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醉雨 » 2014-03-23 11:48 AM
寫此句時,也因為用台語和普通話唸起來平仄衝突而困惑了。
查看手本與網路韻書,眾說紛紜,還是不得其解。
後來查看詩例,用於平聲者有兩種:
一是吒叉:叉手姿勢
宋·陸遊·雜興二首 其二
此身漂蕩等流槎,又向江村送歲華。急雨遇寒凝作雪,明燈無灺結成花。
座懸鏡古森毛髮,甌聚茶香爽齒牙。況是貧家多樂事,阿開漸學手吒叉。
宋·陸遊·晚步湖塘少休民家
瓜蔓緣籬竹,蘆芽刺岸沙。橫陂浮雁騖,古道暗桑麻。
適遇扶犁叟,同休織屨家。村童亦可念,喚客手吒叉。
另一是人名譯音
宋·王詵門客·上王晉卿
幾年流落向天涯,萬里歸來兩鬢華。翠袖香殘空浥淚,青樓雲渺定誰家。
佳人已屬沙吒利,義士今無古押衙。回首音塵兩沈絕,春鶯休囀沁園花。
宋·方回·詩二首 其一
一牝猶嫌將兩雄,趨新背舊片時中。陡忘前主能爲叛,乍事他人更不忠。
玉碗空亡無易馬,絳桃猶在未隨風。何須苦問沙吒利,自是紅顔薄老翁。
《太平廣記》卷四八五引 唐 許堯佐 《柳氏傳》載有 唐 代蕃將 沙吒利 恃勢劫占 韓翊 美姬 柳氏 的故事。後人因以“沙吒利”指霸占他人妻室或強娶民婦的權貴。吒,也寫作“咤”、“叱”。
那吒亦作“ 那叱 ”。 佛教護法神名。梵文Nalakūvara、或Nalakūbala的音譯, 那吒俱伐羅 的省稱。相傳爲 毗沙門天王 ( 多聞天王 )之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運大神力,爲父母說法。《西遊記》、《封神演義》中的 哪吒 即由此演化而來。
雖然近代哪吒一詞入詩也用仄聲:
當代·陳振家·代八周月小孫寫詩
欲辨之無只瞬功,不求七歲便神童。安排歡樂爲生活,打點觀遊作啓蒙。
戲水激流哪吒膽,擒尨揪耳武松風。俺才八月君休笑,暫把微吟貸我公。
但我想,既是音譯名詞,是否可以不以漢字原音原義為限;又韻書與詩例都有平仄兩可的情況,所以就勉強定稿了。
這是我寫時一些心程,也趁此希望有專研的先進前輩是否願意給我們更清楚正確的指教,所以就po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