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詩人>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李雨 » 2007-11-04 12:55 PM

<孟德爾松>


福祿人家催壽急 , 殷勤歲月亦鳴珂.

君心有解東林意 , 便把無言綺季歌.


附記:孟德爾松的音樂與書寫幾乎符合濟慈的詩思,以三十八歲之齡而逝,只比濟慈多活了十二歲。他們卻站在時間的涯岸,未曾死亡.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李雨 » 2007-11-05 12:25 PM

<聖桑>
名曲"動物狂歡節"天鵝等中竟也含鋼琴家與化石二者,極具諷趣,其中<化石>一曲,少女時代的芭蕾舞老師曾為我編舞作"蝴蝶",曲與舞可謂天衣無縫.


嘶驢琴韻仿 , 豎笛杜鵑啼.

石化翩翻蝶 , 得君風趣兮.



附記:1835 年 10 月 9 日出生於法國巴黎,父親出身於諾曼第附近的貧苦農家,母親是水彩畫家。父親在聖桑兩個月大時去世,聖桑由母親和伯母共同撫養,伯母是音樂家,於聖桑兩歲半時開始教他彈琴。

聖桑擁有驚人的音樂天份,五歲時寫出附有鋼琴伴奏的歌曲,七歲開始跟隨史塔馬替學琴,並和馬雷登學作曲,十歲時和比利時的小提琴家貝塞姆斯合作演出貝多芬的小提琴奏鳴曲,幾個月後更舉辦首次鋼琴獨奏會,演奏曲目包括巴哈、韓德爾、莫札特及貝多芬等人的作品。。

後來聖桑認識了李斯特,兩人結為好友,李斯特的音樂對聖桑日後的創作影響很大。

1868 年獲頒法國政府榮譽勳章,表彰他對法國樂壇的貢獻。

1875 年結婚,婚後三年的某一天長子不慎從窗台上落地身亡,幾個星期後次子也突然夭折。接連失去兩個孩子,他認為是因妻子疏於照顧,因此決意不再與妻子共同生活。同年聖桑利用和妻子度假的機會偷偷地溜走,妻子發現聖桑失蹤後以為是發生了意外,幾天後收到了聖桑來信表示決定永遠不再回到她身邊了。

1886 年完成了 C 小調第三號交響曲,由倫敦愛樂交響樂團舉行首演,是聖桑為了追念李斯特而寫的作品,除了在結構上與傳統交響曲不同外,更別出心裁的運用鋼琴與管風琴。這首曲子推出後大受歡迎,成了聖桑所有作品中最常被演奏的曲目。

1893 年獲英國劍橋大學頒贈榮譽音樂博士學位,事實除了音樂外,聖桑也曾深入鑽研天文學和物理,是位業餘科學家。此外他也寫詩、寫劇本、寫評論文章,寫哲學著述,而且精通多種語言,所以聖桑在音樂家當中可算是最博學的一位。

聖桑一生酷愛旅行,足跡遍佈全球,他曾數度旅居北非,而阿爾及利亞組曲及非洲幻想曲就是描寫他對北非的印象,另外他也曾訪問中南半島。 1960 年聖桑首次造訪美國,並舉行了多場音樂會。1916 年應法國政府邀請,代表法國出席在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 ─ 太平洋博覽會,二度遊美,此行他還順道遊歷了南美洲各國。

1920 年,85 歲的聖桑仍然到希臘及阿爾及利亞旅遊。1921 年冬天前往阿爾及利亞避寒,卻突然去世於異鄉,遺體被運回巴黎安葬,葬禮極為盛大而隆重。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無為齋主 » 2007-11-05 05:38 PM

這組像畫得不錯,訢賞了。問候!
無名利煩惱
為酒詩歡欣
歡迎來坐坐:http://wuweizhai.pkm.cn/
無為齋主
會員
 
文章: 313
註冊時間: 2005-07-31 04:43 PM

文章李雨 » 2007-11-05 07:43 PM

無為齋主 寫:這組像畫得不錯,訢賞了。問候!
謝詞長!正為"展覽會之畫"組曲寫一五絕,是作者穆索爾斯基欣賞友人畫展後所作,紀念這位已過世的畫家.

採得民風句 , 吟心畫景中.

悲農堪負重 , 爭戰許村童.

附記:穆索爾斯基在和聲方面堪稱最新穎獨特、最富革命性的作曲家。 19世紀俄羅斯文學中突出的現實主義,也反映在穆索爾斯基的音樂中.自幼聽保姆講俄國神話故事,后來這些成為他的創作動力。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李雨 » 2007-11-06 09:52 AM

交響曲之父<海頓>


豐饒弦管集 , 附雅少知音.

迅爾孤雷響 , 愕然弦獨吟.
最後由 李雨 於 2007-11-06 05:28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戴金生 » 2007-11-06 10:16 AM

詞長對西洋古典音樂史可真是研究深刻。對這些作曲家的生平都瞭若指掌。

二十世紀初,東方音樂在西力東漸時也被不少早期到西方學音樂的中國留學生,將西方音樂帶進中國,填上中國的詞後,有些就化成為中國的民謠或童謠了,會炙人口,如李叔同的送別、憶兒時,當然也有自己的編曲編詞,如黃自的「西風的話」,更是道盡了「秋」,而在抗戰那大時代的創作就更是振奮人心,
如旗正飄飄,抗敵歌,黃河等。只可惜內戰後,一切都斷層。多年來台灣不唱黃河,大陸不唱抗敵,更別提旗正飄飄,直到二十多年前才稍開放,才再有人拾起當時的創作。可是在大陸,好像還是有些抗戰時的作品是禁忌。除了黃河,除了太行山上,很少聽到別的。倒是海外華人還是會唱。

長亭古道碧連天,摯友離情淚湧泉。
猶憶兒時歡樂唱,西風彈盡一秋弦。

旗正飄飄馬正瀟,黃河澎湃湧洶潮。
太行山上擒倭寇,抗敵歌聲熱血燒。
戴金生
會員
 
文章: 3182
註冊時間: 2007-01-01 12:42 AM
來自: 波多馬克

文章李雨 » 2007-11-06 11:58 AM

戴金生 寫:詞長對西洋古典音樂史可真是研究深刻。對這些作曲家的生平都瞭若指掌。

二十世紀初,東方音樂在西力東漸時也被不少早期到西方學音樂的中國留學生,將西方音樂帶進中國,填上中國的詞後,有些就化成為中國的民謠或童謠了,會炙人口,如李叔同的送別、憶兒時,當然也有自己的編曲編詞,如黃自的「西風的話」,更是道盡了「秋」,而在抗戰那大時代的創作就更是振奮人心,
如旗正飄飄,抗敵歌,黃河等。只可惜內戰後,一切都斷層。多年來台灣不唱黃河,大陸不唱抗敵,更別提旗正飄飄,直到二十多年前才稍開放,才再有人拾起當時的創作。可是在大陸,好像還是有些抗戰時的作品是禁忌。除了黃河,除了太行山上,很少聽到別的。倒是海外華人還是會唱。

長亭古道碧連天,摯友離情淚湧泉。
猶憶兒時歡樂唱,西風彈盡一秋弦。

旗正飄飄馬正瀟,黃河澎湃湧洶潮。
太行山上擒倭寇,抗敵歌聲熱血燒。
又是巧合!正寫好"我的祖國",捷克民族音樂家<史梅塔納>所作,可與黃自唱和,只是前者純抽象,非人聲歌曲.也喜歡弘一法師(李叔同)出家前留下的曲詞,東詞西曲,卻極吻合!


莫問萍流各自程 , 管吹纖細說生平.
島河因訴長年恨 , 祖國如何不系情?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李雨 » 2007-11-07 09:28 AM

<華格納>


龍飛傾雨急 , 浪眩捲金灘.

灑落群音符 , 千盤運萬端.


附記:
國  籍: 德國
出生日期:一八一三年五月二十二日 (雙子座)
代表作品:『唐懷瑟』、『尼布龍根指環』、『羅安格林』等歌劇
音樂家評號或分類:大劇樂的創始者、十九世紀末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天才

音樂家軼事:
華格納的一生爭議不斷,他是少數幾位音樂家裏,飽受稱讚和批評的其中一位。華格納的童年可以說相當不幸,他的父母親都愛看歌劇,但是父親在華格納出生後六個月便去世,母親不久即改嫁;繼父在劇場工作,同時也是演員兼畫家,
在華格納八歲時,繼父也撒手人寰。也許受環境影響,少年時期的華格納喜愛戲劇勝過音樂。
二十歲那一年,他在威爾堡市劇場演出第一部歌劇~“妖魔”,這其間他的際遇不算太好,後來他娶了女伶敏娜,隔年在里加的新劇場擔任樂長,才開始進行歌劇"黎恩濟"的創作。
後來李斯特的二女兒柯西瑪拜師華格納,兩人日久生情。他們的婚姻生活相當幸福。
華格納的劇作裏散漫了詩與音樂的浪漫。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李雨 » 2007-11-09 10:05 AM

<威爾第>歌劇"阿伊達"


孤吟天欲絕 , 君唱凱旋時.

玉潔同埋處 , 長歎墓蝶癡.


附記: 義大利詩人曼左尼(Manzoni)於一八七三年逝世,威爾第獨自寫一首「追思彌撒曲」追念曼左尼。這首追思彌撒(或安魂彌撒)已經被公認為偉大的聖詠-管絃樂傑作之一,可以與莫差爾特的安魂曲和布拉姆斯的日耳曼安魂曲(German Requiem)互相媲美。
他老而彌堅,勤奮不懈。以莎翁戲劇「奧泰羅(Otello)」為藍本,在一八八七年完成歌劇「奧泰羅」,是年一月在史卡拉劇院首次公演,相當成功。他的管絃樂的運用充分顯示他有辦法把樂器所能發揮的明暗與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管絃樂從未干擾歌聲(voice),因此每句話都清晰可聞。「奧泰羅」歌劇中的和聲比他以前歌劇中的和聲更為巧妙和具有召喚力。至於旋律,就如通常的狀況,旋律是為聲音而寫。在最後的有生之年作了一組四首的聖詠曲,一八九八年在巴黎演出。這些聖詠曲都是難解的變化音的曲子。四首中的一首『聖母頌(Ava Maria)就是以他自己所謂的「像謎一般的音階(enigmatic scale)」為主,仍舊試著在新的音樂領域上去鑽研、試驗。當第二任太太在一八九七年先他而逝世時,為了紀念亡妻,他在米蘭設立了一個專為退休的音樂家們所設立的休憩之所,由他自己花錢去支持。這個音樂家休憩之所維持了卅年之久。一九0一年,按照他自己的遺囑,被葬在這個休憩之所(義文為:Casa di Riposo per Musicisti),儀式簡單,沒有任何哀歌伴奏,與他的亡妻比鄰長眠。
阿依達是上演次數最多的一部歌劇,同時這也是威爾第規模最龐大的歌劇。融合了梅耶拜爾華麗的舞臺效果及華格納式的樂劇精髓,充滿了異國風情和優美的旋律,可說是史上最著名的歌劇。其中的詠嘆調、二重唱、進行曲及舞曲,都是音樂會上最熱門的曲目。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李雨 » 2007-11-09 02:45 PM

<帕格尼尼>


情至弓弦慰我寒 , 何妨炫技博君歡.

身鬆一度精神注 , 老大顏還舊日丹.


附記: 義大利小提家兼作曲家 帕格尼尼最初是跟著父親學習小提琴,十一歲時就成為名滿天下的小提琴大師。1797年他首次舉行巡迴演奏會,16歲時寫出他那有名的「二十四首隨想曲」,這二十四首曲子至今仍然是小提琴曲目中的極品,且是幾乎每場比賽中必訂的曲目之一。1810年到1828年他以「自由演奏家」為業,在義大利各地演出,1828年在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演出獲得成功;1831年又在巴黎和倫敦引起巨大轟動,以獨特的技巧迷住評論家與一般大眾。直到1834年他的演奏事業因為健康問題告停,他不得不減少演出。1840年5月27日因喉頭結核客死於法國尼斯,享年58歲,著名的匈牙利音樂家李斯特懷著無限悲痛的心情在訃告上寫道:“我毫不猶豫地說,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帕格尼尼了。"

老大:古語,表年老.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上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