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 寫:詞長客氣了,僅供淺見參考。
竊以為「習」可用,燕太子丹尊荊軻為上卿,故用「燕卿」可通。
「跌宕」恐無法用來形容「雲」,且「跌」為入聲字。
謝詞長再閱。「跌宕」或可改為【漂泊】,但不知與【糊塗】對仗否?
從來士不群,不惑習詩文。
一枕糊塗梦,半生漂泊雲。
燕卿豪氣尽,殷相赤心分。
歲歲無情戲,寒蟬霜月聞。
楚狂 寫:本來無插嘴之餘地,多事提供在下《筆記》作參考、共研:
「倡」字是個「平仄兩收」字。
一、作【下平七陽】用:
《廣韻》作「尺良切」、《集韻》作「蚩良切」,讀如「昌」。造字原理:「从人昌聲」,所以跟「人」有關。《說文解字》:「樂也。」故「俳倡」、「倡優」,都是從事此工作者。另,「倡」字又與「娼」通;因此作「名詞」用時,入【下平七陽】韻。
又可作「形容詞」用,同「猖」字,見《莊子‧山木篇》:「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倡狂妄行,乃蹈乎大方。」
二、作【去聲二十三漾】用:
《唐韻》、《集韻》皆作「尺亮切」,音「唱」。倡和也。與「唱」通。故作「動詞」用時,入【去聲二十三漾】韻。
(至於後世之「提倡」或「倡導」,是否原義與「提而唱之」、「唱而導之」有關?另待高人。)
例句很多,各舉三個:
一、【下平七陽】韻:
唐人詩裏的「娼樓妓館」多書作「倡樓」或「倡舍」,例子很多。
唐‧盧照鄰〈折楊柳〉
倡樓啟曙扉,楊柳正依依。鶯啼知歲隔,條變識春歸。
露葉凝愁黛,風花亂舞衣。攀折聊將寄,軍中音信稀。
首句:「倡」字平讀,同「娼樓」,當句不犯「孤平」。
唐‧徐凝〈玩花〉五首其四
誰家躑躅青林裡,半見殷花焰焰枝。憶得倡樓人送客,深紅衫子影門時。
【註】徐凝,這人倒是有意思,揚州有個古城門,便命名曰「徐凝門」,只因為他的另一首七絕:
唐‧徐凝〈憶揚州〉
蕭娘臉下難勝淚,桃葉眉頭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註:「無賴」者,一解作「無聊」;另一解作「似憎而實愛」,如稼軒〈浣溪沙〉詞:「小桃無賴已撩人。」
若街頭潑皮,是真無賴也。
唐‧陸龜蒙〈丁隱君歌〉
華陽道士南游歸,手中半卷青蘿衣。自言逋客持贈我,乃是錢塘丁翰之。
連江大抵多奇岫,獨話君家最奇秀。盤燒天竺春筍肥,琴倚洞庭秋石瘦。
草堂暗引龍泓溜,老樹根株若蹲獸。霜濃果熟未容收,往往兒童雜猿狖。
去歲倡狂有黃寇,官軍解散無人鬥。滿城奔迸翰之閑,只把枯松塞圭竇。
前度相逢正賣文,一錢不直虛云云。今來利作采樵客,可以拋身麋鹿群。
丁隱君,丁隱君,叩頭且莫變名氏,即日更尋丁隱君。
二、【去聲二十三漾】韻:
唐‧白居易〈壽安歇馬重吟〉
春衫細薄馬蹄輕,一日遲遲進一程。野棗花含新蜜氣,山禽語帶破匏聲。
垂鞭晚就槐陰歇,低倡閒衝柳絮行。忽憶家園須速去,櫻桃欲熟筍應生。
唐‧楊衡〈將之荊州南與張伯剛馬惣鍾陵夜別〉
荊臺別路長,密緒分離狀。莫訴杯來促,更籌屢已倡。
燭花侵霧暗,瑟調寒風亮。誰念曉帆開,默睇參差浪。
唐‧杜甫〈同豆盧峰知字韻〉
鍊金歐冶子,噴玉大宛兒。符彩高無敵,聰明達所為。
夢蘭他日應,折桂早年知。爛漫通經術,光芒刷羽儀。
謝庭瞻不遠,潘省會於斯。倡和將雛曲,田翁號鹿皮。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