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五律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樂齋 » 2010-10-19 07:59 AM

張大春 寫:
樂齋 寫:由來世間事,大抵識者少,不識者多,況在千載之下?
註中可知,"遲散"詞意,張詞長自是識者,何必永歎耶?


詩中永歎,乃出於相約而不易遂願之人,腹聯自足其意。
末聯截搭歎字,故書「歎餘」;歎餘而諷,識者之責也。
所諷者亦非泛泛;固自以名家著書立說、詹詹其言者也。

遲散詞意,吾本未悉。
上網搜尋,右軍帖中有"且乘涼行欲往遲散也","遲散無喻,吾後月當出,以省念示"等句,
"遲散"一詞皆以張詞長所解為善。
名家之論,所及者遠,一言謬而誤者眾。
邇來漫遊網上他站,頗見其事,迺知詞長歎諷之是也。
謹 受教。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張大春 » 2010-10-19 08:27 AM

怕說不明白,我還改了原貼子,與樂齋詞長所引便不同啦!詞長快手,吾遲散。 :lol:

另,「且乘涼行,欲往,遲散也。」「遲散,無喻,吾後月當出,以省念示。」
兩則可斷讀如此,較易明朗。
魏晉時代的散文尚未受科舉規範條束,短捷、精準、犀利,
佳處正是不支吾,相當貼近日常用語。
許多詞彙似尚能於今日某些方言中窺其膚廓。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樂齋 » 2010-10-19 08:43 AM

張大春 寫:怕說不明白,我還改了原貼子,與樂齋詞長所引便不同啦!詞長快手,吾遲散。 :lol:

另,「且乘涼行,欲往,遲散也。」「遲散,無喻,吾後月當出,以省念示。」
兩則可斷讀如此,較易明朗。
魏晉時代的散文尚未受科舉規範條束,短捷、精準、犀利,
佳處正是不支吾,相當貼近日常用語。
許多詞彙似尚能於今日某些方言中窺其膚廓。


<南華經>有云:"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詞長以"信口支吾"易"詹詹"之詞,自是顯豁,
吾卻愛詞長原文,蓋"小言詹詹"之形象化也。

詞長於"欲往遲散"之"往"字斷句,
弟則以"遲散"為"徘徊",解作"欲往徘徊"也。
至如"遲散,無喻"句,弟則解"喻"作"知",故與前文連讀,作"未知何日當行"解。
未審二解可否?恭請 指點一二,謹拜謝。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張大春 » 2010-10-19 08:49 PM

樂齋 寫:詞長於"欲往遲散"之"往"字斷句,
弟則以"遲散"為"徘徊",解作"欲往徘徊"也。
至如"遲散,無喻"句,弟則解"喻"作"知",故與前文連讀,作"未知何日當行"解。未審二解可否?恭請 指點一二,謹拜謝。

豈敢言指點?謹向樂齋詞長報告一二。

有說「遲散」為行散、發散者,以此詞為專有,
蓋指服食五石散之後快步疾走散熱的事。
這還是從魯迅那篇談魏晉風度的講稿來的。
我也不盡同意。因為行散本來就需寒衣、寒飲、寒食、寒卧,「極寒益善」(越寒越好),
如此論成立,那麼「不欲觸霧」就說不通了。
此外,行散、發散是有速度的疾行,「遲散」所狀非此。
所以散還是看成跚,散步,晃蕩也,蹓躂也,慢慢走也。
徘徊也是成立的,而且讀來比蔣公那散霧成絲要「天地有大美」一些。

不過,「喻」字有「快」(快意之快,非快速之快)解,通「愉」。
《莊子‧齊物論》裡那一段: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就是這樣解的。
在許多帖裡,王羲之的發言本來就東一句、西一句,
說不定「無喻」就是「不爽」、「不豫」呢?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樂齋 » 2010-10-20 07:53 AM

敬受 教。
古人書法,同偏旁之字例可相互通假,故解"喻"作"愉"可通。<蘭亭序>"不能喻之於懷"亦可作此解,故當勝。

原文作"思面卿,前云當來,何能果也?遲散無喻,吾後月當出,以省念示。"余嚮釋之曰:"我想和您見面。先前您說會來看我,到底什麼時候會實踐諾言呢?不知道您來不來,我下個月會出門,以求一解思念。"
此解本非善解,聊備一說耳。芻議盡於此也,益則離題。

讀詞長之詩,不惟暢懷,兼廣知識,良可喻也。

餘論:我讀<莊子>"自喻適志"句,慣以"知"訓"喻",引申作"以為",以對應後文"不知周也"之"知",而以"適志"為"快意",釋作"自以為快意"。此與本題無關,不絮,謹陳。


張大春 寫:
不過,「喻」字有「快」(快意之快,非快速之快)解,通「愉」。
《莊子‧齊物論》裡那一段: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就是這樣解的。
在許多帖裡,王羲之的發言本來就東一句、西一句,
說不定「無喻」就是「不爽」、「不豫」呢?
最後由 樂齋 於 2010-10-20 08:04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樂齋 » 2010-10-20 08:03 AM

張大春 寫:論書五律之七,題董其昌〈臨十七帖並釋文〉,獨見思翁不能反捺,蓋腕弱也。

腕弱焉能磔,才高亦難格。
應知玄宰功,遠遜官奴冊。
一筆別天淵,諸論合堅白。
吾雖不善書,此斷平生積。

﹡王逸少〈官奴帖〉,令董思翁得開眼界之書。
﹡「吾雖不善書,曉書莫如我」此東坡論書帖。
﹡論字平讀。


"腕弱"之論絕佳。
結語以自謙之詞,發自信之論,尤佳。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張大春 » 2010-10-20 08:36 AM

先謝樂齋詞長過獎。次論「喻」:

樂齋 寫:原文作"思面卿,前云當來,何能果也?遲散無喻,吾後月當出,以省念示。"余嚮釋之曰:"我想和您見面。先前您說會來看我,到底什麼時候會實踐諾言呢?不知道您來不來,我下個月會出門,以求一解思念。"


您的翻譯整體來說很允洽,且頗得魏晉風趣,但是「遲散」二字便乏證果。
我倒是覺得加上這一句「遲遲其行」,底下的「無喻」作「不豫」解就更通暢啦。
我把紅字之處另翻如下:「您遲遲其行,使我棖觸不安。」
如此一來,底下的話猶如「山不即我我即山」也。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樂齋 » 2010-10-20 08:41 AM

張大春 寫:先謝樂齋詞長過獎。次論「喻」:

您的翻譯整體來說很允洽,且頗得魏晉風趣,但是「遲散」二字便乏證果。
我倒是覺得加上這一句「遲遲其行」,底下的「無喻」作「不豫」解就更通暢啦。
我把紅字之處另翻如下:「您遲遲其行,使我棖觸不安。」
如此一來,底下的話猶如「山不即我我即山」也。


確如所言,謹受 教。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woncf » 2010-10-22 08:42 AM

張詞長與樂版的對論確實精彩,末學從中獲益良多
不過容末學笨鳥亂解,打擾詞長雅興,不體處(無可理喻處),敬請海涵

一、「思面卿,前云當來,何能果也?遲散無喻!吾後月當出,以省念示。」末學解成如下
我想和您見面。先前您說會來看我,到底什麼時候會實踐諾言呢?真是推遲漫散無可理喻啊;乾脆我下個月出門拜訪您,以求一解思念。

二、「且乘涼行,欲往,遲散也。」末學解成如下
且等到天氣涼爽時才要行動,要去不去的,真是推遲漫散啊!

三、「明日出乃行,不欲觸霧故也,遲散。」末學解成如下
明天等至日出才行動,不想碰觸霧氣也,不早出門找這個理由,真是推遲漫散啊!

末學woncf敬上
將嘆和未嘆之間的轉變 印證感情的極限
woncf
會員
 
文章: 407
註冊時間: 2003-11-17 10:57 AM

文章張大春 » 2010-10-22 09:19 AM

先謝woncf詞長補充。

論書五律之八,題國詮〈善見律〉,唐寫經生無數,為洗魏碑刻畫、樹唐楷規橅之豪傑;或貽姿媚之譏,我偏愛其風致。

善見輕功果,虔心付寫經。
碑稜猶齮齕,楷法漸娉婷。
曠代無名字,群書共典型。
流年不堪數,百萬案頭螢。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梅齋 » 2010-10-24 07:10 PM

枯藤快霜割,峻骨軟鞭笞。 飛白真難到,牽絲不可期。 形收神愈迥,體正勢偏欹。 此稿留鵝跡,依稀辨五之。

「形收神愈迥,體正勢偏欹。」遒勁。形收枯坐良久,竟難以為言。
梅齋
會員
 
文章: 785
註冊時間: 2003-01-10 04:03 P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