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松>
福祿人家催壽急 , 殷勤歲月亦鳴珂.
君心有解東林意 , 便把無言綺季歌.
附記:孟德爾松的音樂與書寫幾乎符合濟慈的詩思,以三十八歲之齡而逝,只比濟慈多活了十二歲。他們卻站在時間的涯岸,未曾死亡.
又是巧合!正寫好"我的祖國",捷克民族音樂家<史梅塔納>所作,可與黃自唱和,只是前者純抽象,非人聲歌曲.也喜歡弘一法師(李叔同)出家前留下的曲詞,東詞西曲,卻極吻合!戴金生 寫:詞長對西洋古典音樂史可真是研究深刻。對這些作曲家的生平都瞭若指掌。
二十世紀初,東方音樂在西力東漸時也被不少早期到西方學音樂的中國留學生,將西方音樂帶進中國,填上中國的詞後,有些就化成為中國的民謠或童謠了,會炙人口,如李叔同的送別、憶兒時,當然也有自己的編曲編詞,如黃自的「西風的話」,更是道盡了「秋」,而在抗戰那大時代的創作就更是振奮人心,
如旗正飄飄,抗敵歌,黃河等。只可惜內戰後,一切都斷層。多年來台灣不唱黃河,大陸不唱抗敵,更別提旗正飄飄,直到二十多年前才稍開放,才再有人拾起當時的創作。可是在大陸,好像還是有些抗戰時的作品是禁忌。除了黃河,除了太行山上,很少聽到別的。倒是海外華人還是會唱。
長亭古道碧連天,摯友離情淚湧泉。
猶憶兒時歡樂唱,西風彈盡一秋弦。
旗正飄飄馬正瀟,黃河澎湃湧洶潮。
太行山上擒倭寇,抗敵歌聲熱血燒。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3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