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 寫:謝謝維仁詞長、卞思詞長訪視。
戲試吳體‧強登
消得山行借藤徑,石亦敢當迎望時。
孤玃攀林逃獵弋,勁風催我弄窠絲。
欺客雲深酒遽冷,感懷語拙夕多悲。
老來試看腰脛健,長噓促喘不堪詩。
練習生 寫:佩服詞長>拙還真的不識吳體>無妨學著點>可否指導立論處以學習>深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讓拙無所適從>謝謝啦!
張大春 寫:練習生 寫:佩服詞長>拙還真的不識吳體>無妨學著點>可否指導立論處以學習>深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讓拙無所適從>謝謝啦!
練習生詞長客氣了。
正因為眾說紛紜,不敢添亂,所以未曾率爾操觚,強立異論。
我自己是從老杜十八首(或云十九首)「打譜」學起。
首首句句、逐字逐聲,初則按其平仄,進而效其四聲。
大約理解「吳體」之於近體格律的規橅與解放,
似的確在依違之間,開拓了迥然不同的鏗鏘之感。
這樣的「臨摹」,是到了第七首以後,才漸能略知出入。還不敢侈言開悟,容徐會之。
這是一樁有點兒枯燥的事,非關詩之宏旨深教,
算是個人鍛鍊修辭、體察聲腔的一種健康操罷?不足為訓的。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8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