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見── 一個引發爭議的話題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淺見── 一個引發爭議的話題

文章漢宮秋 » 2003-05-17 06:14 PM

前些天令狐君轉來范叔關於對詩詞的看法,是在其他論壇回答詩友的臨屏淺見。白玉君說的對,律詩除一、三、五有條件的不論外,還有拗就。我覺得拗救之所以被忽略,是因為雖然現在詩壇高手如雲,但初學者更多,為免誤導,所以自己寫時,儘量做到不拗。
學古人、今人,最重要的是學他的立意和謀篇。以立意而言,律詩絕句、長調小令差別不大,但一定要求新。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如果一味步人後塵,我看,這詩就沒必要寫了,儘管去讀古人的好了。之所以寫,是因為“我”有與別人不同的見解,雖然這個見解不一定比他的更正確,更高明,但它是“我”的。如此不斷追求,個人的情操就得到陶冶和昇華。我想,這就是詩的魅力所在。
詩詞的好壞,很大部分就是被立意穩穩地佔據著的,而不管你是否承認。詩詞所表現的思想境界,藝術境界,都是“見仁見智、成嶺成峰”的。古往今來,想找出唐詩宋詞公認的壓卷之作,殊非易事。要想找出其中的失敗之作,是垂手之間的事情。因此,我以為,對詩詞作品,不可苛求,它和人的習慣性格一樣,沒有十全十美的,無暇不成詩。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如果遵循某個公式即可達到完美,詩詞的魅力則盪然無存也。
謀篇。通常見的是上景下情或相反,也不乏景情交替。但哪幾句的合起來表達一個意思;哪幾句是獨立表達一個意思,怎樣將兩者錯開,就有考究了,這與語言運用的張弛一樣,形成波浪壯,盪跌起伏,欲禁不止。
最後說格律。格律增加了語言的抑揚頓挫,它很幽雅,有如風中之荷。它的韻腳使詩詞琅琅上口,有如余香裊娜,易頌易記。在世界語言中,我們華夏語言文化是最美的了!迄今為止,還沒有那種藝術形式可與其中的律詩、詞、曲比肩,它是獨一無二的、最可珍惜的。
然而,格律已被我們的老祖宗破壞(或者說是改進)得不少了。為不因律害意,才有了“拗”,也才有了“救”。同樣理由,才有了孤雁出群格、鶴頂格、葫蘆體、轆轤體、折腰體……等等。就詞而言,一個詞牌,一般的有三五個變體,多的達十幾種變體。但是,詞句子中的律句規律是不變的。對格律不熟的人而言,不能以此作為掩飾自己無知的藉口。我早年就走過這種彎路,至今想起來都頗羞愧,希望新詩友不重蹈我的覆轍才好。我覺得應該遵循格律,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去突破它。遊戲總得有個規則,沒有規則的遊戲是沒法玩的。
至於用韻,歷代所用不盡相同,原則是符合當時大眾的口頭語音或者書面語音。我覺得《詩韻新編》符合今天的實際。即使用《平水韻》、《詞林正韻》,也是有選擇的用,比如十三元,“門、魂、元、村、恩、昆、繁、園”都在一個韻部,如不加選擇,寫出詩來,恐怕連自己都不滿意。個人認為這違反了用韻的本意,不可取,時代改變了,語音也不同了,全部按今音,影響欣賞,全部按古音也不妥當。這個問題詩詞界爭論已久,而且一時難有結果。在無定論前,只有兩樣皆通,兩樣都用。用新韻時加以注明即可。
好了,亂講一通,大家批判,我也從中受益!
曾經滄海難為水,欲上高樓且泊舟。
漢宮秋
會員
 
文章: 419
註冊時間: 2003-02-19 02:06 PM

文章望月 » 2003-05-17 06:46 PM

個人敬表認同。


常見有人說不想挶泥於格律,可是又很奇怪的學古典詩五(七)字一句,若真是不想挶泥於格律,那不乾脆一點寫新詩就好,還來限制字數,那不是很自欺欺人嗎?

古典詩詞本來就有他特有的遊戲規則,若想玩這遊戲,那很抱歉請照著遊戲規則來,否則就請站邊涼快去...:)

初學不懂沒關係,學會了就是你的,可議的是不懂又當作很懂,對於這樣的人,我想我們也只能看著辦了...:)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漂浮的瓶子
望月
會員
 
文章: 1161
註冊時間: 2002-02-24 03:23 PM
來自: 天上地下

文章維仁 » 2003-05-19 12:30 AM

我個人對傳統詩音韻格律的看法,敬請指教

一、傳統詩自唐宋以來,至今千百年用的是同一套格律音韻,這是傳統詩的縱向繼承。(其間有些韻文的格律音韻作了一些調整改變,但是那變成了「詞」「曲」,已不再是單純的「詩」)

目前台灣尚有數十傳統詩社存在於民間與校園(數目可能比現代詩社還多),中國大陸、美國、加拿大、香港……也都還有不少詩人寫作傳統詩,連日本都還有漢詩月刊按時出版,(除了中國大陸有些人使用「新韻」),大家寫詩時所用的語言或許不同:有的人用北京官話;有的人用台灣話;有的人用客家話;有的人用廣東話;甚至有的人不是使用華語。但寫的詩都是遵守同樣這一套格律音韻,這是傳統詩的橫向聯繫

綜合以上所述,傳統格律仍是詩的縱向繼承以及橫向聯繫的交集,不宜以抱殘守缺視之。
 

二、傳統詩的確是有青黃不接的憂慮,所以從數十年前至今,詩壇皆曾有放寬音韻的建議,甚或有主張完全毀棄格律的說法。放寬音韻者的主張其實也頗有見地,只是寫作傳統詩的人分散在太多地方(如前段所述),要重新制定一套規則,且能放諸四海皆準,在實際運作上並不容易。

主張完全毀棄格律者,總是以格律限制思考為病,其實,倘若以此為理由,則字數、句數何嘗不會限制思考?押韻何嘗不會限制思考?

想要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人,不喜歡或不習慣傳統詩(包括近體的律詩絕句和古體詩)韻律限制的人,或者是某一時刻正好不想讓韻律限制的人,自可以海闊天空寫現代詩,何苦仍然被字數、句數、押韻所囿限,只守著一個類似古典詩的空架子?
 

三、個人把詩體作一個簡單的劃分:

1.現代詩(新詩):無句數、字數、格律、押韻限制,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2.古典詩(傳統詩、漢詩、舊詩):包含「絕句」、「律詩」、「古詩(古體詩)」,有其平仄、押韻、(對仗)的規則。

3.仿古詩:外觀形式近似古典詩,但是不講究平仄格律及其他規則。

個人以為現代詩、古典詩都各有其特色及優點。部分現代詩人輕視古典詩,或者部分古典詩人菲薄現代詩,個人都不認同。事實上,我也知道仍有不少人暨能寫優遊自在的現代詩,也愛寫音韻格律謹嚴的古典詩,二者未必不能相輔相成。仿古詩較為通俗簡易,實際上也自有其文學性與流通性,吾人不能妄加鄙棄。然而,如果有人把「仿古詩」直接稱為「絕句」、「律詩」、「古體詩」、「古典詩」,個人則期期以為不可。試以下棋為例,各種棋類自有其規則,下棋者當然也可以自行創造規則,但是,新創棋類的名稱則不宜與舊棋混淆。例如下象棋時,象田馬日才叫做象棋,如果另創規則改成飛象可以渡河,則不宜稱之為「象棋」。現代詩、古典詩、仿古詩其實可以並行不悖,但個人淺見以為三者不宜互相混淆。只因為個人較為偏愛古典詩,所以野人獻曝推銷古典詩音韻之美,歡迎有意願的詩友不妨嘗試,如此而已。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京華倦客 » 2003-05-19 01:28 AM

歐陽修云:「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
定貴賤也!」詩詞存在以久的價值,也是很明顯的。至於以
「削足適履」的方式,去把古典詩作改變,大概只有當代第一的大師才有能力敢作吧!
京華倦客
會員
 
文章: 8
註冊時間: 2003-05-16 06:26 PM
來自: 落日五湖

回應

文章夜風樓主 » 2003-05-20 11:52 AM

敝人贊成遵守格律,且不贊成作柪句。先師有言,幼時在
浙江參加詩會時,得獎詩例需貼出,如有人作坳句,經在
場他人能改為不坳而不減詩意。則此人出局,獎品由改詩
人取得。所以如不是功力很高,一般是不敢作坳句,就怕
有高人改自己的詩,到時不但獎品沒了,顏面也盡失。敝
人認為目前台灣「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有會員五百餘人
常辦詩會。一般詩社參加擊缽所用,依正格而略為放寬之
法,已為大多數人接受,本版似可考慮。
夜半低吟 樓歌繾綣迴江渚
風中細語 主客相思寄去鴻
夜風樓主
會員
 
文章: 24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2:04 PM
來自: 台北內湖夜風樓

文章曉色朦朧 » 2003-07-17 10:10 PM

常見有人說不想挶泥於格律,可是又很奇怪的學古典詩五(七)字一句<=前鎮子曉色遇到某站文學作家如此示意 卻自己又譜出為數不少的七言五言詩句 自踏入雅集後 覺得押韻 格律種種限制 並非是古板制治 而是考驗作家學識深淺的精湛能力 這是古人智慧精華所在 就好像數學公式 某些數理算式也需要套上公式 方能找出答案 詩詞這套公式能將文章揮灑的淋漓盡致 這就是中國文學之美 千古難以抹滅的神秘之美
曉色朦朧
會員
 
文章: 345
註冊時間: 2003-05-02 03:29 PM
來自: 美麗心世界

文章惹塵 » 2003-08-09 04:39 PM

~~常見有人說不想挶泥於格律...
______
啊哈~~其實這是初學者最常發的勞騷,想當年我也是常恨這格律恨得牙癢癢地...,武斷的自認絶無可再好的辭句了.挶泥於死格律一定作不出好詩...
但經我老師稍改一二字之後,又合格律,辭藻又美.

非常讚同曉色朦朧詞長的這句~
   詩詞這套公式能將文章揮灑的淋漓盡致
   這就是中國文學之美  千古難以抹滅的神秘之美
細推物理皆虛幻
但得芳名留世間
惹塵
會員
 
文章: 5
註冊時間: 2003-08-08 02:07 PM
來自: 紅塵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