 » 2006-05-30 12:55 PM

龍華、維仁、ckq103、woncf、軍持、司晴、原野牧人
各位詞長吟安:
感謝各位提出高見,此句成語已傳千年,大多是作負面解釋。觀目前多數詞長,與社會學者討論,作正面解釋之例;不過三四則,此三四則是否為古人誤用?因古人也會犯錯,此拙見請參考。
謝謝
夜半低吟 樓歌繾綣迴江渚
風中細語 主客相思寄去鴻
夜風樓主
會員
 
文章: 24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2:04 PM
來自: 台北內湖夜風樓

文章風雲 » 2006-05-30 07:26 PM

唐朝皮日休「移元徵君書」,有「罄南山之竹,不足以書足下之功;窮百谷之波,不足以注足下之善。」

以上數句斷章取義了,皮日休該書乃在嘲諷元徵君為山林之假隱士(宜觀全篇旨意),故此段內容仍具負面含意。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風雲 » 2006-05-30 07:32 PM

後漢書˙卷六十六˙公孫賀傳「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辭。」之說。

此說亦是負面涵義,觀前後文可知該「辭」乃「獄訟之詞」,言罪狀之多也。

如此一來,只單純言數量之多者恐怕只剩下「孫臏兵法」裡的用法。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