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憶前女友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李德儒 » 2004-05-14 05:00 AM

哭時羅剎笑時仙

此句我很同意小頑童的理論,

子樂仔想說二鬧時是羅剎,但這裡絕對看不到這些意思。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維仁 » 2004-05-14 10:02 AM

哀駘它詞長 寫:自藉靈台一寸田,何須因果問蒼天。
世間幾見望夫石,終古誰傳縮地仙。
雖有赤繩對月册,不堪靜女入詩篇,
而今寫就懊儂賦,石上風華似去年!


哀駘它詞長吟安
後學竊謂,雖然出句格律可以較為寬鬆,然而[雖有赤繩對月册]一句六仄,恐於近體聲律略有窒礙.


近體五言句出句[仄仄平平仄],可拗為四仄或五仄句,但是對句往往以第三字易為平聲救之,即[平平平仄平].例如
高閣客竟去,小園亂飛.
人事有代謝,往來古今.
向晚意不適,驅車古原.
七言句亦同,例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雨中.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芬陀利 » 2004-05-14 02:54 PM

李德儒 寫:哭時羅剎笑時仙

此句我很同意小頑童的
理論

子樂仔想說二鬧時是羅剎,但這裡絕對看不到這些意思。


呵呵~~猶記惹得伊人哭鬧時,小頑童決不敢再堅持理論
哈~~此時此刻,臉皮厚些,耐著性子連哄帶騙,有時還能破涕為笑哩~~有夠好玩的!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芬陀利
會員
 
文章: 2263
註冊時間: 2002-07-20 09:12 PM

文章哀駘它 » 2004-05-14 04:14 PM

敬覆
維仁吟長方家:
所言甚是。拙作六仄一平之律誠不和諧。
謝過
吟長指正。
吟長所舉幾例,竊以為與拙作不是一個類型。“雖有赤繩對月册,不堪靜女入詩篇”,乃是七言出句仄起仄收式,
吟長所舉幾例均是七言出句平起仄收式(即五言仄起仄收式),與拙作不侔。此類在大陸講格律者定為拗救之“上六下五”,即出句第六字拗,對句第五字救,如陸放翁“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黃山谷之“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是也。
而拙作之病在于三仄尾。即“對月冊”三字皆仄也。若“對”字是平聲,則此句自無問題。但在大陸對此問題有兩種看法:一認為三仄尾是病。一認為不是。言不是病者舉唐人詩例甚多,這裡就記憶所及略舉幾例:
李商隱 《柳枝》:“ 畫屏繡步障,物物自成双。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繡步障”三仄而不救。
杜甫《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庾信羅含俱有宅,春來秋去作誰家。短墻若在從殘草,喬木如存可假花。卜築應同蔣詡徑,爲園須似邵平瓜。比年病酒開涓滴,弟勸兄酬何怨嗟”。“俱有宅”、“蔣詡徑”一首诗中两个三仄而不救。
王维《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五色詔”三仄而不救。這一類在唐詩中還是很多的。

在下也是贊同格律不必過于細化,不妨吟誦即可。拙作兩句不知在島上通家吟起來是否詰屈,用某之鄉音吟誦,倒不致氣促,故而未改。上次承蒙
維仁吟長賜教,允以聆聽島上吟誦之綸音,感荷無既!無奈對南粵方音不了了,故而如聆天籟,悟其美而不悟其所以美。且其音調與某鄉邑(皖桐城)差別甚劇。
最後由 哀駘它 於 2004-05-14 07:0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哀駘它
會員
 
文章: 466
註冊時間: 2003-12-16 10:33 AM

文章紅豆 » 2004-05-14 05:56 PM

哀詞長的詩, 第五句應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我只知道是本句自拗自救, 即大拗六字改仄為平, 用本句五字改平為仄來救, 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 在這時第三字要論, 所以三字一定要是平......
這個句式第五字可以拗的嗎? ? 我真的好想知道, 兩位詞長可否教我?
紅豆
會員
 
文章: 234
註冊時間: 2002-07-05 12:01 AM
來自: 火星

文章哀駘它 » 2004-05-14 06:20 PM

紅豆吟長所言甚是。
“仄仄平平仄平仄”之格,在大陸講格律者多數以為這裡不是拗救,因為統計唐詩的頻率,這種拗格比“仄仄平平平仄仄”正格還多,(特別是在尾聯出句中)。認為這是拗救的也是和
吟長所言合,認為是自句救的“六拗五救”。但拙作並不是拗救,因為第六字沒有作平,正如
維仁吟長所指出的,毛病就是“對”字該平作仄,形成三仄尾了。李商隱 《柳枝》:“ 畫屏繡步障,物物自成双”之平仄與拙作全同。至于
吟長所言第五字,因為這裡不是拗救,所以大陸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一定要論,不然就是成了三仄尾。一種認為可以不論,因為他們認為三仄尾不是病。這就是我上面所舉的唐人三仄尾的例子。這個問題大約在2000年廣泛討論過,有人舉出唐詩中100多例三仄尾不救的例子,我愚笨不記得了。
謹此回複,請
各位吟長諒解!
哀駘它
會員
 
文章: 466
註冊時間: 2003-12-16 10:33 AM

文章紅豆 » 2004-05-14 06:37 PM

很謝謝您哀詞長...在下絕對是出於好奇的問, 絕對絕對沒其他意思......很盼望可以多看這種討論......
紅豆
會員
 
文章: 234
註冊時間: 2002-07-05 12:01 AM
來自: 火星

文章風雲 » 2004-05-14 10:21 PM

關於下三仄,在下也來提供一點淺見。

許清雲[近體詩創作理論]一書:
117頁
不會在本句中造成二仄夾一平(俗稱孤平),或三字尾全平、全仄的現象,則律句除句尾落腳句之外,凡單數字的平仄皆可以自由運用。

另外119頁卻又說:
五言平起出句 平平平仄仄 拗成 平平仄仄仄 可不救。
七言仄起出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拗成 仄仄平平仄仄仄 可不救。

張夢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一書:
117頁 五言平起出句的第三字,七言仄起出句的第五字,一調譜應該作平聲,如必須易為仄聲,下句也可不救,仍算合律。原因是對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果第五字換平,則三平落腳,為古體詩常用聲調,為避免混淆,所以常可不救。


王力[漢語詩律學]一書:
382頁
〔平平平〕.〔仄仄仄〕乃古體詩之常軌(指句子之末三字)。

林正三[詩學概要]一書:
39.40頁
不可有下三平(三平腳)或下三仄(三仄腳),蓋恐音節過於單調也。唯一可以例外者,為專有名詞而不能移易者,且如出句為下三仄,則出句應為下三平以救之(案:此為周師語)。如:〔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

綜合以上四書,在下認為林先生所言較為中肯,下三仄用法閒詠偶一為之,或無傷大雅,但莫成常例。

在下認為不要常使用的原因有幾點:

一.台灣詩壇目前徵詩大多明言避免犯下三仄。

二.美國詩壇徵詩對下三仄看法亦同台灣。

三.觀諸古人之作,下三仄用法畢竟仍屬少數(於總比例上而言),不宜作為常例。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風雲 » 2004-05-14 10:29 PM

[雖有赤繩對月册]一句,在台灣乃被視為犯孤平(繩字)。(以兩仄夾一平論之)


“仄仄平平仄平仄”之格:
林正三先生之[詩學概要一書]稱此為[單拗]或[特拗],並曰:[前人詩中屢屢見之,故與其謂之拗,毋寧稱作另一種定式更為恰當.]另外張夢機先生之[古典詩的形式結構].王力先生之[漢語詩律學]皆有談及。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李德儒 » 2004-05-14 10:37 PM

芬陀利 寫:呵呵~~猶記惹得伊人哭鬧時,小頑童決不敢再堅持理論
哈~~此時此刻,臉皮厚些,耐著性子連哄帶騙,有時還能破涕為笑哩~~有夠好玩的!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所以說,羅剎並不可怕,飲泣最具殺傷力。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李德儒 » 2004-05-14 10:42 PM

妄言一句,
哀詞長請勿見笑
赤繩和紅絲同意,如改成紅絲,會不會少了六仄的煩惱?
三仄尾我不應為過,六仄又像多了些少。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