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南郭友 » 2004-12-06 11:08 PM
寓公詞長寫的是《竹枝詞》,試將香港的土產─「大牌檔」的來由貼上,供大家參考:
*在下已徵得白先生同意,將其部份文章轉載*
白福臻《我和香港 60年》(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
「大牌檔」非「大排檔」 ─ p.257
「近年發現有食店以『大排檔』命名,可能受『大排筵席』這句常用語所影響…
「早期香港公務人員如因公受傷,又缺乏福利機構的援助,無力負擔家庭成員生活者,其家屬可以申請經營『大牌檔』以維持生計。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時受傷、殉職及戰俘家屬均可以申請經營『大牌檔』...
「當年香港市政局嚴格規定大牌檔的面積和枱椅數目,曾在中環街市特製一個大牌檔的示範單位,供領牌者作參考,知所遵從…
「規定大牌檔形如一大型木櫃,下有四個巨轆輪,平時可將轆輪楔穩,到清洗街道時,可移開整座木櫃…
「檔前設有長板凳,其上有矮凳數張,供食客蹲坐;並准安放兩張枱,每張枱附設四張凳,共八個座位…
「將座位擴張至擺放十張八張枱,在行人路店舖前排列成行,有『大排筵席』的氣勢,這是觸犯『大牌檔』的條例,要受當局檢控,因此,『大牌檔』常常要『走鬼』...
「持有比小販檔營業面積來得『大』的『牌』照的『檔』位,在口語中縮略爲『大牌檔』,這就是『大牌檔』得名的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