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春晚】

此地歡迎古典詩詞新秀發表初學作品﹐請多加油!

版主: 李德儒, 一善

Re: 【虎門春晚】

文章樂齋 » 2013-03-12 12:47 PM

學習武術首重規範(守--見山是山),學成之後還須突破規範(破--見山不是山),自成一家時則形成風格(離--見山還是山)。
李凡詞長、楚狂詞長兩位都已卓然成家,所見所得各自有別,討論下去,未必有共識。兩位既已各抒己見,何不暫且打住,容我輩仔細思考咀嚼。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Re: 【虎門春晚】

文章李凡 » 2013-03-12 02:05 PM

楚狂 寫:為什麼有人買了一兩本《漢語詩律學》之類的書,不知讀通否,就把它奉作《九陰真經》以為可以打遍天下?
要照你要求的邏輯:
李凡 寫:還是那兩句:”請拿出名家不違格律之理由.我信名家,而非如我之說三道四.”
”抄這王力先生認為不足為訓之千分一二
,有意思嗎?”

把其他粗體字再抄一遍:
要點是驕女原第一句是否有近體詩七絕詩理論的支持.而非在幾萬首詩中找一二個例來解釋.

這帖就算一例吧.白居易有詩傳下來過三千首,為何對其千分之九百九十八詩視而不見,把這王力先生認為不足為訓之千分一二不合律者顯彰,算不算偏心? 
抄這千分之一二,有意思嗎?
王力最偉大的論述、以及眾多教授、詩家引做論述有關「孤平」的見解,王力在《全唐詩》裏「只找到兩個孤平例」(按:王力指李頎的「百歲老不種田」、高適的「醉適不愁」兩例),要照你的高強度要求「非在幾萬首詩中找一二個例來解釋」,那王力老先生還敢在全唐詩論述中打滾、豎纛旗?還敢在那裏大放厥詞關於「孤平」的論述?他就找到這「唯二的兩個孤例」(他還「真只找到」這兩個孤例,還有人至今仍然認為只有這兩個孤例),依你的標準,他老早該夾著尾巴滾回老家去了。
----
我尊重王力,不等於我完全認同王力.王力只舉出二例〔犯孤平〕,我發現的比汝早了至少七八年吧,這是汝自己看到的.〔我亦註明過,王力認為有遺漏,但總是極少數〕.而且我舉稻香電腦指出有40多例〔我忘了多少,也無謂花時間查.但稻香明白說明,因平仄通字避之,實際更多.〕,我提出〔犯孤平〕定義不嚴謹,應是最早的人.當時德國皮葉兄尚在雅集的前身理事.回了一句〔大概意思〕,必竟是理工出身的.〔據說後來王力有回應五言孤平只有一式:仄平仄仄平,但他始終沒改定義.這可能就是文理之定義認同有異.〕.而我還責疑過他在文革後說的:不是近體詩就是古風./我說若如此,為什麼前半生都在研究古風格律韻?我認為是違心之論.但我理解.我明白剛經過文革,可能驚魂未定.〔這種事,台灣人不能理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大陸是不提倡古體詩的,令古體詩成為潤之先生及幾個特權者的私產.有感興趣隨時成為政治問題.〕

更何況他這個資料是錯誤的!不論你通過電話的那個廈門稻香老農用電腦程式找出來的42個「孤平」例(尚包含誤植字無法戡錯的詩例),都不是正確的數字。整套《全唐詩》裏有關「孤平」的統計數目,多得嚇人!
--------
上面已述者,不贅.
「非在幾萬首詩中找一二個例來解釋」/汝不會傻到我是說全唐詩只有一二例嗎?我是說:,只在全四萬多首中找了一二首.因我依稀記得汝是用笨法查的,不是電腦.這只能說,我看輕汝笨法的能力.我一直以王力的千分之一二作為按鍵的字句,心裡的我,實際上百分之一都是極少數.不足為訓,但可聊備一格.〔說清楚些,免得汝又向上面那樣顛倒發揮了.我說的千分之一二,百分之一,只在詩中,不涉函其他.不然按汝前面發揮的本色,又或會說,李凡認為百分之一都不重要,要是沙士死了百分之一都不重要嗎?那我可得吃不了兜着走.〕 
〔犯孤平〕多得嚇人,還好汝算不了名人,不然真可以把所有大詩家都嚇壞的.多得嚇人也要給個數字.是否又認為多得嚇人,可以任意〔犯孤平〕了? 
另稻香雖說是網上朋友,有交流,是通過電郵或留言.當時他在深圳,但我始終沒去找他.我從沒說過他在廈門,因他在那段時間一直在深圳和北京.不知如何浮了電話,又浮廈門? 
他的那個,在當時是先進的.現在在台灣有很好的電腦查閱,比過去強多了,手工可廢了的.

(尚包含誤植字無法戡錯的詩例)/這句,我肯定他沒說,我也不會說.倒是他說了含”尚”有幾例,姚合有幾例.〔會記得是因為姚合,我後來應朋友買了些姚合書.〕我尚記得此事維仁回了帖,我補充說:稻香說因多音字沒處理,實際會多些,而非以上所說包含.好像例反而少了.這種事我的記憶大還可以,不會差別太大.汝可自行查去,孰是孰非,自然明白.不要說我冤枉汝,也不要說看不懂.

只信「名家」之言?
董文渙、王佐邦,不知符不符合「名家」定義?
關於學術界有關唐人近體詩中「七言詩起句一二句(律詩稱「首聯」)格律較自由」及「體拗」論述,這不是我發明的,如果覺得這種論述與詩例都是「無聊語」,那也只能表示無耐!徒然列了幾位教授名字上去,也未徵得同意是否可以名列「名家」之林,何須去比拼你供奉的王力的神主牌位?
----
董...等很多人當然是名家.董提出的夾平說,在近半世紀〔以前不了解,不敢信口開河〕華人世界雖然一直不佔主導地位,但在台灣一段時間是認為正統的.但我一向只作寬嚴之分,不類是非.但願汝能找到他為汝取證.

年輕人接受、吸收新知快,在於心中本無成見、偏執,故可如海納百川。

人活到一個年紀,要他承認所犯錯誤或認知不足,影響到他自以為在網路虛擬浮妄的地位,事關面子,比要命更甚。
大話不宜說滿,說滿了就找不到臺階下。
找不到臺階,就只好硬撐在臺上。

---
不取任何證明,或者只取千百分之一的不足,以詆毀名人而出風頭,大陸叫憤青,但應該還有憤老吧.
我讀書很少.全唐詩更不讀.只讀三百首,和一些別人介紹的名人書.最近讀:雙照樓詩詞稿,是余英時,葉嘉瑩作序審稿的.看看這民國第一才子漢奸如何是.
我這人很怪,看戲,讀書,旅行,...都盡量挑好的.所以驕女說我博,是門面話.說我有所堅持倒是真的.我公私分得很清.公事不麻煩朋友...倒成了我在顯排了.這人怎的了.
最後由 李凡 於 2013-03-12 02:36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李凡 » 2013-03-12 02:23 PM

樂齋 寫:學習武術首重規範(守--見山是山),學成之後還須突破規範(破--見山不是山),自成一家時則形成風格(離--見山還是山)。
李凡詞長、楚狂詞長兩位都已卓然成家,所見所得各自有別,討論下去,未必有共識。兩位既已各抒己見,何不暫且打住,容我輩仔細思考咀嚼。


謝謝.老實說,我很平凡,從不否認.
我亦不希望此帖在新秀版出現.但楚詞長觀點顛覆了十多年來新秀版的一貫立場,使學詩者無可適從〔我自己是在此網前身學詩的〕.而這我知道有很多人礙於諸多方面考慮,有所不便,不會說.就由我來說.
但我以為在新秀版不適合,前面帖已建議轉到詩詞小講堂吧.不要貽誤有心學詩者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楚狂 » 2013-03-12 04:06 PM

本想聽 樂齋詞長一席話,止住紛爭;既然有人呶呶不休,那就繼續理個屈直。

一、稻香老農
稻香老農有個人網站,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查看:
http://www.poeming.com/doc/index.php
這是他自己在網站上的自我介紹(不改寫成正體中文):
[稻香老农简介]
林鸿程:网名稻香老农,英文名 Haddy ,福建晋江人,无线电专业,一介商人,现居厦门
「電話聯絡」一語,是我誤認誤鍵,有錯就認不必硬拗,如爾所言是電郵聯絡。
「尚包含誤植字無法戡錯的詩例」這一句是我說的,稻香老農所舉「孤平」例,有的是簡繁字書誤,也被他列入孤平例數。
例如:
「稻香老農」找到《全唐詩》裏的第一個「孤平」詩例是:
唐‧王勃 〈重別薛華〉
明月沉珠浦,風飄濯錦川。樓臺臨絕岸,洲渚亙長天。
旅泊成千里,柏共百年。窮途唯有淚,還望獨潸然。
→→六句「柏遑」是誤書,正確當為「棲遑」。「柏遑」兩字無意義,「棲遑」兩字解作:「 匆忙奔走,無暇安居的樣子。」
所以稻香老農第一個「孤平」詩例,不成立。


二、王力
王力的書,請去讀通透,他對「不對不黏」(或稱拗對拗黏)的觀點。
沒有人否認王力在漢語詩律學上所下的苦功,所以不要胡亂栽贓誰「說王力不成」。
王力的論述,有其學術地位;行文語法邏輯正確與否,各人心中自有一把尺。正確的吸收成知識,不認同的參考就好。


三、關於唐人近體詩「拗對、拗黏」等體拗之法,誰在硬扯是「違格律」的?
李凡 寫:請拿出名家不違格律之理由.我信名家,而非如我之說三道四.

----
我還是這一句:要點是驕女原第一句是否有近體詩七絕詩理論的支持.而非在幾萬首詩中找一二個例來解釋.---

李凡 寫:近體詩確有留有古風的痕跡,因那是過渡時期.若現在還用此規矩,大概只有李白崔顥的才華才成.而崔顥恐怕還要有謫仙的捧場和唐詩三百首的權威認證才不貽笑大方.今人即是權威恐亦不敢越此雷池.有勇氣者亦不能成氣候,聰明恐被聰明誤.
但因近體詩首句是可以不用韻的,因此有成就的詩人認為有不可易改的好句,還是有意會模仿古風,此亦是在規則中尋求自由〔有些人是畫虎類犬了/嬌女知我,不會認為是說您,而您亦說是沒注意.〕.應了紅樓夢黛玉對香菱說的那句:...平仄都可不要了...〔但曹雪芹好像都沒讓黛玉自以為師,寫不合格的詩.〕
詩研究者,對仄收句一般持開放態度,所以才對五連仄的句子尋求拗救解釋.但無論如何,七言即是出句,五連仄,第一二字亦必用平聲字,四連仄可以是前三字仄平平.
嬌女這句是入平聲韻句,而且非拗救,恐怕無此特權.古往今來,即是最好的詩人,也有不合格的詩流出.可能他自己已改,但流出就流出了,人們對大詩人還是偏心的.學詩者千萬不要有大詩人的心態.如黛玉,曹雪芹說說可以,做就慎重了.
法律上有〔但是〕書,詩的拗救即是詩的〔但是〕書.〔但是〕書是法律一部份,詩亦是.
首先,用體拗之例,無論是「拗對」、「拗黏」,不是只有初唐才有,前引數例,還包括首句入韻例,王勃、盧照鄰、李白、王維、杜甫、白居易、殷堯藩、施肩吾、李群玉、李郢、李商隱、皎然,這些人生活的年代是貫穿整個唐代,不局限於初唐。
即便唐代之後,宋代還有蘇軾、謝逸等人用過「體拗」例寫近體詩。
有人把這種用體拗手法寫近體詩,因為不認識,也不肯讀王力有關「失黏失對」的論述及見解,硬要說成:
李凡 寫:古往今來,即是最好的詩人,也有不合格的詩流出.可能他自己已改,但流出就流出了,人們對大詩人還是偏心的.學詩者千萬不要有大詩人的心態.
這如何不是厚誣古人?
反正將唐、宋名人用體拗例寫近體詩都說成「不合格的詩流出」,慣於無根據濫控,不差一人。
更有甚者,連歸在「體拗」裏的「拗對」及「拗黏」,還要硬扯「拗救」,那不正是根本搞不懂什麼叫「體拗」!「拗對」、「拗黏」如何救?汝要能發明「體拗」之「拗對救法」、「拗黏救法」,也不枉在此開山立派、揚威立萬了。
看看汝如何說:
李凡 寫:但嬌女這句是入平聲韻句,而且非拗救,恐怕無此特權.

唐人近體詩中「體拗」,不要跟後世的「拗體詩」混為一談,兩者是完全不同定義。


四、關於【新秀鍛鍊場】
個人行文,力求邏輯清楚。
雖論天之驕女詞長此詩,在第四樓已敘明!
楚狂 寫:嬌女詩一、二句用拗對。唐人體拗詩例亦有,如:
唐‧宋之問〈過函谷關〉首聯:「二百四十載,海內何紛紛。」
基本上不是大問題,唐詩裏首聯格律本就比較自由。(不過今人學詩,不要把這一句當做「鐵律」恣意妄行;要這樣等你練就獨孤求敗九式再說。)

還特意將重要地方用酒紅字體標出,就是不希望初學新秀亂了腳步;但也不希望他們錯植舛謬觀念,必定要認清唐代近體詩發展與正確認識。
再來,在第九樓裏又再次闡述關於「拗對」的正確觀點:
楚狂 寫:唐人真的沒把這種「出句」與「對句」平仄對應的事看得那麼嚴重不過唐人也是能避則避);只是到了後世,近體詩格律愈來愈嚴。而且這首小品,本就不是在比拼文學獎;更何況「拗對」的句子,是放在首句、次句,這個本就是唐人看待首聯最自由的地方。
所以不會去說「出律」。(首聯自由的例子超多的)
例如:
唐‧王維〈闕題〉二首其一
荊谿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一、二句失對,三句失黏,三、四句又失對。

正確的知識,帶來正確的觀點。
有了正確的認知,才不會誤入歧途。
所以才在14樓鄭重叮嚀:
楚狂 寫:只是,此處既為【新秀鍛鍊場】,初入詩壇者在豐其羽翼以求摶搖九天之前,仍宜依照〈平仄譜〉規範寫詩。
若唐人近體詩之「體拗」(拗黏、拗對)或「句拗」諸式,知其存在即可,亦不宜以違律視之。


天之驕女,既號「天驕」,豪邁放曠一下,無妨!(加註一二句拗對即可,本就不違律)
不過,既為【新秀鍛鍊場】版主,「不可教歹囝仔大細」。

天之驕女、冬夏詞長看懂了。
為什麼有人就是要夾七纏八、牽絲扳藤拉雜一些不相關的東西來烘襯自己自以為的「博」?
李凡 寫:此事非關拗.拗既被允許〔有可救,有不必救〕,即無妨.
此是前帖已述,何須再爭?爭來何益?不過抄書罷了. 
我特別用粗體字標出:要點是嬌女原第一句是否有近體詩七絕詩理論的支持.而非在幾萬首詩中找一二個例來解釋.

前面我已提出平收仄收有不同,再舉仄收例浪費些吧.
 
我指出任何人都會有不如意者流出,如何就是厚誣古人!李白之舉頭望明月,清之前,多用舉頭望山月.此明,山,雖同平音,但必竟不同字,孰是孰非?大家都喜明,我獨喜山月,因山月才與床可對照.在詩詞小講堂以前有專門一帖.
 
因嬌女之名,而可驕之.〔此驕非彼嬌〕問問嬌女會同意嗎?是否君名狂就可狂?不過我名凡就確是凡夫俗子.

原來還是不懂「體拗」兩字定義,又不肯讀王力《漢語詩律學》有關「失對和失粘」的論述。
唐人近體詩起句一二句聲調以平對平、以仄對仄,是為「拗對」,那裏不干「拗」?還在那邊大書「有可救,有不必救」便讓人看破「博」的手腳。
所以到底是誰在【新秀鍛鍊場】「貽誤有心學詩者」?
若有外道妄想將此處闢成獸欄,我必定出來降妖。

在網域名字上大作文章,誅心之問避而不答,去扯涼亭,誰關心誰在那邊說風涼話啊?


以上存檔,以昭來者鑒察。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李凡 » 2013-03-12 08:34 PM

只說稻香老農一事.其他可推想之.
多謝楚詞長列出稻香之網址,使我不勞而獲能知文字偽術之奧妙.
下面分隔線下是楚詞長剛發的.紅色是我加的;
下面分隔線上〔藍色〕是我發在雅集之貼,注明了日期.

雅集:http://www.poetrys.org/phpbb2/viewtopic.php?f=6&t=559
一.其中〔孤平〕四十二首.〔其中含’尚’字八首.姚合七首,賈島四首.李白杜甫各二首.〕/2002.5.24
我問過老農,此乃電腦查證,由於電腦暫對多音字不作處理,故實際的例子會多些,尚非十分精確無誤./2002.5.25

----
楚狂詞長剛發表的:
更何況他這個資料是錯誤的!不論你通過電話的那個廈門稻香老農用電腦程式找出來的42個「孤平」例(尚包含誤植字無法戡錯的詩例),都不是正確的數字。整套《全唐詩》裏有關「孤平」的統計數目,多得嚇人!
[稻香老农简介]
林鸿程:网名稻香老农,英文名 Haddy ,福建晋江人,无线电专业,一介商人,现居厦门。稻香老農有個人網站,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查看:
http://www.poeming.com/doc/index.php

------
結果:
我的結論是,稻香說〔犯孤平〕電腦測得42例.〔其中含’尚’字八首.姚合七首,賈島四首.李白杜甫各二首.〕但由於電腦暫對多音字不作處理,故實際的例子會多些,尚非十分精確無誤.
而楚狂的結論是:找出來的42個「孤平」例(尚包含誤植字無法戡錯的詩例),//凡註:此即是更少些.
不十分準確二者皆言.一樣帖子何以會如此相反結果?楚詞長不要說汝眼有病.在此之前我已給了時間教正.是明明白白要把稻香的會加多些例謗以減了例.

至於稻香所舉之例,非我轉載,不評.
**
下面是:稻香老農個人網站:《择穗品香序》:稻香者,农居择穗,岩径品香。执秤久商于南北。...柳如烟 2001.12.18

按柳如煙之提醒,稻香此網大概是2001.12.18左右建成.離我引其文章大約相差5個月.
柳如煙言稻香:执秤久商于南北.5個月了,這怎定是廈門?〔此事我前帖已明白說了其時稻香在深圳.經商之人,南北行走,怎就電話打去了廈門呢?而又為何把此自杜撰地址行為化成影像嫁之於我.有何好處,真不明白.


相信王力就好,有共同點:王力說宋以後,不能失粘失對幾乎是金科玉律,不用解釋了吧.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楚狂 » 2013-03-12 11:21 PM

李凡 寫:相信王力就好,有共同點:王力說宋以後,不能失粘失對幾乎是金科玉律,不用解釋了吧.

總算肯願意去把王力書中第十節有關「失對和失粘」翻出來讀一讀了。
「宋以後,不能失黏失對幾乎是金科玉律」這一句,有代表他表示唐人用「體拗」是你所堅持的「違律」嗎?邏輯是這樣推衍的嗎?
給你「名人」了,請再抄出一段他同意你所謂唐人用「拗對」、「拗黏」是「違律」的論述出來,謝謝。
如果有,關於你所謂:
李凡 寫: 古往今來,即是最好的詩人,也有不合格的詩流出.可能他自己已改,但流出就流出了,人們對大詩人還是偏心的.
就不算是你厚誣古人,而是我亂講。
不知道、沒讀過的,不妄言。
李凡 寫:請拿出名家不違格律之理由.我信名家,而非如我之說三道四.
----我還是這一句:要點是驕女原第一句是否有近體詩七絕詩理論的支持.而非在幾萬首詩中找一二個例來解釋.---


不要斷章取義,只找你想要的,其他的就當做沒看到。
楚狂 寫:唐人真的沒把這種「出句」與「對句」平仄對應的事看得那麼嚴重不過唐人也是能避則避);只是到了後世,近體詩格律愈來愈嚴

關於上引敘述中,有關「唐人真的沒把這種『出句』與『對句』平仄對應的事看得那麼嚴重,不過唐人也是能避則避」已經闡明很清楚。
是因為有人不懂、可能也真的沒讀過,或不願深入了解,有關「唐人近體詩首聯格律較自由」學術論證,而去質疑唐人在近體詩裏首聯使用「拗對」、甚至「古風」是違律的,甚至發出「拗救」之囈語。
如果汝真能發展出有關近體詩「體拗」句式可以拗救,你的「學術地位」將可與王力並列,供後人膜拜了。
至於關於汝所謂「王力說宋以後,不能失粘失對幾乎是金科玉律,不用解釋了吧.」請問有人說這論述不對嗎?
即便到了宋朝及其以後, 因為科舉考試考詩賦、試帖詩的影響,讀書人想謀得一官半職,便得通過科舉考試以求金榜題名。而考詩賦、試帖詩的手段,使得舉子不再嘗試寫「體拗」詩等「變體」;請注意:是「體拗」,不要跟「拗體詩」混為一談,還在那邊把「拗救」加進來。
這是「體拗」在宋以後,較少出現的歷史背景,是透過政治手段達成的。
即便如此,宋代還有蘇東坡、謝逸等人用過「體拗」例寫近體詩(當是閒詠)。不是完全絕跡的。
我寫得一清二楚:
楚狂 寫:唐人真的沒把這種「出句」與「對句」平仄對應的事看得那麼嚴重(不過唐人也是能避則避);只是到了後世,近體詩格律愈來愈嚴

不要假裝「後世」兩字不存在。
這一段論述,你可以拿去對勘王力有關「失對和失粘」的經典,有何衝突、矛盾?
看完了王力《漢語詩律學》中有關「失對和失粘」的經典論述,汝還會繼續堅持唐人近體詩的一二句(首聯)用「拗對」違律嗎?
怎麼避而不談?顧左右言他了?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李凡 » 2013-03-13 12:16 AM

一樣帖子何以會如此相反結果?楚詞長不要說汝眼有病.在此之前我已給了時間,而汝不僅沒校正還更一派雌黃.是明明白白要把稻香老農的〔會加多些例謗以減了例.〕達到什麼目的? 
-------
先解決汝這毀謗案,其他的明日再來.我已給汝時間了,故意歪曲”尚”的涵意,造了句自己杜撰的(尚包含誤植字無法戡錯的詩例)怪嬰句,誣陷一個與本網沒有任何關係,而只是我網上朋友,只是為了轉移目標那樣簡單嗎?以誣陷為能事,版主是這樣做的嗎?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天之驕女 » 2013-03-13 01:10 AM

天之驕女 寫:【虎門春晚】
風煙入眼絕埃塵,霞渡春江薦酒醇。
醉裡雲身同是客,今年不似去年人。


很多時候,我們好像不知何時會失去一個朋友?何時會得罪一個人?
無意中,一個不小心,就失去了,就得罪了!
其實,"誰都不會似去年人"那就正面大步向前吧,這也是我寫這首詩時的心情。
請別再吵了吧!
嬌而不縱
天之驕女
版面管理員
 
文章: 3163
註冊時間: 2006-06-17 12:02 PM
來自: 台北

Re: 【虎門春晚】

文章冬夏 » 2013-03-13 06:25 AM

【拗】,本意就是向相反或不順的地方轉。引申出其它意思,如執拗,固執,不馴服之意。然唐格律詩在其發展中也並没有形成特别統一規範的東西,所以【拗】句概念那時是模糊的。【拗救】之詞語出現應該也是唐後之事了。然這亦是中華文化魅力之所在,有一定規範,又有一定自由,這樣才能在一定格式下又不束縛發展。
唐詩發展,究其脈絡,來自古風,古風又來自民歌。唐詩發展成近體詩,独成一家,魅力無限。然它亦並不能遮住古風的無限光芒。所以古風與近體詩之好壞也一直有爭論。不過,爭論歸爭論,近體詩還是以其独立的魅力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
近體詩在唐已達到鼎盛。唐後的詩者也在依據唐詩不斷研究,趨於規範。這裏便有個疑問,近體詩在唐已達到鼎盛,而且那時出現名家最多,難道以他們的才智,就不能徹底規範一下嗎?答案當然不是。他們也不願後人只在局限的空間裏發展,而且有了拗句,拗救的說法,這樣就讓人可以更靈活地發揮。
所以,我覺得拗救就是對不合格律的詩給以合理的解釋,當然這種解釋也能得到大家認可。因為有時寫近體詩,本有好句,無可替代,也非專用名詞,可又不合格律,能不能用呢?有了拗救之說,有的便可以用了,這樣便不會淹没一些名言警句了。拗救句,既然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也有它的魅力所在。義山詩寫的好,蠟炬成灰的爭論都顯得渺小和次要了。
然懂得拗救,並不能看輕近體詩格律的基礎。因為格律詩的基礎是平仄與韻律的和諧。若拗句成為主流,必然影響和諧。若大家都覺得拗句高深,以寫拗句為能,那樣下去才是錯誤的。
就會缺乏了格律詩吟詠酣暢,抑揚頓挫之美。當然人達到一定境界去玩亦未嘗不可。
拗句的研究,在不斷擴展,在不斷爭論中。一如諸紅學研究者,有自己独到的研究,有許多擁護者,便能独創一派。質疑聲雖不絕於耳,依然存在着。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這也是一個文學現象永遠的魅力。
詩者在格律嫻熟後,可以多了解一些拗救,避免出現自己有好句怕出律而不敢用。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冬夏
會員
 
文章: 1762
註冊時間: 2012-03-12 04:32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冬夏 » 2013-03-13 07:00 AM

天之驕女 寫:
天之驕女 寫:【虎門春晚】
風煙入眼絕埃塵,霞渡春江薦酒醇。
醉裡雲身同是客,今年不似去年人。


很多時候,我們好像不知何時會失去一個朋友?何時會得罪一個人?
無意中,一個不小心,就失去了,就得罪了!
其實,"誰都不會似去年人"那就正面大步向前吧,這也是我寫這首詩時的心情。
請別再吵了吧!


剛開始看到驕女此詩,感覺意境又深了許多,恬淡而靜美。然我並不知您是因為失去而變得成熟。
您最近貼的四首詩(包括和一善詞長的),開始在新竹與詩友小聚,呼風喚雨,如此豪邁,刮起的詩風也淋漓尽致,那時看不出一絲憂慮,唯有豪情滿懷!
然後便有了【無題】,當時我說您似乎有話,有些煩憂,但不能尽吐,然畢竟找到了美麗的夕陽,排解了一些憂愁,即便夕陽西下,美好將逝,然依然值得懷念,值得銘記。
到了寫這首【虎門春晚】,您在如此靜怡的春江霞暉中,被感動了,徹底釋然了。完全揮去了心底那一點陰霾,那一絲不快。曾經的美好元素輕輕沉澱下去。只要心靜,不論是風動,或是帆動,又奈我何!
後來您又看到一善詞長的【歸心】,或許是歸心兩個字深深觸動了您,然後您勸一善,夏天快到了,别氣餒!亦或是在勸您自己。於是您奮筆疾書,留下一首酣暢淋漓的詩,飄然而去。一任梅信與時稀,一任春風亂蝶衣,一任雨溪奔嶺去,我自江湖覓心歸!
呵呵,妄猜聖意,請驕女詞長多多包涵!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冬夏
會員
 
文章: 1762
註冊時間: 2012-03-12 04:32 PM

Re: 【虎門春晚】

文章樂齋 » 2013-03-13 07:05 AM

我個人認為,格律拗救並不是為了規範作詩,而是基於對聲韻之美的講求。過去在上音樂課時,有所謂全音、半音之說,全音平穩(DO,RE,ME,SO,LA),而半音有傾側之感(FA,SI)。一首樂曲如果都用全音形成,怎麼聽都好聽。加入半音就不同了,加得不好,就會讓人聽得很不舒服。懂得作曲的人,懂得調整全音半音之間的關係,可以使樂曲更富變化。所謂格律拗救,或許就是平穩(平聲)傾側(仄聲)的調節方式吧!
以上純屬個人臆測,全無學術基礎,閒聊而已。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新秀鍛鍊場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Majestic-12 [Bot] 和 2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