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cf 寫:就我個人認為
「徐娘半老」如在私底下,用來稱讚母親尚如年輕猶有風韻,博取老人家歡欣,有何不可?只要時、景、情配合!
否則「風韻猶存」雖好,也難保罵老之責矣!
軍持所言極是!
語感之有無多少,是文化累積的問題,而不是個人發揮創意與否的問題。如果一個過路人指著woncf詞長的母親說:「真是徐娘半老呀!」相信不唯令堂難覺歡欣,恐怕連您也要跳出來修理人了。
成語是公共的,有一整個歷史沈澱的「公共性」,故而成語極其武斷,好作家、大文豪也因此不會時時倚賴成語──甚至經常刻意活用、轉用、戲用成語。(像洪邁刻意改莊子『每下愈況』為『每況愈下』,就是活用、轉用、戲用的好例子;今人不察,以『每況愈下』為誤用,固淺斯漏矣!)
然而活用、轉用、戲用並不是無知地亂用。當woncf詞長和令堂(包括在一旁的家人),也就是說與聽的雙方都知道「徐娘半老」是個慧心的孩子借著開成語的玩笑逗母親高興,這是你們一家子在使用「徐娘半老」的時候縮減了此詞的公共性,而非此詞堂而皇之地可以普遍地用之於風韻不錯的母親身上。就像「罄竹難書」施之於台灣島上所有的志工,就是無知淺漏之尤了,替這樣的人迴護,更無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