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哀臺籍兵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哀哀臺籍兵

文章壯齋 » 2005-04-07 01:23 AM

哀哀臺籍兵,死猶陷論爭。神主非本姓,祭難享豆羹。
憶昔割臺島,生是日本氓。不識牡丹色,惟見春飛櫻。
須臾接軍令,剋日南洋征。無奈歿異域,神社留微名。
至今五十載,河海竟未清。區區牢騷客,為伊訴不平。
試問後來者,何德詆先英?彼時各為主,舉措皆摯誠。
古釋敵將縛,方可得民情。恣意嗤人祖,豈復是弟兄?
本來無一物,庸人塗牆楹。生者自尋惱,往者默無聲。
紛紛眾喧鬧,殤魂更零丁。何日返故院,哀哀臺籍兵。
最後由 壯齋 於 2005-04-07 04:23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維仁 » 2005-04-07 07:30 AM

哀哀臺籍兵,死猶陷論爭。神主非本姓,祭難享豆羹。
前四句總說,頗有吳濁流先生[亞細亞的孤兒]之感慨。

彼時各位主之句,疑為彼時各為主之誤植。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梅齋 » 2005-04-07 09:35 AM

‧喜壯齋斯作,及時事,知另具懷抱。
‧政治,弟所鄙者。維殖民舊史,哀哀台民,生死難堪。再讀「憶昔割臺島,生為日本氓。不識牡丹色,惟見春飛櫻。」句,寧發一慨。
梅齋
會員
 
文章: 785
註冊時間: 2003-01-10 04:03 PM

文章壯齋 » 2005-04-07 04:55 PM

感謝兩位詞長的指教,原詩文句已做修正。

能以時事入詩,實為時代之賜。盛唐之音之所以盛者,以其無事不可言、無事不可論。殆晚唐、兩宋,黨爭愈烈,文網漸張,劉郎、蘇子亦不免罹禍。及乎明清,文網愈密,以致詩文多風花雪月,一遇歐西精論即丟盔棄甲。古者觀國風可知國事,余以為鄭、衛之所以淫者,以其當權有愧於心而文網立張,故多言男女之事。故知無泱泱大度,難稱泱泱大國。今世能以時事入詩,實則時代自由之風也,此五千年來難得之機也。諸君風雲際會,正逢其時,可趁勢而作矣。

近思臺史論述,多麻木不仁,多以其利而構造其史,非儒者之做為也。夫子教以「仁」,非徒習字耳。當以己心感應人心,方可近於「仁」。而詩人騷客,當為民人之牧,導之以仁。非徒趨炎附勢,以「大義」之名為招搖,驅民以入刀兵水火之中。仁心重在感應,與古人同氣息方可得其真味。若僅閱後人之論而不讀先人之文,豈非「寧信度,不信足」之事乎?余近於《彰化文獻》第六期有文〈吳德功的割臺經歷及心境轉變-以《瑞桃齋詩稿》中乙未、丙申詩作為研究中心〉,即就「仁」心出發,以接儒者道統。

《彰化文獻》第六期號稱詩文專輯,實僅其半為詩文之論。除余所作之外,尚有四篇:張瑞和〈終戰前後永靖漢詩三傑的敘事詩〉、巫仁和〈興賢吟社與黃溥造先生〉、顧敏耀〈陳肇興及其《陶村詩稿》研究資料述評〉、謝瑞隆〈論臺灣傳統漢詩對鄉土文史建構的意義〉。前二篇文獻搜羅精詳,可增詩料。後二篇雖論述未精,亦可以觀矣。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卞思 » 2005-04-07 11:26 PM

「神主非本姓,祭難享豆羹。」
「不識牡丹色,惟見春飛櫻。」
「紛紛眾喧鬧,殤魂更零丁」
此數句感人!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woncf » 2005-04-08 04:43 PM

能以時事入詩者,民胞物與胸懷,慨然可見,末學拜讀,佩服!
woncf
會員
 
文章: 407
註冊時間: 2003-11-17 10:57 AM

文章風雲 » 2005-04-10 12:13 AM

大作可見詩人本色。
弟亦喜〔不識牡丹色,惟見春飛櫻。〕
然若易〔飛〕為〔日〕,成為對仗句,似乎更佳。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李德儒 » 2005-04-10 05:35 AM

本來不太明白,今天聽電台閒談節目,說台某宮員為何到日本參拜請國神社,才明白過來。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壯齋 » 2005-04-11 10:47 AM

風雲 寫:大作可見詩人本色。
弟亦喜〔不識牡丹色,惟見春飛櫻。〕
然若易〔飛〕為〔日〕,成為對仗句,似乎更佳。

若是春日對牡丹的話,好像這個對有點寬泛了..... ;-)

當時會採用"飛"這個字,是因為飛櫻已經成為日本的標準象徵了.
就連美國人拍"末代武士",片尾也要搞一個櫻花飛落的場景.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風雲 » 2005-04-11 06:33 PM

如此對仗確實是寬對,但是個人認為對仗比沒有對仗,更能突出其意,容易加深印象。
或許見解各異,聊表一己陋見。 8-)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小發 » 2005-04-11 07:14 PM

壯齋 寫:
風雲 寫:大作可見詩人本色。
弟亦喜〔不識牡丹色,惟見春飛櫻。〕
然若易〔飛〕為〔日〕,成為對仗句,似乎更佳。

若是春日對牡丹的話,好像這個對有點寬泛了..... ;-)

當時會採用"飛"這個字,是因為飛櫻已經成為日本的標準象徵了.
就連美國人拍"末代武士",片尾也要搞一個櫻花飛落的場景.

個人以為“春飛櫻”較勝。
潮聲聽不盡,縹緲在雲端。
小發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032
註冊時間: 2002-02-24 10:15 PM
來自: 守一書齋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