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台秋望有感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卞思 » 2006-12-17 11:48 PM

沒想到一個週末回來看到這許多有趣的討論,獲益良多,先謝謝諸位。

我這詩二聯擬寫己,三聯擬寫人,思雨兄所解確為我意。
至於三聯對法,我自己只當它是當句對,如凡兄所言,而並未有更進一步的設想,大春兄所解倒真令我汗顏了(實不敢有此雄心,呵~)。
不過我當然也知台灣徵詩競賽,評審諸賢一向從嚴,當句對法在一般閒詠或可接受,若在比賽中,十之八九要視為不工而刷下的,何況初學者還是先把規矩學好為宜,先前回覆驕女,所言過簡,恐怕生了些誤解,真是抱歉!

寫此詩時,正值紅潮過後,深覺紅綠間許多無謂的爭端是媒體炒作出來的,真所謂成也媒體敗也媒體,當然政治上也多的是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的,這第三聯實是罵人:p
所以犄角應不需說明了吧!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李凡 » 2006-12-18 12:02 PM

有點疑惑,本打算提出,但自知淺薄,又吞下了.
今日重看此貼,還不能釋疑,故還是貼出了.
因自己從不參與任何項目任何範圍〔征〕〔獎〕之類的活動,所寫所想皆臆測之言,若是謬誤,請張大春詞長海涵批駁,亦請各位指正.先致抱歉.

基本看法:
一.此詩是好詩,得獎實至名歸.其實我特別欣賞三,四聯-這稍涉時事的議論,打開了卞版另一扇詩門.
二.我欣賞並相當認同張大春詞長的詩評.

但我的問題是:
一.此詩聯以自對〔當句對〕而相對已相當有說服力展示對仗的合理及合律,也是被現今詩壇普遍認知,何必另尋蹊徑解讀呢?
二.評論和評獎是不同的,評獎除了約定俗成的因素外,應有些事先釐定的原則和規矩要遵守的.比如我注意到得獎者皆以真名入選,這應是規矩先定.若有人詩作出色,但非真名,可否得獎?〔據所知,大陸香港大型比賽亦要真名,但發表時可用筆名.〕--顯然張詞長的意見並非事先釐定的原則,而是事後的說服解釋,這樣隨時而改的準則對其他參加者不公平.〔有人會說,早知如此,我可有更好的表達〕又如香港圖書館每年的詩詞評比,仄收句是可以五連仄的〔事先經已註明-大陸香港仄收句要求相對寬鬆〕.但相信台灣不行.若有人寫出〔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同等份量的作品在香港可入選,在台灣卻注定要落選的,因囿於規矩,很難通融.在足球場外,您以遠距離射門成功,表現了卓越的球技,但還是無法得分的. 

再重新一次,我欣賞張大春詞長的詩評,不同意以詩評凌駕故定的原則.
此論亦與卞版詩作無關,我認為卞版己符合現時公認詩律原則.〔五年或十年前可能有人不認同當句對,但現在認同已是主流.〕 

李凡不慎言.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思雨斋 » 2006-12-18 12:24 PM

翠紅元是指黨爭,如此,則結句大妙。
只不知紅綠具體指什麽?
思雨斋
會員
 
文章: 351
註冊時間: 2005-03-13 01:34 PM

文章張大春 » 2006-12-18 12:56 PM

李凡 寫:一.此詩聯以自對〔當句對〕而相對已相當有說服力展示對仗的合理及合律,也是被現今詩壇普遍認知,何必另尋蹊徑解讀呢?


如僅以當句對視之,則祇能說此詩頸聯確乎不允當,正因為不祇是當句對,而是利用了當句對,以及雙字複合名詞中前一字的形容詞屬性之彈性,而造成了可以錯位修飾的異趣。這不是另闢蹊徑的解釋,而是儘量勾求,不繩墨、不拘解作品而已。


李凡 寫:二.不同意以詩評凌駕故定的原則.
此論亦與卞版詩作無關,我認為卞版己符合現時公認詩律原則.〔五年或十年前可能有人不認同當句對,但現在認同已是主流.〕


我想您說的是「」定原則。
評審任何作品都有規矩,規矩是不能凌駕的。
但是作品的表現是比較複雜的問題。李凡先生假設「若有人寫出〔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台煙雨中. 〕同等份量的作品在香港可入選,在台灣卻注定要落選的」這就要看在台灣的哪裡了。台灣不僅有一種評審、一種比賽、一種眼界。還是請毋亦毋必以視之的好。

至於您對我「詩評凌駕原則」的指教,非常感謝,我會檢討。不過,現在不是您所說的多少年以前,這裡沒有認同不認同當句對的問題,我曾經說過:「如僅以當句對視之,則祇能說此詩頸聯確乎不允當」,但是我在評審現場認為此詩可入優選的重要理由不是作者其誰(我根本不知道作者是誰),沒有甚麼「隨時而改準則、對其他作者不公平」的問題。我對此作的重視反而是它彰顯的寫作手段,請詳下。

至於「顯然張詞長的意見並非事先釐定的原則,而是事後的說服解釋」,我也必須先嚴正地說明:每一篇參賽的作品都可能有值得評審再三推敲其主觀「評審原則」的表現,每一篇作品也都可能出現直接衝擊古典格律的險招兒,評審讓步與否,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要經過反覆推敲與斟酌的。

尤其是我們在不該表達意見的時候,也會主動退出討論或投票,以示不傷害自己特別有(正、反)意見的作品。(我今年在評審會上就特別退出對於其中一篇作品的討論,也就是為了最低度的公平。)

李凡先生如果認為卞版的作品「是好詩,得獎實至名歸」足見亦非斤斤於守一律以為天下律者,那麼應該理解:當句對在過去幾乎沒有出過錯位修飾的例子──在評審現場我說的是「從來沒有出現過錯位修飾的例子」,當然也就不能以「卞版己符合現時公認詩律原則」為足。此陽台秋望之可貴者,反而在不意間嘗試了一種新的變格。

無論如何,評審不是沒有原則,或率性以好惡凌駕原則,而是在遇上了特殊的作品之後,一個負責任的評審會反省他多年來浸潤的教養,長時間累積的成見,如果作品打開了他的眼界,他會感激那位參賽者提醒了一個大傳統裡還有許多邊邊角角的旮旯兒,待發現、待清理、待開拓──即使參賽者是無意而為之的。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追光 » 2006-12-18 01:57 PM

明明一篇很簡單的詩,大家卻弄得這樣複雜
很少看見卞思直接表達一些政治看法
這一首卻有對平息爭論,放眼神州的慨歎
卞思 原本用字就是仙奇ˋ飄逸
好詩就是好詩,各自體會吧~~
看盡繁華煙塵 回首人生
追光
會員
 
文章: 77
註冊時間: 2002-02-28 12:12 PM

文章李凡 » 2006-12-18 02:19 PM

二.我欣賞並相當認同張大春詞長的詩評.

這是我開宗明義的一句.背後的意思是,我同意評得有理,但覺得審得無〔法〕.法不能隨意而定的.尤其是獎賽.
我說的是技術問題,不是詩律變格的探討.
一涉到探討而成定格,就會衍生很多問題.如:
彷彿聯〔姑且名之〕,即前四字工對,後三字不對仗.
錯綜對,即前後字或前後詞對調.
中兩聯中有一聯不對仗.
這些都有例可援,甚有創意,且有的曾得到詩詞大家的肯定.但可以在無事先約定時成為評獎的可行取代嗎?
如評選者只是一,二人,如台灣的左右詞宗制,我反而不感覺有太大的問題,因大家都會知道那只是一家之言.但涉及到比較大型的評獎活動,涉及到有很多評委因某種原因而放棄約定俗成的慣例,那是很危險的.例是可以改的,但我強調的是事先. 規矩未必正確,但必須依循然後再在大家認同下改正.
另:我并不懷疑閱卷者的公正,而是感覺事後對標準的錯位對參賽者不公平.就像我前面說過那五連仄的例,如果您事先說明,大家都接受,但如您不事先說明可以,而是事後把五連仄選上了,別人會怎樣說?

就我自己而言,我對詩詞格律還是門外漢.但我所持的態度倒是異常開放...我願意在格律固有的框架下,為所有妙聯佳對尋求解釋的理由.-但這不是評審. 

追光詞長:很同意您的〔很少看見卞思直接表達一些政治看法 〕
所以我說〔此詩是好詩,得獎實至名歸.其實我特別欣賞三,四聯-這稍涉時事的議論,打開了卞版另一扇詩門.〕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張大春 » 2006-12-18 02:53 PM

李凡 寫:就像我前面說過那五連仄的例,如果您事先說明,大家都接受,但如您不事先說明可以,而是事後把五連仄選上了,別人會怎樣說?

李凡先生說的這事並未發生,不知如何生造而來?

李凡 寫:我同意評得有理,但覺得審得無法


這話對五位評審很不公平,您不在現場,並不知道我們的討論細節,這樣的指控不太得體的。

歸根結底:參賽作品不祇是選秀而已,與賽得獎不祇是榮譽而已,評審工作更不祇是施展法律手段表現斷案功夫而已。我們虛心地看作品,非徒欣賞吻合格律的佳作,也積極去揣想、發現有沒有衝撞一點古典格律的嘗試,這種活力也許就在運用格律的彈性之中。這也是為什麼5我一直強調:任何型式的文學獎評審,都是一個活化作品積習的機會。

我之前的貼子是在就這個發現提出解釋和呼籲,這是長久體會、深刻浸潤之事,比「提供一部優質作品一個說法」更重要,不過既然先生您自稱對格律是門外漢,我就打住不說了。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李凡 » 2006-12-18 03:58 PM

其實這只是對法的理解.是心中有法,還是書中有法.
在這件小事中讓我也解開了在台灣沸沸騰騰的〔總統特別案〕〔市長特別案〕的心中大法.并讓我清楚了一些日子來的疑惑.

既然先生用到〔生造〕〔指控〕字眼〔那(但如)明顯是如果或假如的意思,應不致於讓人錯讀吧.指控?(在評審會上,的確有一個讓在場前賢方家執意以為不可的計較〕,而又不願意回應我特別用紅字標明事先的問題,我亦無謂多講.好吧,就此打住.不然對樓主亦不公平.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卞思 » 2006-12-18 10:27 PM

再謝凡兄與大春兄的討論,卞思跟著長見識。:-)

思雨兄,台灣一兩個月前的紅綠之爭,網上古狗一下,很容易找到的,當然也因顏色恰巧,讓我可以拿著季節變換作文章。

追光兄久不見出現雅集,問好一聲!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Re: 陽台秋望有感

文章風雲 » 2006-12-20 08:44 PM

卞思 寫:陽台秋望有感

橫空方寸作雲舟,曉月晴煙一望收,
檻外身為驚候客,樽前意是惜芳眸,
翠紅老卻文章手,風骨銷殘碧玉樓,
犄角興亡看不盡,更誰心力計神州?


[犄角興亡看不盡,更誰心力計神州?]
詩結於此,詩人襟懐始明,憂國之心,焉分男女哉?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上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Google [Bot] 和 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