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 寫:樂齋 寫:由來世間事,大抵識者少,不識者多,況在千載之下?
註中可知,"遲散"詞意,張詞長自是識者,何必永歎耶?
詩中永歎,乃出於相約而不易遂願之人,腹聯自足其意。
末聯截搭歎字,故書「歎餘」;歎餘而諷,識者之責也。
所諷者亦非泛泛;固自以名家著書立說、詹詹其言者也。
遲散詞意,吾本未悉。
上網搜尋,右軍帖中有"且乘涼行欲往遲散也","遲散無喻,吾後月當出,以省念示"等句,
"遲散"一詞皆以張詞長所解為善。
名家之論,所及者遠,一言謬而誤者眾。
邇來漫遊網上他站,頗見其事,迺知詞長歎諷之是也。
謹 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