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寫:詞長題目〔借沈汝瑾「山居下平八韻」一賦近況〕,八首之韻竟與在下在此版貼出之〔訪山...下平聲十五韻〕之前八首韻字完全相同.查網上沈汝瑾乃清末民初之人,在下從未接觸其詩文.而竟有如此奇遇,實屬趣異.但在下在網上查不到沈詩原文,望詞長能代為貼出共享或指示出處,先此銘謝.
先向李凡詞長致意。我寫詩很不行的,都是依韻描紅而已,七言尤其生疏,所以常根據前人的本子學寫。
沈汝瑾是甚麼人我也不太清楚,是同在一校任教的前輩老師知道我寫詩,就將手邊的一個小集子「鈍居別吟」借我。算是我的描紅本子。
原題為「過沅代古泥戲詠新居在山下平八韻」,太長,就省了幾個字。
題中「古泥」是誰,我亦淺薄無知,未曾查考。但是根據詩內容看,好像跟刻印章、治金石這門藝術有關。從詩的內容來看,應該是沈汝瑾的某個朋友遷居(?)或是暫寓(?)到「沅江」附近,沈先生去看他,盤桓竟日所作。原書是仿宋體字、直行鉛線分格印刷。文間有雙行夾注,如第二首「躁囂」後注:「柳宗元憎王孫文王孫之德躁以囂。」因為小注不少,打字耗時,姑置不贅。
現貼此八首於下:
過沅代古泥戲詠新居在山下平八韻
不寐
不寐迎曦上仔肩,一窗新碧趁穠鮮。問君何事消長夜,看損田黃刻汁間。
謝客
殷勤車馬過疏寮,結綺王孫任躁囂。縱使山雲渾接遇,憑闌澹佇雨瀟瀟。
蟬趣
叮嚀避暑入芳郊,響遏蜂巢復鵲巢。坐對仙遊應慣此,雲深耳食亦佳餚。
聞泉
採蕨生涯興自豪,高渾似左復親陶。披軒臨石逍遙寄,山水清音分一遭。
問騷
天問此騷怨甚麼,熱中肝肺轉低哦。有情不負山川意,漵浦儃佪來楚歌。
向晚
一韻吟成日忽斜,餘暉壓客勸留家。只今遮莫千山路,瘦影花前更看花。
對老
樽前合老不堪藏,笑剪紋深鬢益蒼。山鬼何愁居處僻,澄塘如鏡月如霜。
賞藝
伐石丁丁別有情,風流盡得此山清。應知用世非吾分,方寸縱橫刀筆行。
我學寫詩只一兩年,真的只是描紅而已。不敢跟網上諸位方家相議相論,因為一時失檢,未曾詳注出處,尚祈李凡詞長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