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陀利 寫:關於"隨便"的台語文,"請裁"是採用個人最喜愛的連雅堂版
就我所知
較常見的尚有
一、部編版的:"凊彩"(個人覺得很瞎)
二、楊青矗版:"襯採"
另外還有"請使"、"欽裁"、"凊採"、"秤採"等,莫衷一是
呵~~今天又多見識了您的"參差" ~~~~記起來!
個人偏愛"請裁"的理由如下:
一、喜歡"請裁"的客氣典雅,見文知意,尤其是被徵詢好惡時
二、"請裁"與"隨便"在語源字意的轉借用法上有異曲同工之妙(客氣典雅轉為輕蔑用意)
"
請君
裁定就好”與 "客
隨主
便"
三、遙遠依稀的童時觀戲記憶裡的拉長音聲調:"請(沁)~~~裁(采)~~~~~~~~~"
能悟者 寫:個人亦較認同芬陀利詞長的說法
請裁兩字
台語的講法一向婉轉含蓄
另此詞語第一字有明顯重音
與[參]字較無契合
最重要的一點[參差不齊]此一詞語
我竞然會用台語唸耶

嗯,漢語裏,尤其是河洛話裏,都有「雙聲複詞」,也就是一個詞語本是兩個字,但可以將其各重覆一次變成四字的詞語。基本上,當是為了加強語氣所用。這種古漢語的特性,在唐代時被日本學問僧與遣唐使及留學生帶回東瀛,也被一併保留下來,如「なかなか」(相當)、「するする」(順當、痛快地)等。
就如同古漢語的「入聲字」,你跟北京人講捲舌扯「急促收藏」是莫宰羊。但在現代日語裏同樣有著「促聲字」,其對應的漢字多半也是「入聲字」。如「北海道」拼音作Hokkaido,在英文拼音裏重覆兩個「K」字,第一個「K」便是「促聲」的漢字入聲字「北Hoku」的尾音「ku」促音變,第二個「K」是「海Kai」、「道do」的「海」字訓讀頭音。(在唸Hokkaido時,Hok-kaido的兩k之間是有急促收藏如入聲字的唸法。)
離題了。
我個人為什麼認為「參差」這個多意義字,「可能」是河洛話「差不多、隨意」的漢字書體原因,即在於「雙聲複詞」。
用漢字寫「參參差差」,意思還是很明瞭,小時候學母語、現在日常對話,都用得上。(「參」與「差」本身就是多音字。)
但如果要用部編版、楊青矗版,或寫作其他「請請裁裁」、「請請使使」、「欽欽裁裁」、「清凊採採」、「秤秤採採」,便不知所云。
我不是學「語文」的,我講的不一定對,大家參考。
以前認識板橋林家的林衡道時,忘了多問幾句。
典型在宿昔。
這個又離題遠了,反正大家幫一善詞長衝衝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