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新聞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製造新聞

文章壯齋 » 2007-01-14 11:06 AM

製造新聞
字氓莫覺勢中天(新聞台),
無賴妨民管見偏。
烽燧豈容輕易舉,
偽聞漫語有言權。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卞思 » 2007-01-15 10:43 PM

很佩服壯齋兄詩寫時事的態度,可是若只是將時事作韻語形式寫出而已,似乎就不是詩了,與其如此,不如寫白話文直罵了當?

卞思直言,吾兄量大,諒不怪罪。 :p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壯齋 » 2007-01-15 11:54 PM

這個問題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時事詩的書寫策略大致上有兩種極端的類型~
新樂府式~不過已經被評為「元輕白俗」的「俗」了~
隱晦的民謠~這跟讖緯之學有關~不過因為過於隱晦~詮釋起來常常會有些牽強~
在這兩種鮮明的類型中,是否可以有第三條成功的路線呢?把新樂府的作品加入隱晦的元素,或是把隱晦的詩作加入可以明指的詞彙,並不見得成功,只是兩邊都不像而已。

至於韻語與白話的問題,我想兩種語言系統各有其特殊的結構,表現出不同的樣貌。或許也有人說過做到老嫗能解的白詩不是詩,但我想應該也沒有人說那是文。

附註:「偽」者,人為也。(荀子˙性惡)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风清骨峻 » 2007-01-17 02:19 PM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烟雨中。”信非全然在意于寫景,內在更有深意吧?“字氓”与“無賴”差別不大,前者當屬自造詞乎?全詩拜讀後,感覺很彆扭,不知詞長意下如何?就詩而論,恕見諒。
热闹中常着一分冷眼,
冷落处但存一点热心。
风清骨峻
會員
 
文章: 220
註冊時間: 2007-01-11 06:00 PM

文章壯齋 » 2007-01-17 05:38 PM

「字氓」與「無賴」差別可大了~
因為詩文中的「無賴」多不是現在白話用的意思~而是「無聊」、「無奈」或是「無可依賴」的意思~

詠史懷古的書寫策略並不見得能適合時事,因為一個是來自形上論,一個是反應論。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維仁 » 2007-01-17 10:51 PM

卞思姊與壯齋兄的討論很有意思,頗能發人深省。

暫且撇開壯齋兄這首大作不論,小弟也來說一下個人淺見:
愚意以為,感時或評事之作,要寫到詩意盎然,而且能夠達意,實在是件相當困難的事。
直書胸臆的寫法,用詞縱使有時近於白話,但是只要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巧思,或者寫出使讀者深有同感的立意,也是很不錯的作品,未必要在字面上精雕細琢或者詩情畫意。趙翼的某些作品,似乎可以作為例證。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卞思 » 2007-01-18 12:41 AM

嗯,我是說"不如寫白話文",好像沒說過"這是白話文"?

個人認為"詩意"和直紓與婉轉、雕琢與白話都沒有必然的關係。
記得看過一位網名淺味齋的大陸詩友的作品,令我印象深刻,轉錄於此:

寄曹雪芹先生 作者:淺味齋
先生或已知,今有紅學會,而且有人說,深解其中味。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风清骨峻 » 2007-01-18 09:24 AM

“无赖”词意理解了,“最喜小儿无赖”。谢谢!
热闹中常着一分冷眼,
冷落处但存一点热心。
风清骨峻
會員
 
文章: 220
註冊時間: 2007-01-11 06:00 PM

文章壯齋 » 2007-01-18 10:45 AM

  形上論跟反應論是兩種不同的審美經驗,所採取的書寫策略也會有所不同。形上論所追求的是種永恆的美,拿小說來說就是王文興、白先勇與瓊瑤。而反應論則是尋求與當下的默契,也就是現代廣告中常出現的「你是我的麻吉(match)」,同樣拿小說來說,就是陳映真、黃春明與王拓。這兩個方向落實到文學現場來看,一個就是現代主義、另一個就是寫實主義,1970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就是這兩種立場的衝擊。而這兩種立場所造成的書寫樣貌就截然不同,從中就可以發現從審美經驗到書寫意圖與策略間是有一定的關連的。

  而再從讀者反應理論來說,反應論為求與當下的默契,將讀者預想為普遍的識字大眾是最常見的。(當然也有更極端的,如工農兵文學是將讀者設定為文盲群體。)這也是新樂府所走的路線。另一方面,在國家控制較為嚴厲的時代,則發展出另一套較隱晦的書寫策略。

  而「江南春」與「寄曹雪芹先生」都是從形上論出發,要表現人在時間流逝中的無奈,所以採取一種「鏡象」式的書寫策略,將現實場景形成鏡中之象,而與古人站在同一立場觀看,來形塑古今一同的永恆美感。但是相同的美感也可以用白話文來表現,如果按照同樣的標準來說,是否要要求杜牧或味淺齋寫成白話文呢?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4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柳夢君 » 2007-01-18 10:54 AM

詩,有重情,有重識。卞詞長為詩,一向追求清雅。她可能認為,壯詞長此詩,稍缺她所認為必要的詩的美學元素吧?忍不住,多嘴了。如理解錯誤,先道個歉!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柳夢君
會員
 
文章: 166
註冊時間: 2003-07-30 10:40 PM
來自: 夾尾齋

文章卞思 » 2007-01-18 12:21 PM

咦?還是沒說清楚我的意思。
我很喜歡杜牧和淺味齋的詩,因讀了淺味齋這首,還去把他的作品都搜了來。
我一點也沒覺得他需要寫成白話文,他這首個人認為比一大篇白話文更具諷喻性。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2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