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獲虎頭劍有作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一方 » 2004-10-26 09:17 AM

翻查唐宋詩舉要《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一篇,序中所提的 <劍器>、<渾脫> 是舞曲名是無疑問的。注釋中引張爾公正字通云:「 劍器,古武舞之曲名,其舞用女妓雄妝空手而舞,.....,此詩正指武舞言,或以劍器為刀劍,誤也。」此外詩句﹝絳唇珠袖兩寂寞﹞中的珠袖是指舞蹈。可能南山子詞長從這方面認為 <劍器> 是一種水袖舞。

另一方面,注釋中引歷代名書記:「開元中將軍斐旻善舞劍,......,時又有公孫大娘亦善舞 <劍器> ......。」舞劍是一般的行為,未必與 <劍器> 有直接的關係。但詩句﹝{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罷如江海凝清光﹞所表現的劍光閃閃,就不是水袖舞所能表達的了。故我會認同樂齋詞長的看法。事實上,現代很多劍舞和大刀舞都是拿刀劍而舞的。

我猜風雲詞長量錯劍的重量了,三、四公斤怎樣舞動?在下平日練習用的也是龍泉劍,劍身刻有龍泉古劍四字。劍長 98 cm,淨劍重 550 克,連匣重 850 克。龍泉劍的產地很多了,深圳也有哩。這正如龍口粉絲一樣,新竹也有生產。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文章樂齋 » 2004-10-26 12:49 PM

多謝一方詞長的考據。補充一點 ,在下並不認為南山子詞長的說法有誤,只是認為那是各種說法中的一種而已。不過,既非定論,就不能說風雲詞長用典不當。

又,一方詞長所言甚是,三、四公斤的劍怕是沒有多少人能舞得動。我也有過一把龍泉劍,可惜被偷了,不過那把劍只值七百元,還不算太心痛。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南山子 » 2004-10-26 04:09 PM

甚善
《杜詩鏡詮》引仇兆鰲註:張爾公(明人,張自用)《正字通》云:「劍器,古武舞曲名,用女妓雄妝,空手而舞。或以劍器為刀劍,誤也。」
武舞曲,段安節《樂府雜錄》:「健舞曲有稜大、…..劍器、…….等。軟舞曲有涼州、…….等。」(偷個懶,因為網路上,太多人喜歡偷文章)
「空手而舞」,著古裝,只好玩一段水袖。用意類似今之彩帶舞。惟彩帶舞,非空手。

另,一方所言:「...如羿射九日落」直到「罷如江海凝清光」四句,細思,未必不可用於水袖舞,第二句之詩意,可參吳道子「七十八仙人朝玉京」圖意。
「絳唇珠袖兩寂莫」,「珠袖」古裝,未必專於劍器舞。

吳人張旭善草書,李肇《國史補》:「旭嘗言:始吾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後見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東坡〈授經臺〉詩:「劍舞有神通草聖」,簡略為「劍舞」,行乎不得不爾,未可據也。
張旭草書、李白詩歌、裴旻舞劍稱為三絕。舞劍稱絕藝者,裴旻也。
南山子
會員
 
文章: 741
註冊時間: 2002-02-24 11:59 PM
來自: 天枰座

文章南山子 » 2004-10-26 04:43 PM

樂齋 寫:王寧寧等著<中國舞蹈史>:「劍器屬於健舞。舞人執劍而舞。唐代著名劍舞藝人有公孫大娘、李十二娘等。唐代將軍裴旻舞劍被譽為當時三絕之一


引述的這段話,原作者可能誤解「劍器舞」與「舞劍」是兩回事。
南山子
會員
 
文章: 741
註冊時間: 2002-02-24 11:59 PM
來自: 天枰座

文章維仁 » 2004-10-26 06:23 PM

高步瀛《唐宋詩舉要》之中,並陳「舞劍」與「雄妝空手而舞」兩種說法。「空手而舞」之說已見於一方詞長與南山子詞長所引,此不贅述。僅錄「舞劍」之說如下。

《明皇雜錄》:時有公孫大娘者,善舞劍,能為鄰里曲及裴將軍「滿堂勢」、西河「劍器」、「渾脫」,妍妙皆冠絕於時也。

經查《明皇雜錄》係唐朝鄭處誨所撰。

查了一下《全唐詩》,這首也提到公孫大娘舞劍:

鄭嵎《津陽門詩》:「……都盧尋橦誠齷齪,公孫劍伎方神奇。焉知舞徹下床榻,人惜曲終更羽衣。……」自注曰:「上始以誕聖日為千秋節,每大酺會,必於勤政樓下使華夷縱觀,有公孫大娘舞劍,當時號為雄妙……」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卞思 » 2004-10-26 10:39 PM

一直以來也以為公孫大娘舞的是劍哩,沒想到有此疑義,此番看諸位詞長的討論,當真受教!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風雲 » 2004-10-27 12:00 AM

多謝諸位詞長提供寶貴的意見!
看來公孫大娘舞的是何物似乎沒有定論,那在下就索性不改了。

一字詞長:
  多謝謬讚,然拙作尚稱不上"浩然偉作",實在過獎了,令在下不勝惶恐。

一方詞長:
在下其實沒有真的去量虎頭劍的重量,而是拿在手上,用感覺的。但是不像只有0.5公斤(劍尚在劍鞘時),改天有機會再量量看。

樂齋兄:
記得您會舞劍,下次雅集聚會時,真想見到您舞劍的雄姿,如果沒有劍,我的虎頭劍可以借您一用~
我現在只有練太極拳,還沒有機會去學太極劍。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南山子 » 2004-10-29 01:03 PM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一、劍器是舞曲名,鏡詮後出,所註已駁前非。
二、杜詩原作,數處稱劍器,不稱劍舞。
三、另可參《宋史》樂志,乃小兒之舞,惟「劍器」已為隊舞,非公孫之獨舞。
前說並參。
南山子
會員
 
文章: 741
註冊時間: 2002-02-24 11:59 PM
來自: 天枰座

文章風雲 » 2004-10-31 12:12 AM

多謝南山兄再次指教!
不過個人認為〔劍器〕雖然是一種舞,但是並不能就此推論舞者沒有拿真劍在舞,維仁兄所舉:〔《明皇雜錄》係唐朝鄭處誨所撰〕,該書由當代人所著,故比〔宋史〕可靠。
在下當初會認為公孫大娘是拿劍而舞,即是由杜詩所述而推論,如今再有相關書籍可證,因此更相信她舞的是真劍。 ;-)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樂齋 » 2004-10-31 08:25 AM

風雲 寫:多謝南山兄再次指教!
不過個人認為〔劍器〕雖然是一種舞,但是並不能就此推論舞者沒有拿真劍在舞,維仁兄所舉:〔《明皇雜錄》係唐朝鄭處誨所撰〕,該書由當代人所著,故比〔宋史〕可靠。
在下當初會認為公孫大娘是拿劍而舞,即是由杜詩所述而推論,如今再有相關書籍可證,因此更相信她舞的是真劍。 ;-)


關於這個問題,風雲兄倒是不用太介意。注解雖有後出轉精之說,但是後人所言畢竟只是推論,所以通常只有地下文物出土才能有個定論。但即使如此,因為文學上這類爭議極多,要求作詩者遍覽群書又未免過份,所以除非是遇上較為堅持己見的評論者,不然您的用這個典故是絕對不能算錯的。不過,我倒是覺得這個問題挺有趣的,也許等我這篇關於先秦樂舞的碩士論文告一段落,再來寫篇有關劍器舞的小論文。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風雲 » 2004-10-31 11:32 AM

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令在下獲益匪淺,其實如果南山兄沒提出來,我還不曉得此事尚有爭議,謝謝各位指教! :-)

也期待樂齋兄的小論文~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上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