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吳先生在的地方就熱鬧.
吳先生學識豐富是無可置疑的.但一首詩在作者與讀者之間,是可以各有感受,不必強求一致.在下倒覺得能讓讀者在詩中發掘出并非原作者的引伸,更具意趣.
就作注說說行外人的看法:
原發的三詩〔和無為,竹塘,詠竹農〕只〔不見梁王真執節 〕可注可不注.其他地方如冬青,夏采,隸臺 ,閣落,即使讀者未知用典處,亦無傷大雅,各有所解,這是用典的高境界.
至於〔末山心法閩中開 〕,則非注不可了.此句一是用典僻而用心重,自家的演譯主導了典實.說實話末山此段在下亦是搜尋而知.但福州西郊怡山西禪寺〔怡山長慶禪寺〕卻是略知一二,雖此寺亦有名,且近幾年大肆修建,但除閩台禪道中人外,未必有太多人留意.僧一禪師雖卒於此,但在此寺亦未見特別宏揚.
所以在下說此句典為心用,必注.
另:福建稱閩,境內稱閩中,本無錯.但又有八閩之謂,則福州恐不納入閩中.閩中於福建本土是以特定區域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