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途秋興八首,步韻德儒詞長作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客途秋興八首,步韻德儒詞長作

文章紅袖不招 » 2006-09-26 11:28 AM

秋興之一,望鄉

夕迎風雨一身秋,零落匆匆數客愁。
竟掃傷心迎雁往,爭分濁酒與書仇。
過江名士多於鯽,逐食伎兒疑似鷗。
詩卷展來無別樣,亭長亭短不堪遊。


⊙謝肇淛《五雜俎‧事部一》:「終日閉門兀坐,與書為仇。」仇字音求。
⊙《百喻經‧伎兒著戲羅剎服共相驚怖喻》:「昔乾陀衛國有諸伎兒,因時饑儉,逐食他土。」


秋興之二,自南京赴西安

秋途朗朗畫征埃,偶值長風拂幾回。
綵筆須描桃葉渡,卿雲不染柏梁臺。
逃秦客向咸陽發,晚節香從八月開。
欲約歸時同賦賞,詎知詩興可重來。



秋興之三,碑林有見

斯文天喪固奇窮,唯有青山鑿不空。
萬種撆波因嶮峭,幾番刻畫故玲瓏。
飄颻木落飛新拓,踧踖詩深遂苦功。
禿筆遲迴陳墨冷,鄉心已漫灞橋東。



秋興之四,西安過太白峰思歸

幾行丹桂認初芽,落落風埃盡望賒。
去地三千三百米,通天一仞一重霞。
曾開太白浮雲望,忍對流黃照夢嗟。
豈道登臨渾舊憶,玉山秋勢正喧嘩。


⊙秦嶺東西一脈,為中國南北地理、氣候及河流之分水嶺。主峰為太白山,為一座落於四百米台地上、海拔三千七百米的高山,山巔終年有雪。李白〈望太白峰〉:「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


秋興之五,過《禹迹圖》。石刻地圖始于唐、宋。《禹迹圖》與同石背面所刊之《華夷圖》及南宋黃裳所作並在蘇州刻石成碑(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年)的《地理圖》同為現存最古老的三幅全國性地圖。現藏於碑林博物館。此圖刊於劉豫(北齊)阜昌七年(宋高宗紹興六年,一一三六年),與稍晚數月上石的《華夷圖》分刻於同一方形石碑的陽陰兩面。有人認為原圖繪製於一○八一年到一○九四年之間,原繪圖人就是北宋著名學者沈括。

周原九戰厭弓刀,八水環咽控翠高。
碑蘚封疆誰認字,輿圖盈抱自聽濤。
秋來客恨唯家國,詠到時艱止素毫。
摹遍秦山雕石否,行間三歎是寒號。


⊙《本草綱目‧禽二‧寒號蟲》:「《釋名》引郭璞曰:『鶡鴠,夜鳴求旦之鳥。夏月毛盛,冬月裸體,晝夜鳴叫,故曰寒號。』」


秋興之六,灞橋訪河套隱翁

一川凝碧似多情,柳淡溪煙取次生。
逝水流名憐隱句,蕭風疏鬢慣登城。
秋聲寂歷知花色,旅色匆忙問雁聲。
長揖微言君記取,潛龍何必出深泓。



秋興之七,盤桓竟日,作別隱翁,依依

北原憑渭數荒虛,十里唐陵舊冢廬。
坱圠風煙猶汲汲,縈紆水帶故舒舒。
吟中不覺接天遠,灞上相逢侵歲餘。
約會明年君省記,對撓霜鬢笑稀疏。



秋興之八,自陝入川,將臨中秋寄內

每步驚心識別離,幾番顧盼又歸遲。
海湖蹤跡真無算,閭巷容顏豈有期。
對影堪行三爵酒,傷心不過一行詩。
人間萬事成秋興,獨對繁華落後枝。
最後由 紅袖不招 於 2006-09-26 12:4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紅袖不招
會員
 
文章: 64
註冊時間: 2006-07-27 02:23 AM

文章李德儒 » 2006-09-26 11:33 AM

拜讀詞長大作,看來我那些磚頭還賺了不少美玉。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紅袖不招 » 2006-09-26 12:10 PM

李德儒 寫:拜讀詞長大作,看來我那些磚頭還賺了不少美玉。


謝謝詞長,愧不敢當。
紅袖不招
會員
 
文章: 64
註冊時間: 2006-07-27 02:23 AM

文章李德儒 » 2006-09-26 12:21 PM

紅袖不招 寫:
李德儒 寫:拜讀詞長大作,看來我那些磚頭還賺了不少美玉。


謝謝詞長,愧不敢當。


客氣客氣。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李德儒 » 2006-09-26 12:55 PM

數首蕪詩不意裁,網前未敢出頭來。
誰知春暖花又發,喜見磚頭引玉回。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梅齋 » 2006-09-26 09:02 PM

閱讀習慣故,移八座山排排站,盥洗後再來拜讀。紅袖不招,莫非是羅隱表兄?


夕迎風雨一身秋,零落匆匆數客愁。 竟掃傷心迎雁往,爭分濁酒與書仇。 過江名士多於鯽,逐食伎兒疑似鷗。 詩卷展來無別樣,亭長亭短不堪遊。

秋途朗朗畫征埃,偶值長風拂幾回。 綵筆須描桃葉渡,卿雲不染柏梁臺。 逃秦客向咸陽發,晚節香從八月開。 欲約歸時同賦賞,詎知詩興可重來。

斯文天喪固奇窮,唯有青山鑿不空。 萬種撆波因嶮峭,幾番刻畫故玲瓏。 飄颻木落飛新拓,踧踖詩深遂苦功。 禿筆遲迴陳墨冷,鄉心已漫灞橋東。

幾行丹桂認初芽,落落風埃盡望賒。 去地三千三百米,通天一仞一重霞。 曾開太白浮雲望,忍對流黃照夢嗟。 豈道登臨渾舊憶,玉山秋勢正喧嘩。

周原九戰厭弓刀,八水環咽控翠高。 碑蘚封疆誰認字,輿圖盈抱自聽濤。 秋來客恨唯家國,詠到時艱止素毫。 摹遍秦山雕石否,行間三歎是寒號。

一川凝碧似多情,柳淡溪煙取次生。 逝水流名憐隱句,蕭風疏鬢慣登城。 秋聲寂歷知花色,旅色匆忙問雁聲。 長揖微言君記取,潛龍何必出深泓。

北原憑渭數荒虛,十里唐陵舊冢廬。 坱圠風煙猶汲汲,縈紆水帶故舒舒。 吟中不覺接天遠,灞上相逢侵歲餘。 約會明年君省記,對撓霜鬢笑稀疏。

每步驚心識別離,幾番顧盼又歸遲。 海湖蹤跡真無算,閭巷容顏豈有期。 對影堪行三爵酒,傷心不過一行詩。 人間萬事成秋興,獨對繁華落後枝。

蒲柳當秋最不安, 摩挲五兩向橋桓。 天分灩瀲帆將碧, 酒試酕醄席已寒。 早慣霜江留影瘦, 遲歸蘭棹蕩詩難。 誰堪圓月祇孤賞, 客夢忽驚天地寬。
最後由 梅齋 於 2006-09-30 08:17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梅齋
會員
 
文章: 785
註冊時間: 2003-01-10 04:03 PM

文章徐如茵 » 2006-09-26 10:45 PM

「傷心不過一行詩」──連這一行都寫不出,就只好哭了。
一日寫詩 終身寫詩
徐如茵
會員
 
文章: 111
註冊時間: 2006-03-12 11:00 PM

文章紅袖不招 » 2006-09-26 11:48 PM

李德儒 寫:數首蕪詩不意裁,網前未敢出頭來。
誰知春暖花又發,喜見磚頭引玉回。


一樣相思百樣裁,絕憐風雨壓秋來。
寧教此夕吹彈去,豈料詩囊載夢回。
紅袖不招
會員
 
文章: 64
註冊時間: 2006-07-27 02:23 AM

文章拾蝶 » 2006-09-27 01:56 AM

極見功底.

尤喜二,四, 八 三首.
拾蝶
會員
 
文章: 56
註冊時間: 2006-04-04 01:46 PM
來自: usa

涇津飲後臨風,仍借德儒詞長「秋興八首後感」韻

文章紅袖不招 » 2006-09-27 11:30 PM

涇津飲後臨風,仍借德儒詞長「秋興八首後感」韻

蒲柳當秋最不安,
摩挲五兩向橋桓。
天分灩瀲帆將碧,
酒試酕醄席已寒。
早慣霜江留影瘦,
遲歸蘭棹蕩詩難。
誰堪圓月祇孤賞,
客夢忽驚天地寬。


另謝拾蝶詞長喜歡。
紅袖不招
會員
 
文章: 64
註冊時間: 2006-07-27 02:23 AM

文章梅齋 » 2006-09-30 10:54 AM

過《禹迹圖》

「周原九戰厭弓刀,八水環咽控翠高。 碑蘚封疆誰認字,輿圖盈抱自聽濤。 秋來客恨唯家國,詠到時艱止素毫。 摹遍秦山雕石否,行間三歎是寒號。 」

盥洗去來,竟已過數日。
八首奇警,深刻精嚴之作,情之所及者,詞鋒流轉,意象幻變。讀此組詩,宜歛浮想。

「周原九戰厭弓刀,八水環咽控翠高」因厭弓刀,故禹迹圖作焉,咽字似聞滄桑,控則見山勢之高。
「碑蘚封疆誰認字,輿圖盈抱自聽濤。」懷古襟抱略開,前人後人均有此嘆。碑蘚封疆,翠濤自聽。特喜封字,禹疆之大,碑蘚封之。
「 秋來客恨唯家國,詠到時艱止素毫。」帷幕一啟,詩人高吟客恨時艱,故「傷心不過一行詩」擬移作素毫之註腳。
「摹遍秦山雕石否,行間三歎是寒號。」自問,實不須問 :不遍,不忍遍。不信,聽聽非止於嘆息之寒號聲。

恐有誤讀,請詩人正之。再去盥洗一番。
梅齋
會員
 
文章: 785
註冊時間: 2003-01-10 04:03 PM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Google [Bot] 和 3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