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 寫:若以第一版本和第二版本相較,在下較喜第一版:
【七律】登北固樓
醉拍闌干悵未休,一江煙雨晚來收。
剎那興廢南朝史,無間滄桑北固樓。
空弔稼軒飛虎恨,誰憐海客斷鴻愁。
紅塵輾轉青絲白,敢辯蘆花滿渚秋。
第七句由懷古轉到己身,並無問題,改後反而稍遜原句。
竊以為用「無間」稍隔,且其出處又與大作無關,不若直用「無限」二字。
敬覆 風雲、李雨 詞長賞評:
用「無間」者,取其本意「無有間斷」之用。
以佛經語「剎那」(言一念極短之時)對佛經語「無間」,是特意對仗的。
(後贅太多不相干的「地獄」之譬,是怕讀者被梁朝偉、劉德華的「名著」──〈無間道〉感染,而特別引出。畢竟這齣名片,許多人都是讀作「ㄨˊ ㄐㄧㄢ ㄉㄠˋ」。)
「無限」其實是鄙人初稿所用,但最後選擇改易了「無間」。
「無間」與「無限」的差別,其實在於「心境」。
「無限」講的是一種「現況」、「心景」的「無有限量」狀態,因「觸景」而生「無限滄桑」的感慨。但親臨北固樓前,不興「無限滄桑」的感慨。
大陸許多風景點的名樓,泰半不是「古物」,北固樓歷經「毀」、「遷」、「重建」,也是如此。北固樓,其實不高,兩層紅柱碧瓦四面迴廊建築,雖然不是「丹堊一新」,但也不是「敗瓦殘垣」,就像你到了長江最著名的「三樓一閣」(岳陽樓、黃鶴樓、北固樓、滕王閣)或是杭州雷峰塔,面對這些「整建復舊」或「重建一新」成壯大豪麗的「文革後新古跡」,壯則壯矣,麗亦麗歟!「臨場」要感歎「無限滄桑」,感情上是有點「連不上線」。
但中國古跡以其泰半屬於土木結構,基本上本就容易遭受歲月、風雨、兵燹、人為(如雷峰塔磚可醫病傳說)摧殘破壞,所以歷史上有名的文史建築,留存到今日的,多半歷經了數個朝代、人物的變革興替。就像我們今日看到的岳陽樓、黃鶴樓、北固樓、滕王閣,也絕對不是文史上范仲淹、崔顥、辛棄疾、王勃等人抒情遣懷的原物。一直到今日,可能許多古跡多已毀在十年浩劫裡,為了發展觀光財,各地都興起了「鋼筋水泥」重建古跡的「創作」;就如同北京拆了城牆城門後,最後又搞了一個新南大門──「永定門」。
親臨現場,面對自己心中揣摩許久的「新古典」,很難有「無限滄桑」的悸動。
所以,鄙人用了「無間」──「無有間斷」滄海桑田之慨;詠歎其「歷史上這千百年來,無有間斷的滄桑變化。」
到鎮江北固山遊,初見兩者相去不遠的「北固樓」與「北固亭」建築,有點「原來如此」的感觸;一樣尋常樓亭,因三國劉備甘露寺招親、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便有大大「不同」。
北固樓在長江三樓一閣中算是「規模較小」的,以其絕壁臨江而有「天下江山第一樓」(米芾題字)之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