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悟 ]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李德儒 » 2006-07-18 09:08 AM

李凡 寫:笠老,游戲文字,玩玩而已.

芬兄那個〔刀匕木〕大概念在我與德儒兄都屬木〔李〕,不好明言〔切木〕,不過我看後依然有隱痛.如果再有個〔添加格〕,變成〔刃老李〕,則得留定後路快跑了.德儒兄,不要怪我沒提醒您.
哈-這次笑不出來,哈了一聲就嗆了.


唉!本是同根生......................呀凡哥。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woncf » 2006-07-18 11:45 AM

馨罄齋居士 寫: 因爲所有現代人的所有“古典詩詞”的創作,其實是一種“仿古”的文體形式而已,所以,刻意的、完全的以近體詩的模式炙烤此類作品,則越離“古典詩詞”遠去了,有些像“要櫝棄珠”,或者是“削”所有“仿古詩詞作品”的腳趾頭。
  許多“仿古詩詞創作”的網站,大抵相同。可見學識之偏狹或文化程度之離索。若連字、詞組、語句的定義域也搞不清楚,如何管理和編輯板塊或出版物?
  “神是”與“貌似”完全是兩碼事。不在於是否負手或冠戴以及口中的念念有詞。
  “學問”是嚴謹的作爲出來的,不是泛泛的說出來的。“隨意”的“直率”在“學問”的範疇内不足以取。[/color][/size]


笠老
對不起借個版面,海涵海涵!

末學對這個“仿古詩詞創作”說法有不同意見!
與其說是「仿」,倒不如說是傳承來的貼切
個人是不曉得大陸歷經一些運動的影響
但肯定台灣從小學「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便朗朗上口,少年時的「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亦不知折煞多少人,甚至紅樓夢的感情悸動
這些都是傳承古人跟今人的感情
容或有差異,但相信大部份是類同的。

個人以為用一個「仿」字,甚至有“隨意”的“直率”的感覺
因為言者卻無為此作伸述與證明,或許這是所在環境之差異,所造成之錯覺
woncf
會員
 
文章: 407
註冊時間: 2003-11-17 10:57 AM

文章竹塘立影 » 2006-07-18 01:56 PM

個人以為仿字倒也不全是貶義,嚴格說來算是中性詞語,似乎不需為此爭執,如故宮也出了許多仿古作品,故宮所出仿古的作品,質量並不輸真品,但真品因有其歷史而珍貴,因此,仿古一詞或可單純視為現代人創作與流行文體有別之稱。至於古體近體誰為尊,馨罄齋詞長可能誤會了,風雲詞長言下之意並非指誰為正宗,而僅是在習慣性的思維下,認為原作是近體,和詩者當以同體唱和為佳。一點淺見,聊奉參酌。
竹塘立影
會員
 
文章: 1714
註冊時間: 2002-11-04 08:34 PM
來自: 濁水溪流域

文章竹塘立影 » 2006-07-18 02:02 PM

馨罄齋居士 寫:參悟亦非悟。說空不是空。
自然從生死,何必問大乘。


詞長大作重點應是<自然從生死>一句,乍看之下似與原作唱反調,實則不然,貪生怕死乃凡人之境,欲達<自然從生死>終需一學習過程,此過程或可說是頓悟之前的學習,不知末學可說中?
竹塘立影
會員
 
文章: 1714
註冊時間: 2002-11-04 08:34 PM
來自: 濁水溪流域

文章李凡 » 2006-07-18 02:41 PM

詩寫得如何,各有猜度.但韻還是要的,空,乘怎看都不同韻.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文章woncf » 2006-07-18 07:52 PM

竹塘立影 寫:仿古一詞或可單純視為現代人創作與流行文體有別之稱。


馨罄齋居士 寫:因爲所有現代人的所有“古典詩詞”的創作,其實是一種“仿古”的文體形式而已


個人以為所有寫近體詩、古風的朋友
沒有一個願意說自己寫的是「仿古詩」 :evil: :evil:

蓋文學與物品不同,仿古物品很少被說成抄襲品
但在文學、文字卻是有忌諱抄襲
文學即使師學某人的風格學到維妙維俏,也是一種創作,不會有人說是抄襲
這是對創作的一種尊敬
如果被說成仿…詩,不唯對作品的輕蔑,文學創作的價值更蕩然無存。

近體詩、古風都是已經定型,既有的體裁

仿古詩是時代無奈的產物,想要有現代新詩的自由,又要有古典詩的美感,卻又不想受音律束縛
請注意它是新的體裁,個人認為它是適合由新詩轉入古典的一個過渡體裁,也有它的價值存在
但不能就此一筆把現代人寫的近體詩通稱「仿古詩」
這是「乞丐趕廟公」

我們可以說近體詩就是近體詩,什麼人照它的體裁寫就是近體詩
不信請寫「仿古詩」的朋友去試一下用仿古詩

能不能寫出近體詩或古風的兩種風格
韻跟律感皆無情況下,只有感情是有可能共通
但在節拍的和諧皆無之下,感動的恐怕只留下想像而已

所以仿古究竟仿出什麼樣的味道?恐怕只有作者自明

文學流長本來就貫穿時代、空間,人心的感受豈因就有不同?
我們甚至認為近體詩可以流傳10萬年
那在區區二千年裏,又如何分古與新?
woncf
會員
 
文章: 407
註冊時間: 2003-11-17 10:57 AM

文章竹塘立影 » 2006-07-18 10:27 PM

國語辭典
仿
解釋
1.效法。如:仿古﹑模仿﹑效仿。
2.似﹑像。如:年紀相仿﹑他長的和他叔叔極為相仿。


沒這麼嚴重。
竹塘立影
會員
 
文章: 1714
註冊時間: 2002-11-04 08:34 PM
來自: 濁水溪流域

文章woncf » 2006-07-19 12:14 AM

竹塘立影 寫:
國語辭典
仿
解釋
1.效法。如:仿古﹑模仿﹑效仿。
2.似﹑像。如:年紀相仿﹑他長的和他叔叔極為相仿。


沒這麼嚴重。


本來就沒有所謂的嚴重,端賴自己怎麼看
如果自己認為寫近體詩就是所謂仿古詩,自己高興就好了

就我個人看來,肯自認是仿古詩,恐怕也肯自認是仿古人了

我個人認為,近體詩不算古的東西,而是可歷久彌新的
它是一個體例
通過它來寫自己想表達的東西,而不是想要表現的好像是古人的東西一樣

個人以為如果是這樣,又何勞再去創作,古人寫的夠多夠好了
何勞現代人再加一筆,近體詩早該絕了

對不起觀念不同,就此打住
woncf
會員
 
文章: 407
註冊時間: 2003-11-17 10:57 AM

文章風雲 » 2006-07-19 12:55 AM

馨罄齋居士 寫:  在“古典詩詞”的範疇内,廣義的認真角度而言,近體詩是應當註明的,這是因爲它的嚴謹格律所在。而其它的體裁倒是可註明或不註明的。

非也,其由有二,其一,若以各種詩詞體裁來看,它們只是各占其中一項,若照詞長說法,每寫一種體裁便須註明。其二,若以數量來計算,請問哪一種體裁之數量超過近體詩?古體詩必少於近體詩。
另外一點,在下再重複一次,笠詞長原作乃近體詩。

馨罄齋居士 寫: 
不註明近體詩的特例,毋須用範囿的審視來閲覽;而絕、律的註明,則提示讀者以韻律與載體的特性與特定來審視和對待閲讀對象。因爲所有現代人的所有“古典詩詞”的創作,其實是一種“仿古”的文體形式而已,所以,刻意的、完全的以近體詩的模式炙烤此類作品,則越離“古典詩詞”遠去了,有些像“要櫝棄珠”,或者是“削”所有“仿古詩詞作品”的腳趾頭。
  許多“仿古詩詞創作”的網站,大抵相同。可見學識之偏狹或文化程度之離索。若連字、詞組、語句的定義域也搞不清楚,如何管理和編輯板塊或出版物?
  “神是”與“貌似”完全是兩碼事。不在於是否負手或冠戴以及口中的念念有詞。
  “學問”是嚴謹的作爲出來的,不是泛泛的說出來的。“隨意”的“直率”在“學問”的範疇内不足以取。

所有現代人的所有“古典詩詞”的創作,其實是一種“仿古”的文體形式而已?
非也,此說只能答對一部份,若說仿古,所仿者乃是筆法,內容卻是寫現代景物.自己的心情感想,因此可說是一種創新。
「仿古詩詞」不等同於「近體詩.古體詩」,所謂「仿古詩詞」應指不管格律.韻部,寫成類似近體詩.古體詩或詞的新種體裁,不可混為一談。
誠如詞長所言,「“學問”是嚴謹的作爲出來的,不是泛泛的說出來的。“隨意”的“直率”在“學問”的範疇内不足以取。」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馨罄齋居士 » 2006-07-19 06:14 AM

竹塘立影 寫:
馨罄齋居士 寫:參悟亦非悟。說空不是空。
自然從生死,何必問大乘。


詞長大作重點應是<自然從生死>一句,乍看之下似與原作唱反調,實則不然,貪生怕死乃凡人之境,欲達<自然從生死>終需一學習過程,此過程或可說是頓悟之前的學習,不知末學可說中?

  隨讀 笠雲生 先生之《悟》,而信手筆來。實在是“莫 道 人 間 無 淨 土 , 天 堂 只 在 汝 心 中 .”確有“善哉,在方寸之間。”之感覺。所謂“但行善事,莫問前程”乃是人生之前提,之下,心中無愧,仰俯與天地之間,自然心中淨靜,去處不必多慮。
  尚在“參悟”之時,必有未“悟”之処,所以非真“悟”也。“空”也如是。
  取大義者,死生不過來去是,幾曾問過得失時。不問孰否,已在大乘浩然之間,自然而然矣。
  詩詞不過是一種載體,為所用也。用之也就是了。不過是隨便來此轉轉看看,感覺一下同宗的血脈,有情之下,倒是有些唐突了。還請諸位涵諒。以後再來,看看也就罷了。
  文學一道,或多在於文誼交流,與兩岸間其它無關。如同外文化之交流在於了解、相融、友誼的一樣。
  謝過各位文誼之情。
讀書破空卷越路穿泊荒宇宙凝筆底乾坤鑄文章流水隨心去行雲便宜量引月歌白雪臨風唱清江 馨罄齋居士 張鴻全
馨罄齋居士
會員
 
文章: 52
註冊時間: 2005-09-24 06:10 AM

文章竹塘立影 » 2006-07-19 01:10 PM

在近體詩一詞出現後,當時的古體詩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並不是單指一種文體,而是概括了近體詩之前所有文學形式,古體之下尚有不同詩體,因此,在現代詩詩體出現後,我們同樣以古典概括表示現代詩以前所有文體,但古典底下仍可細分為不同的文體,所以,所有的古體都曾是今體,所有的今體都會成為古體,這僅僅是一種相對的概念而已,與時間的距離無關,近體與古體相距不過一念之間,而仿古詩一詞,也不過是古典詩詞的另一種說法而已,個人以為不必將仿古一詞定位在此狹義的解釋,關於仿古詩,詩詞小講堂中維仁詞長的論述中曾有提及,若所記無誤,他的定義是有別於近體/古體以外的第三種文體,這樣的分法,個人也表示贊同,但是馨罄齋詞長此處的用法,並不是取此定義,而是廣義的泛指現代詩以前的文體,個人以為仿古一詞只是一種概括性的概念,並不是像絕句律詩等屬專有的特定名詞,比如,近體詩與格律詩劃上等號是很自然的事,但是若翻開白居易長慶集的分類,我們不難發現,卻似另有一番定義,因此,如何解讀,應該就作者論述的內容而有所不同,至於有無貶義,每個人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末學雖不同意,但絕對尊重woncf詞長的說法,因此,末學也同意就此打住。也希望馨罄齋詞長莫只因此便拂袖而去,文學的光與熱,有時便是這麼碰撞出來的。
竹塘立影
會員
 
文章: 1714
註冊時間: 2002-11-04 08:34 PM
來自: 濁水溪流域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