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水道之父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Re: 臺灣水道之父

文章犁頭店人 » 2013-10-08 01:35 AM

龍文鴛侶 寫:民族大义都丧失殆尽,谈何正义,谈何自由心正?

民族大義死的死,逃的逃,死的文天祥.史可法逃的唐景崧.丘逢甲
龍兄的祖先可曾為之死難談民族大義?請不要將自己的喜惡,仇恨強要人一齊認同。一個央央大國的子民,必須要有開擴的心胸尊重別人尊重自己。
臺灣之前主人是原住民,隨後荷蘭入主37年。繼之有明鄭22年,稱反清根據地,曾不將臺灣為久居之地。清朝212年間在台官員亦貪腐橫行,所謂三年官兩年滿至民不聊生,而反。又言臺灣花不香.鳥不語.男無情.女無義.割給了日本談何民族大義?
犁頭店人
會員
 
文章: 862
註冊時間: 2007-03-02 09:37 AM

Re: 臺灣水道之父

文章孔捷生 » 2013-10-08 03:05 AM

日本人為紀念被強迫打開國門的“黑船事件”,給美國艦長佩利造像。
清國甲午戰敗,朝議聘請伊藤博文來華當總理。今人竟比晚清都不如?
其實當今天朝,民族大義也者,只是對本朝政權有用時才講。官家都不耐煩記住的東西,卻要布衣草民牢記於心,此謂之“國家意識形態”也。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臺灣水道之父

文章龍文鴛侶 » 2013-10-08 09:36 AM

对于我们来说,民族大义自然而然是中华民族之大义,所以“民族大义”指中华民族的忠义气节。

不能认清历史的人,谈什么未来?

未来社会,是不是天下一体,世界一家,那我们是估计看不到了。我们是站在我们这片黄土地上的人,无法超越我们的历史和现实。同时也无法穿越到久远的将来,用久远的将来的所谓的世界一家来批判历史和当今的现实。如果这样想,显然是为自己忘记历史,不立足于现实,为自己的汉奸言论,为自己的奴颜卑膝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而已。有良知的有血性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汉贼不两立的观念,是基于国内的事情而言的。是个旧时封建的理念。而小日本完全是个侵略者,是个民族概念范围的事情。而非国内的概念。所以,说这话的人,显然在偷换概念。当然了,如果某一天,中国再次亡国于日本,或者中国将日本统一于中华民族之内,这个观念也许就合乎时宜了,而在当今,或者可以预见的将来,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至于有人说只要是有利的事情,就该歌颂,那简直就是有奶便是娘的汉奸逻辑,混蛋逻辑。这种没有民族大义,没有是非观念的人,不值得一提,文章再好,也不过是一个汉奸而已,汪精卫之流,不过如此。

至于有人身在异国,却不断谩骂祖国,说明他的脑袋已经腐化,完全扭曲。忘记了自己的祖先,忘记了自己的家邦,我们可以可怜他,却不会同情他。文章好不好,只是一件小事。而节义有没有,却是大事。

老杜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虽然说网络无国界,任何地方度可以随时到达,但是自己在网络上所说的话,所干的事,却如同耻辱柱一样,会被永远的钉上去的。各位自己可以把握。这里不是政治论坛,也不是法律裁判之所,所以,点到为止。如此而已。
龍文鴛侶
會員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2005-11-18 06:34 PM
來自: 上海

Re: 臺灣水道之父

文章龍文鴛侶 » 2013-10-08 09:41 AM

刚才百度上搜索,得到一首新诗,却是振聋发聩,不妨转载如下:

什么是大义?什么是大利?

这些天事情很多
但仍在关注国内的状况
因为那是俺的祖国
有俺的家、俺的家乡

虽然俺的家乡很穷
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虽然俺的家很小
那是我生我养的地方

再好的家乡
也有地痞流氓
再小的人家
也有飞短流长

但是,我仍然热爱它
它坏了,
我有责任把它变好
它好了,
我有责任让它久长

不是逞能,而是要强
平民将相,地偏域广
这是差异,不是分赃
团结才有力量

有组织,还有政党
三权分立,一党专扬
这是政体,不是基纲
统一才能更强

民族团结才是大义
大义不等于无数小义的加和
再多的小义
加起来只能是除商

国家统一才是大利
大利绝不是无数小利的集合
再多的小利
合起来也是散沙汤

大义面前没有借口
谁破坏大义,就当灭亡
大利面前没有商量
谁抛弃大利,就该杀光
龍文鴛侶
會員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2005-11-18 06:34 PM
來自: 上海

Re: 臺灣水道之父

文章江上風 » 2013-10-08 11:45 AM

談到民族大義,那麼西藏人要把中國人趕出西藏。滿州人要把漢人趕出滿州,蒙古人要把漢人趕出蒙古,
原住民要把漢人趕出台灣。
天下永無安寧之日。
不如先管管家裡,是否整天相安無事,還是經常鬥嘴?
江上風
會員
 
文章: 262
註冊時間: 2011-03-20 08:13 AM

Re: 臺灣水道之父

文章能悟者 » 2013-10-08 02:15 PM

[quote="龍文鴛侶"]对于我们来说,民族大义自然而然是中华民族之大义,所以“民族大义”指中华民族的忠义气节。

不能认清历史的人,谈什么未来?


歲暮克崑崙 旌旗凍不翻
天開交趾地 氣奪大和魂
烽火連山樹 刀光照彈痕
但憑鐵和血 胡虜安足論
邱清泉

歷史總是殘酷 民族大義在權力爭鬥的面前總是被棄如敝屣
有民族大義 忠義氣節之人 終究還是抵不住政權爭奪的滾滾洪流且葬身其中
我想當年在陳官莊 華野共軍對他的民族大義應該是不屑一顧的吧
最後由 能悟者 於 2013-10-08 08:5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能悟者
會員
 
文章: 380
註冊時間: 2012-12-21 12:56 PM

Re: 臺灣水道之父

文章醉雨 » 2013-10-08 02:46 PM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的是非從來沒有真相,何苦自陷?
既學詩,別忘了〝不食周粟〞的意義所在。

高度不同,看到的風景自然不同。
描述自己所見,當然可以。
否認他人觀點,大可不必。
意識型態的辯論似乎無益於創作。


另:【中華民族】當非指漢族,而是包含數百少數民族的〝五族共和〞吧?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臺灣水道之父

文章龍文鴛侶 » 2013-10-08 03:08 PM

能悟者 寫:
龍文鴛侶 寫:对于我们来说,民族大义自然而然是中华民族之大义,所以“民族大义”指中华民族的忠义气节。

不能认清历史的人,谈什么未来?


歲末克崑崙 旌旗凍不翻
天開交趾地 氣奪大和魂
烽火連山樹 刀光照彈痕
但憑鐵和血 胡虜安足論
邱清泉

歷史總是殘酷 民族大義在權力爭鬥的面前總是被棄如敝屣
有民族大義 忠義氣節之人 終究還是抵不住政權爭奪的滾滾洪流且葬身其中
我想當年在陳官莊 華野共軍對他的民族大義應該是不屑一顧的吧


前面已经讲述,请不要偷换概念。

民族大义指的是同国外侵略者的矛盾的问题。而国内战争的矛盾则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
最後由 龍文鴛侶 於 2013-10-09 12:23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龍文鴛侶
會員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2005-11-18 06:34 PM
來自: 上海

Re: 臺灣水道之父

文章龍文鴛侶 » 2013-10-08 03:19 PM

醉雨 寫: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史的是非從來沒有真相,何苦自陷?
既學詩,別忘了〝不食周粟〞的意義所在。

高度不同,看到的風景自然不同。
描述自己所見,當然可以。
否認他人觀點,大可不必。
意識型態的辯論似乎無益於創作。


另:【中華民族】當非指漢族,而是包含數百少數民族的〝五族共和〞吧?


韩愈先生就指出过,文以载道。这里的文,自然也可以包含诗词曲之类广义上的文学作品。

载什么样的“道”,就会显示出其内在的价值。其历史价值完全如隔天壤。
最後由 龍文鴛侶 於 2013-10-09 12:2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龍文鴛侶
會員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2005-11-18 06:34 PM
來自: 上海

Re: 臺灣水道之父

文章龍文鴛侶 » 2013-10-08 03:21 PM

中华民族是一个政治概念及国族概念,最早由梁启超提出,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建立国族的重要概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梁启超、孙中山等先贤的话语中,渐渐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经由最初的强调满汉之辨和排满,到梁启超的主张“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再到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将汉族改为中华民族”,终于使“中华民族”的概念成为我国56个民族所组成的共同体的代称。

但是,这一概念真正深入人心还要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才最后完成(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三点原因导致:
1、大规模抗战使大多数中国人有了共同的历史命运与集体记忆;
2、国共联合与全民族的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主义深入人心;
3、战争造成的人员迁徙打破了原来的地域隔绝)。抗战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祖国,标志着中华民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由衰到兴的历史性转折。

中华民族的概念从提出到不断的引申和发展,在现在文辞用语中已不再是单一的中国各民族的代称,而是一个与中国的国家、民族、地域、历史紧密相连的整体的代称。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提到的“中华民族”就是这个概念,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中华民族”也是这样一个概念。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一辞已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从感性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的引申和发展,具有广泛的涵盖意义。同时,现代概念上的中华民族,也是广义上的中国的一个代称。
龍文鴛侶
會員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2005-11-18 06:34 PM
來自: 上海

Re: 臺灣水道之父

文章醉雨 » 2013-10-08 06:03 PM

龍文鴛侶 寫:中华民族是一个政治概念及国族概念,最早由梁启超提出,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及建立国族的重要概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梁启超、孙中山等先贤的话语中,渐渐出现了“中华民族”的概念,经由最初的强调满汉之辨和排满,到梁启超的主张“变法必自平满汉之界始”,再到孙中山的“五族共和———将汉族改为中华民族”,终于使“中华民族”的概念成为我国56个民族所组成的共同体的代称。

但是,这一概念真正深入人心还要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才最后完成(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三点原因导致:
1、大规模抗战使大多数中国人有了共同的历史命运与集体记忆;
2、国共联合与全民族的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主义深入人心;
3、战争造成的人员迁徙打破了原来的地域隔绝)。抗战的胜利和台湾的光复祖国,标志着中华民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终于完成了由衰到兴的历史性转折。

中华民族的概念从提出到不断的引申和发展,在现在文辞用语中已不再是单一的中国各民族的代称,而是一个与中国的国家、民族、地域、历史紧密相连的整体的代称。比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提到的“中华民族”就是这个概念,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的“中华民族”也是这样一个概念。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一辞已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情感的凝聚和象征。从感性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等词语的引申和发展,具有广泛的涵盖意义。同时,现代概念上的中华民族,也是广义上的中国的一个代称。


同意龍文詞長所述。

我只是想說,文明是一個進程,回看過去,每一段歷史的是非都有其時代的意義存在,我們固不以古非今、也不以今非古。
就血緣〈血統〉關係這點來說,在人類DNA研究判斷人類源自同一祖先的今天,我還在期待與觀察後續文明的認知與發展呢 :-D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