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銓高詩 [詠懷]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吳銓高詩 [詠懷]

文章吳銓高 » 2004-12-13 06:29 PM

詠懷【原創 : 吳銓高】人09古韻 [精選]
琴園栽菊管絃諧 , 自適狂歌晝倚槐。論政橫眉名士膽 ; 熬詩上網雅人懷。
如龍筆走分鋒妙 ; 掃兔魚飛合勢佳。富貴帝鄉非我願 , 隱居甘效晉賢儕。

My Wish【By Charles Wu】
Music is harmonious in my chrysanthemum garden.
Under the tree, I sing joyfully but none will listen.
Like a scholar, I talk about politics boldly.
In the website, I chant poems elegantly.
When practicing calligraphy, my brush moves like dragon.
It swims as fish and runs as rabbit being beaten.
The king position with great wealth is not my aim.
A recluse in Jin Dynasty, I wish to be the same.

吳銓高 詩情畫意 [詠懷]------------ [卷E] 924
圖檔

輝字吳銓高詩 [詠懷]------------ [卷D] 779
圖檔

吳銓高 毛筆書法1 [詠懷]----------------[卷01] 179
圖檔

吳銓高 毛筆書法2 [詠懷]----------------[卷35] 202
圖檔

網上相逢, 也算是一種缘份, 送大家一份禮物[大陸資料網]
http://www.2345.com/tools/
最後由 吳銓高 於 2011-12-27 09:53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請用GOOGLE搜尋[吳銓高]
吳銓高
會員
 
文章: 1860
註冊時間: 2003-05-20 05:15 AM
來自: 香港

文章風雲 » 2004-12-13 07:09 PM

請教〔掃免〕之意,謝謝。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吳銓高 » 2004-12-13 07:37 PM

回詞長 , 李白詩 : 「少年上人號懷素 , 草書天下稱獨步 , 墨池飛出北溟魚 , 筆鋒掃盡山中免」。
請用GOOGLE搜尋[吳銓高]
吳銓高
會員
 
文章: 1860
註冊時間: 2003-05-20 05:15 AM
來自: 香港

文章風雲 » 2004-12-13 10:03 PM

疑為〔兔〕,非〔免〕。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一方 » 2004-12-14 05:02 AM

敝人不識書法 :oops: 。請教詞長何謂 "分鋒"?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文章吳銓高 » 2004-12-14 09:20 AM

回詞長 , 分鋒是草書筆法 , 下列文章也許助你了解。
草書多連筆一氣呵成寫幾字 , 停頓後再起筆 , 謂之「分鋒」。
此是個人見解 , 是否有誤 , 還望方家斧正。

詠懷
琴園栽菊管絃諧 , 自適狂歌晝倚槐 ,
論政橫眉名士膽 , 熬詩上網雅人懷 ;
如龍筆走分鋒妙 , 掃兔魚飛合勢佳 ;
富貴帝鄉非我願 , 隱居甘效晉賢儕。

所以韓愈述張旭學習草書的情形說:
「往昔張旭善草書,.....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送高閑上人序》
因為在潛意識中,有了這些美好的意象,並瞭然於其中所代表的自然之理,那麼在揮運之際,就會時時不自覺地流露於楮墨之間,而與道相冥合。這就是「誠於中而形於外」的最佳註腳。
至於許多的人事之理,也都與書道相通《張懷瓘書斷序》云:
「至若礫髦竦骨,裨短截長,有似夫忠臣抗直補過匡主之節也;矩折規轉,卻密就疏,有似夫孝子承順慎終思遠之心也;耀質含章,或柔或剛,有似夫哲人行藏知進知退之行也。固其發跡多端,觸變成態,或分鋒各讓,或合勢交侵,亦猶五常之與五行,雖相克而相生,亦相反而相成,豈物類之能象賢,實則微妙而難名。」
假使我們能如此處處體察物態,探求真理,時時與宇宙、人生之道,相互感應,自然就能「物無遺照,何有不通。」而書道之妙,也就不難得之了。這就是中國藝術精神中「藝與道的合一」。
請用GOOGLE搜尋[吳銓高]
吳銓高
會員
 
文章: 1860
註冊時間: 2003-05-20 05:15 AM
來自: 香港

文章一方 » 2004-12-14 09:40 AM

十分多謝吳詞長的詳述。上了一課,很有益 :lol: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Google [Bot] 和 1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