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ckg103 » 2006-05-03 03:17 PM
维仁版主安好:实在难以为情,上月底在秦淮河上想起刚刚记忆成诵的哀君佳什,依韵信口雌黄。哀君吟坛高人,其诗斐亹逼人不能仰视。仆自愧才疏,未敢效颦;且“眼前有景道不得”也,只得另觅蹊径,凑些陈词滥调,做点无病呻吟。累您见责,很对不起。虽然足下顾全薄面,遣词用句,颇为宽弘;但字行间所寓谴责,我当自警。
拙作既已贴上论坛,撤消也未必妥当;只能老老面孔说说了:
我喜欢秦淮风光,但并非喜欢那里的现代,而是喜欢在那里能够联想起的过去。一千六百年前的六朝、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南唐、四百年前的晚明和上个世纪前半叶的南京。王贻上的《秦淮杂诗》、余淡心的《板桥杂记》中的片言只字长萦于心头,常不自觉地被“占为己有”。虽非剽窃,但亦难免为方家所讥议。
此诗第一首未用故实,原在偷运刘梦得《乌衣巷》诗意。只是才拙未能生巧,画虎类犬了。“门巷寂寥人散后”见后主《念家山破》词;“栖香”是用史邦卿《双双燕》词。词语入诗,罪过罪过!
其二:《念家山破》,李重光词,原当是乐曲名。后人常用于诗句,如郁达夫先生名句:“念家山破从何说,地老天荒曳尾生。” “事非遥”者,非说南唐;上个世纪事当非遥远吧。“千载秦淮呜咽水”、“年年愁与春潮满”均见《秦淮杂诗》。
其三:明末秦淮卞赛后为女道士,自称“玉京道人”。(因此,传奇《桃花扇》,迳称之为卞玉京,似欠妥。)
末尾一首用李十娘事,见《板桥杂记》“李十娘,名湘真,字雪衣。……鼎革后,……问十娘,曰:‘从良矣’。问其居,曰:‘在秦淮水阁’。问其家,曰:‘已废为菜圃’。问‘老梅、梧、竹无恙乎’,曰:‘已摧为薪矣’。问‘阿母尚存乎’,曰:‘死矣’。因赠以诗曰:‘流落江湖已十年,云鬟犹卜旧金钱。雪衣飞去仙哥老,休抱琵琶过别船。’”
迟复为歉,请原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