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寄雅集諸友

古典詞創作發表區﹐須合於詞牌格律﹐發表請於標題填寫詞牌和作品名。

版主: 樂齋, 碧雲天, 醉雨, 故紙堆中人

Re: 踏莎行─寄雅集諸友

文章嗥月者 » 2013-07-31 09:32 PM

小發 寫:
嗥月者 寫:

久不見楊兄,甚念。
〈踏莎行〉上下片的四字句,例來作成對句,少有例外,楊兄可再斟酌。
中秋一轉又重陽。時光飛逝,一別竟也十年了。


感謝小發兄!我再想想。

已經十年了嗎?這樣,就再敘敘,來個以茗小唱吧。

回覆李凡兄,年底吧。再聯絡。
嗥出天邊月﹐又何如
嗥月者
會員
 
文章: 1618
註冊時間: 2003-07-06 10:14 AM
來自: 美國

Re: 踏莎行─寄雅集諸友

文章楚狂 » 2013-08-01 08:49 AM

小發 寫:
五葉 寫:《欽定詞譜》有「以入代平」之說,小發兄此句或可援引此例。

多謝五葉兄的提醒。
初學詞時便知有以入代平之法,但是不能掌握使用規則,所以填詞至今不曾用過此法。
我想數千平聲字,總能找到貼切的字來。

詞,「以入代平」的原則有二:
(一)該「入聲字」仍是「入聲」,不作「平聲」讀。也就是「」入聲字「代替」平聲字用。原因在於宋代,「詞」是可以倚聲而歌的,所以用「字」須符合「節拍」,這是「聲律」的要求。
這個論述在大陸久有爭辯,可以已故學者吳丈蜀先生在《詞學概說》一書的論述為準。
而且,此一用法有個重要規律:於節拍處無「適當」平聲字可用時,可用「以入代平」。
因此,要在《詞林正韻》裏第三部平聲韻(類似平水韻的「四支」)可以在「入聲作平聲」欄目裏,找到「息」,但它還是個「入聲字」。
所以不敏在原帖裏提到:「(小發詞長第三字用『息』),有可議空間。」(若我說「違律」,那是我武斷,邏輯不一、沒學好。)
吳丈蜀先生在書中提到,宋人張炎《詞源》對宋人此法是肯定的。
今日,「詞」不能倚聲而歌,成為文學體裁,「以入代平」宜用於古人詞作。(若小鄧唱「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那是流行歌曲。就跟陳女士將「月朦朧、朦朧」搞成「」朦朧一樣。)

(二)「以入代平」之法,不用於「詞」之「平聲韻腳」。

(三)《欽定詞譜》可以找到「以入代平」的解說,見於〈探芳信〉蔣捷詞例、〈法曲獻仙音〉姜夔詞例、〈新荷葉〉辛公稼軒詞例說明。
另,清人另舉宋人詞例一例,不贅引。


請參考。

基本上,我不堅持「固陋」。
若【詞萃】諸位版主,有更好論述或見解,當不吝有以教我,必掏空自我虛心學習。

先致上誠摯謝意。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踏莎行─寄雅集諸友

文章小發 » 2013-08-01 02:00 PM

楚狂 寫:
小發 寫:
五葉 寫:《欽定詞譜》有「以入代平」之說,小發兄此句或可援引此例。

多謝五葉兄的提醒。
初學詞時便知有以入代平之法,但是不能掌握使用規則,所以填詞至今不曾用過此法。
我想數千平聲字,總能找到貼切的字來。

詞,「以入代平」的原則有二:
(一)該「入聲字」仍是「入聲」,不作「平聲」讀。也就是「」入聲字「代替」平聲字用。原因在於宋代,「詞」是可以倚聲而歌的,所以用「字」須符合「節拍」,這是「聲律」的要求。
這個論述在大陸久有爭辯,可以已故學者吳丈蜀先生在《詞學概說》一書的論述為準。
而且,此一用法有個重要規律:於節拍處無「適當」平聲字可用時,可用「以入代平」。
因此,要在《詞林正韻》裏第三部平聲韻(類似平水韻的「四支」)可以在「入聲作平聲」欄目裏,找到「息」,但它還是個「入聲字」。
所以不敏在原帖裏提到:「(小發詞長第三字用『息』),有可議空間。」(若我說「違律」,那是我武斷,邏輯不一、沒學好。)
吳丈蜀先生在書中提到,宋人張炎《詞源》對宋人此法是肯定的。
今日,「詞」不能倚聲而歌,成為文學體裁,「以入代平」宜用於古人詞作。(若小鄧唱「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那是流行歌曲。就跟陳女士將「月朦朧、朦朧」搞成「」朦朧一樣。)

(二)「以入代平」之法,不用於「詞」之「平聲韻腳」。

(三)《欽定詞譜》可以找到「以入代平」的解說,見於〈探芳信〉蔣捷詞例、〈法曲獻仙音〉姜夔詞例、〈新荷葉〉辛公稼軒詞例說明。
另,清人另舉宋人詞例一例,不贅引。


請參考。

基本上,我不堅持「固陋」。
若【詞萃】諸位版主,有更好論述或見解,當不吝有以教我,必掏空自我虛心學習。

先致上誠摯謝意。

感謝楚狂詞長提供的資料,受益良多。
吳丈蜀先生的著作,我倒是沒有讀過。當時在唐圭璋的《詞學論叢》中沒有找到相關論述(也可能是我沒仔細找),後來對以入代平疑義也就沒有繼續追研。一方面是詞填得少,一方面是疏懶。看來有空還是得把這方面的論述找出來研讀,畢竟用不用是一回事,知不知又是另一回事。
潮聲聽不盡,縹緲在雲端。
小發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032
註冊時間: 2002-02-24 10:15 PM
來自: 守一書齋

Re: 踏莎行─寄雅集諸友

文章李凡 » 2013-08-02 09:04 AM

此帖刪去,轉至詩詞小講堂之:〔關於入聲代聲作平聲之抄書.〕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踏莎行─寄雅集諸友

文章嗥月者 » 2013-08-02 09:21 PM

稍改小作:


既是真心,何須美酒。
茶前更見情深厚。
春風總帶故人來,
南橋偶弄垂楊柳。

秋葉零飄,天涯各走。
遙遙鄉地星千斗。
中秋一轉又重陽,
相逢相隔還知否?
嗥出天邊月﹐又何如
嗥月者
會員
 
文章: 1618
註冊時間: 2003-07-06 10:14 AM
來自: 美國

Re: 踏莎行─寄雅集諸友

文章楚狂 » 2013-08-07 08:45 AM

讀書要融會貫通,若有疑問當窮經求師問道以釋其疑。

若有人認為吳丈蜀先生《詞學概要》並未排除在所謂「另處」可「以入代平」,當熱烈歡迎彼將「以入代平」用於「詞」之「平聲韻腳」處,用以增廣見聞。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踏莎行─寄雅集諸友

文章李凡 » 2013-08-07 02:26 PM

此帖在此留三日,後轉至詩詞小講堂.對擾了樓主清靜,說聲對不起.

呵呵,忘了,抱歉.今日才移至:
viewtopic.php?f=6&t=26744&p=155098#p155098
最後由 李凡 於 2013-08-14 04:34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上一頁

回到 詞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