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嘉義市南天門太子行宮 陽韻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謁嘉義市南天門太子行宮 陽韻

文章臨江仙 » 2002-09-09 05:39 PM

靈珠轉世降陳塘 廟聳諸羅聖德彰 護國安邦民共仰 扶周滅紂史傳揚 三頭六臂神威顯 雙圈單鎗法力強 頂禮人來崇太子 衷心願禱衆康詳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臨江仙
會員
 
文章: 3
註冊時間: 2002-09-03 06:51 PM
來自: 惜字閣

文章卞思 » 2002-09-10 11:48 PM

歡迎臨江仙詞長!

以下幾點意見,聊供參考。

靈珠轉世降陳塘
廟聳諸羅聖德彰
護國安邦民共仰
扶周滅紂史傳揚
三頭六臂神威顯
雙圈單鎗法力強
頂禮人來崇太子
衷心願禱衆康詳

1.第一句方降生第二句即廟成,轉折似過快
2.封神榜並非正史,所以"史傳揚"恐需斟酌
3.傳說中三太子神功高強,但似無"三頭六臂"
4."圈"只作"豬圈"、"牛圈"解時才讀仄聲,此處恐為失律
5."人來"不穩,可再斟酌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維仁 » 2002-09-11 11:38 AM

歡迎臨江仙詞長,詞長這首大作應該是參9月8日嘉義詩會的課題詩作吧?

有關卞思版主的評論,在下多所認同。惟〔三頭六臂〕一處用於中壇元帥,個人以為並無不妥,〔三頭六臂〕屢見於各神話傳說之中,用以代表法力高強之意,且〔西遊記〕之中好像也有一段三太子和孫大聖鬥法時顯現三頭六臂的故事。

請恕維仁直言不諱,近年的台灣的擊缽詩風,似乎常常把詩寫得太平鋪直敘而不忌俗了,而部分詞宗也以此為尚,遂令詩意漸泯。試看日據時期〔東寧擊缽吟〕一書,裡面的擊缽詩字詞典雅而立意巧妙,實非目前一般擊缽詩所及也。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小發 » 2002-09-11 02:30 PM

有關三頭六臂的傳說,詳見封神演義。
對了,乾坤圈好像也只有一個,而不是兩個耶。
最後由 小發 於 2002-09-11 05:56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潮聲聽不盡,縹緲在雲端。
小發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032
註冊時間: 2002-02-24 10:15 PM
來自: 守一書齋

文章詠青 » 2002-09-11 04:13 PM

臨江仙詞長:
詞長此詩,雖說面面俱到,然而,問題應是出在此句「雙圈單鎗法力強」,
須知詩會尤其是全國性的,又是當場評閱,如其中稍有可議、可疑處,
詞宗即棄之,故沒有十足把握,就不要用險字。也許您會說,
「雙圈單鎗」是三太子專用,但是當仄聲用,是您說的。
平聲或仄聲,並不是自己認為的,而是要有根據,正確的才算。
蓋圈字,雖是平仄兩音,但是,根據形音義字典:
圈,ㄐㄩㄢˋ,本義作「養畜之閑」解,乃養牲畜之木欄。
而平聲的ㄑㄩㄢ,作名詞用,有好幾個,例如:
1.圓形曰圈→畫圈 2.圓形物曰圈→花圈 3.屈木所成飲器曰圈,通棬 
4.量詞,一周曰一圈 5.用繩來丈量土地之稱,例凡丈量田地用繩曰圈。
6.圈:害人之陰謀詭計,例圈套。
至於音ㄑㄩㄢˋ,雖是仄音,當名詞用是說周圍有牆的地方。
那就不相干,而不能亂用了。

卞思板主所言,第一句方降生第二句即廟成,轉折似過快,似是多慮了。
吾意以為,第一句是交待這三太子的身世,第二句說明三太子今日的福報。
而卞思板主所言."人來"不穩,可再斟酌,記得原句您是寫「頂禮人崇三太子」,
為何改之?哎呀!這種詩題的詩,不入選反而舒坦!別放在心上啊!
詠青
會員
 
文章: 55
註冊時間: 2002-07-02 08:52 PM
來自: 白沙

文章卞思 » 2002-09-11 11:35 PM

原來三太子在西遊記中曾經展現三頭六臂,是我記性太差,西遊記太小的時候看的,現在除了幾個熟悉的片斷,其他的都忘光了,真是對不住阿~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望月 » 2002-09-11 11:44 PM

他那個雙圈指的是腳踏的風火輪,
不過出律了。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漂浮的瓶子
望月
會員
 
文章: 1161
註冊時間: 2002-02-24 03:23 PM
來自: 天上地下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