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仙俠 ( 大俠在此,惡人止步。) ( 隨附作詩心得 )

此地歡迎古典詩詞新秀發表初學作品﹐請多加油!

版主: 李德儒, 一善

作詩心得

文章長梧子 » 2013-02-12 11:31 AM

作詩心得 ( 不喜勿閱 )

關於敝人拙作「仙俠」詩,敝人不敢藏私,在此分享作詩心得,

僅供參考,不喜勿閱,謝謝。

一、首句包含三個詞組和四個動詞,節奏十分急促,有急切之感。

詞組:負羽、辭天、應急。

動詞:負、辭、應、去。

應:音韻可平可仄。念平聲時作副詞,解作合當;念仄聲時作動詞,解作對付。

註:杜甫詩中,有「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句,包含六個詞組,

節奏十分急促。

詞組: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

二、次句前段四字音韻健勁有力,後段三字音韻舒緩柔和,令人有履險如夷之感。

前段:入、平、平、入。

後段:上、平、平。

三、第三句音韻舒緩柔和,配合仙心之柔;第四句音韻健勁有力,配合俠骨之剛。

第三句:平、平、上、去、平、平、上。

第四句:入、入、平、平、入、入、平。

註:李白詩中,有「列缺霹靂,邱巒崩摧。」句,上句皆入聲,下句皆平聲。

頷聯音韻調諧之法是從此演化而來,大家可以對照

第三、四句中的第一、二、五、六字即知。

四、第一、五、六、八句皆包含平、上、去、入聲,音韻變化豐富。

第一句:上、上、平、平、平 ( 去 )、入、去。

第五句:平、上、入、平、平、上、去。

第六句:平、平、入、去、上、平、平。

第八句:去、入、平、平、去、上、平。

五、頷聯

頷聯係描摹仙俠之心志。

仙心但念扶危少。( 大仁 ) ( 悲心 )

俠骨何妨歷劫多。( 大勇 ) ( 正氣 )

敝人取頷聯首字仙、俠以為詩題。

詩題為仙俠,側重在俠字。

原來俠氣應佔七分,仙氣應佔三分,惟敝人功力不足,俠氣太多,仙氣不足,

敝人仍有待鍛鍊。

六、頸聯

頸聯係描摹仙俠之功力。

獅吼挾雷堪醒世。( 大智 ) ( 慧心 )

龍光掣電廣降魔。( 大勇 ) ( 正氣 )

獅吼不加挾雷,不足以醒世;龍光不加掣電,不足以降魔。

七、末聯

在第六句之後,第七句作一轉折,可謂波瀾再起。

末聯點出應急的原因。

八、扣題字句

負羽:扣俠字。

辭天:扣仙字。

仙心句:扣仙字。

俠骨句:扣俠字。

獅吼句:扣仙字。

龍光句:扣俠字。

註:

獅吼句:

用「獅子吼」之典。

佛有「金仙」之稱,故獅吼句扣仙字。

九、用字遣詞

急:入聲,入聲十分急促,在首句用之,有情勢危急而須應急之感。

雪峰、雲峽:這二個詞語字體連起來看,頗具畫面感。

註:

如字體橫書,有雪峰、雲峽連綿不絕之感;

如字體縱書,有雪、雲縈於峰、峽上方之感。

如字音作「平平.仄仄」,其音韻稍嫌前輕後重,傾側不穩;

故字音作「入平.平入」,其音韻可謂屬對工整,銖兩悉稱。

仙心、但念:仙心係合成詞,但念則否,但仍有雙聲疊韻之效果,

音韻輕靈柔美而悅耳動聽,二者皆能配合仙心之柔。

負羽:可用負劍,但敝人希冀此仙俠如郭靖大俠一樣,既會張弓,也會使劍,

故取負羽。

龍光:可用龍泉,但用龍光配掣電較佳。

挾、掣、伏:動詞,入聲,頗具力度。

降、伏、靖:意思大致相同,惟字句尚稱通暢,令人念之不感意重。

十、節奏

如果詩的氛圍是凝重、感傷的,可多用實字,如此筆觸較為沉穩;

如果詩的氛圍是迅捷、歡樂的,可多用虛字,如此筆觸較為輕靈。

寫古典詩不一定非得要多用實字才好,應該視詩的氛圍而定。

例:

杜甫有「閣夜」詩,詩中多用實字,可謂慢筆;

杜甫有「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詩中多用虛字,可謂快筆。

至於敝人拙作「仙俠」詩,因仙俠得應急,故採快筆而多用虛字。

十一、音韻

一首詩縱使意境再好,若音韻滯澀,猶未臻上乘,如二者皆能兼顧,可臻化境。

此外,並不是隨隨便便用個四聲遞用法或每個句子四聲湊合混在一起就叫調諧,

還有其他很多變化,這可能要會念臺語並且詩感和韻律感很好的人才能體會,

敝人迄今仍完全不能體會其奧妙。

更何況音韻還有分甚麼洪亮級、柔和級、細微級,只有修過聲韻學的才會明白,

敝人迄今仍一竅不通,故不敢妄言,謝謝。

十二、押韻

下平聲五歌韻:過、多、魔、波。

敝人著意求對,故首句不用韻。

敝人希冀此詩無論以國語或臺語來念皆能有韻律感,

故從韻部中特別採擷注音符號發聲為ㄛ的字來押韻。

十三、對仗

此詩皆對仗,對仗有工巧之處。

負羽自對辭天,雪峰自對雲峽,為當句對,前者較寬,後者較工。

應急對等閑,還算對得巧。

仙心對俠骨,還算對得工。

獅吼挾雷對龍光掣電,還算對得工。

眼下對人間,眼下可以解作目前,以時間對空間,二者並無重意,還算對得工。

重興亂對未靖波,稍嫌意重,但不為疵病。

上句反問,乃為故作曲折,下句正答,語氣積極肯定,如此更添文章風采。

十四、典故

獅吼:用「獅子吼」之典。

《維摩經.佛國品》:「演法無畏,猶獅子吼。其所講說,乃如雷震。」

龍光:用「龍泉」之典。

龍光,即寶劍之光芒。

唐.王勃《滕王閣序》:「物華天寶,龍光射斗牛之墟。」

伏波:用「伏波將軍」之典。

漢朝有伏波將軍。

伏波有靖亂之意。

清.王闓運《丁文誠誄》:「抗急疏而請使,舉偏師以伏波。」

十五、風格

此詩有初唐之風。

十六、文氣

文氣之張弛、旋折。

第三句:仙心但念扶危少。( 弛 ) ( 轉句 ) ( 一轉 )

第四句:俠骨何妨歷劫多。( 張 )

第七句:豈容眼下重興亂。( 弛 ) ( 轉句 ) ( 二轉 )

第八句:再伏人間未靖波。( 張 )

十七、字句

字句之承接、呼應。

第三句、第四句:承接、呼應「應急」詞。

第五句、第六句:承接、呼應「應急」、「扶危」、「歷劫」詞。

第七句、第八句:承接、呼應「應急」、「扶危」、「歷劫」詞。

再:承接、呼應「重」字。

伏:承接、呼應「降」字。

靖:承接、呼應「降」、「伏」字。

十八、疵病

何:

犯韻。

峽、俠、劫、挾:

此四字古音皆相近,稍嫌複沓。

峽、俠、挾:

此三字今音皆相同,稍嫌複沓。

挾、掣:

此二字並排,其音韻皆為入聲,稍嫌複沓。

仙心、俠骨、獅吼、龍光:

頷聯和頸聯前二字並排,其詞性完全相同,稍嫌複沓。

堪醒世、廣降魔、重興亂、未靖波:

頸聯和末聯後三字並排,其詞性完全相同,稍嫌複沓。

沒有用四聲遞用法,也許算是疵病。

沒有特別調諧音韻,也許算是疵病。

如嫌棄本詩用典獺祭,堆砌成文,艱深晦澀,不知所云,也許這是最大的疵病。

註:

以上疵病係敝人故意吹毛求疵,旨在謙讓,其實泰半非真,

為了避免誤導大眾,特予解說註明,謝謝。

十九、其他

如有其他闕漏之處,往後再行補充;如有任何訛謬之處,誠請方家賜教,謝謝。

喜歡武俠小說和電玩的詞長,可試作仙俠或俠仙詩,自貼一帖,以饗同好,謝謝。

仙俠詩:俠氣應多於仙氣。

俠仙詩:仙氣應多於俠氣。

如果有詞長喜歡評論他人的詩作,不妨也試著評論一下自身的詩作,

好教眾人知道大作的優缺點,供作大家學習和參考,謝謝。
最後由 長梧子 於 2014-10-05 02:4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4 次。
長梧子
會員
 
文章: 168
註冊時間: 2005-08-04 04:36 PM

Re: 【七律】仙俠 ( 大俠在此,惡人止步。) ( 隨附作詩心得 )

文章長梧子 » 2013-02-12 11:32 AM

為詩貴乎真誠,如無真誠,縱使詩詞皆合律,詞藻再華麗,音韻再優美,

也無法令人感動,惟有心思細膩、情感真摯的人才能作出動人的上乘文章。

許多詞長作詩缺乏真誠,也許詩詞合律,詞藻華麗,音韻優美,

但觀覽之後,卻乏餘味,無法扣人心弦,此等詩詞可謂活題死作。

像這樣的詩詞多作無益,不妨等到真正有靈感的時候再作,不要為寫作而寫作,

與其一生作萬首俗詩貽笑千古,不如好好作一首真正足以傳世的作品。

如欲創作出佳作,平日應善養浩然之氣,

久而久之,浩氣沛乎心胸,胸襟開闊,氣度恢弘,作品氣象自然博大,

就能一洗文人酸腐、鄙陋之氣,終為文學大家。

此外,平日也應善養慧心和悲心,保有悲天憫人的情懷,

並且斷惡修善,廣結善緣,

久而久之,自然心性恬淡沖和、澄澈清明,

就不會著於文字魔障,自能作出好詩來。

如有詞長早晚探究文章詩詞末藝,卻不願善養浩然之氣、慧心和悲心,

廣造無數口業和文字業,此已誤入歧途,墮入魔道之中。

如再不覺醒,終將陷溺其中而不可自拔,成了詩狂和詩魔,

就此沉淪慾海,豈不哀哉?

要做詩佛、詩仙,還是要做詩狂、詩魔,一念而已。
長梧子
會員
 
文章: 168
註冊時間: 2005-08-04 04:36 PM

人品、詩品

文章長梧子 » 2013-04-21 05:11 PM

過去迄今,在古典詩學界中,以溫柔敦厚為詩教,

故欲學習古典詩詞之人,其人品、詩品亦應如是。

敝人以為人俗、詩俗仍可救,人品、詩品卑下不易救,如知悔悛,尚可救,

而作惡多端仍不知悔悛者,就是大羅金仙也難救。

喜造口業、文字業的才子,可觀覽下方之文章。

願爾輩早日修省,莫逞口舌、文字之利,以致墮入惡趣之中。

他人亦應觀覽此文,可知如何修省,以期脫凡入聖。

在此,願二文能收教化醒世之效。

了凡四訓

http://notesforbuddhism.pixnet.net/blog/post/4729538

http://notesforbuddhism.pixnet.net/blog/post/4729540

http://notesforbuddhism.pixnet.net/blog/post/4729542

http://notesforbuddhism.pixnet.net/blog/post/4729544

http://notesforbuddhism.pixnet.net/blog/post/4729546

http://notesforbuddhism.pixnet.net/blog/post/4729550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

http://notesforbuddhism.pixnet.net/blog/post/4729686
長梧子
會員
 
文章: 168
註冊時間: 2005-08-04 04:36 PM

文意、文氣

文章長梧子 » 2013-04-21 05:13 PM

如欲欣賞、評論詩詞文章,應首觀其文意。

如其立意雅潔淳厚,意境悠遠微妙,更富有真實之情感,

斯可謂上乘之佳作。

得其文意之後,復次觀其文氣。

如其文氣宛轉流暢,章法嚴謹分明,更富有清麗之文采,

斯可謂上乘之佳構。

如二者皆能雙全,此已臻於化境。

其他

如欲求詩詞文章之文氣流暢、宛轉,

務須文從字順之後,再學轉筆之法。

如欲知悉文氣張弛、旋折之道,可觀古今文學大家之文章。

以古文和古詩為例:

在古文中,韓愈有「送董邵南序」文;

在古詩中,陶潛有「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穫早稻」詩。

此二位作者皆能精通文氣張弛、旋折之道,文意亦各臻其妙,

故為古典文學大家。
最後由 長梧子 於 2013-04-22 11:31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長梧子
會員
 
文章: 168
註冊時間: 2005-08-04 04:36 PM

用典

文章長梧子 » 2013-04-21 05:14 PM

關於詩詞用典之問題,敝人拙見如下,

如有任何訛謬之處,誠請方家不吝賜教,謝謝。

在古典詩詞之創作上,或有格律、音韻、對仗之限囿,但對用典並無硬性之要求。

因此,在古典詩詞之創作上,並無不能用典的問題,只有要不要用、用得好不好

的問題。

如用典用得很好,其文章之文意鮮明,文氣靈活;若否,則文意艱深,文氣滯澀。

在古詩中,李白有「行路難.其三」詩;

在近體詩中,李商隱有「隋宮」詩。

上述通篇用典鮮明靈活而不艱深滯澀,可謂上乘之佳作。

至於敝人為詩,時而用典,時而不用。

縱使用典,也是逕行運用敝人熟稔之典故,絕不費心思處處網羅。

惟有在自行檢核或評註之時,

這才詳加觀覽書籍或透過網路檢索來檢驗詞語之音義。

敝人絕對尊重多元之文藝創作形式和風格,

故敝人只會賞析作品之優劣,

不會妄加詰諷其他形式和風格有別於己之作品。

在詩詞文章方面,敝人首觀文意,次觀文氣,其他格律、音韻、對仗等又次。

如有詞長捨本逐末,只在格律、音韻、對仗上著墨,而罔顧其文意、文氣,

實有失偏頗。

殊不知為文首重文意,次重文氣,

以文意、文氣為主,其他格律、音韻、對仗為輔,

如能兼善,方為絕妙好辭。

至於如何富實文意、文氣,敝人以為善用典故亦是一法。

如敝人拙作「仙俠」詩用了獅吼、龍光、伏波等典故,

頗收提振文意、文氣之效,因而增益了文章之內涵、氣勢。

如有詞長嫌其艱深晦澀、不知所云,

那就算是敝人敗筆之處,敝人仍有待鍛鍊。

如有詞長因敝人拙作「仙俠」詩通篇諧音、對仗又用典而視之為獺祭雕琢,

待之如南朝靡麗之作,亦已過矣。

如文章之文意、文氣極佳,即令通篇諧音、對仗又用典亦無妨。

在古詩中,李白有「行路難.其三」詩,通篇多用典、對仗;

在近體詩中,杜甫有「登高」、「宿府」、「閣夜」詩,通篇對仗。

上述通篇多用典、對仗,但仍情現於辭,不以辭害意。

至於敝人拙作「仙俠」詩,

在仰仗眾佛、菩薩惠予加持和護持之下,

令敝人難得寫了一首還算不錯的詩,

文意、文氣也還過得去,應無辭勝乎情、因辭害意之問題。

在此,敝人必須導正一些似是而非之觀念。

評定詩詞文章優劣之標準首重文意和文氣,並非諧音、對仗和用典。

如作者功力深湛,詩詞文章之文意高超卓越、文氣清新俊逸,

再能適度配合諧音、對仗和用典,文采就更加優美;

如作者功力菲薄,詩詞文章之文意浮泛低俗、文氣卑微孱弱,

似其人等無論作什麼文體都不可能作得很好,遑論諧音、對仗和用典。

如欲求挽救,仍以提振文意、文氣為先,

待得文意、文氣提振之後,再行適度配合諧音、對仗和用典,

如此方能彌補缺罅而有所裨益。

最後,在用典上,敝人絕對尊重他人之創作意願和自由。

如有詞長為詩不欲用典,那就不要用典;

如有詞長為詩欲用典卻不知如何用典,那就學習並學會如何用典。

如有詞長不喜用典卻又嚴詞評判其他為詩用典者,此已失詩教之敦厚。

試問何人歌詠歷史人物、史事、史蹟等可以完全不用典?

請試作一篇,好教敝人大開眼界,謝謝。



關於敝文,敝人在此聲明,敝人就事論事,

並無針對或影射任何人,亦不涉人身攻擊,

誠請明鑑,謝謝。
長梧子
會員
 
文章: 168
註冊時間: 2005-08-04 04:36 PM

上一頁

回到 新秀鍛鍊場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32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