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札記〔二〕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橋楓 » 2004-05-29 12:59 AM

林詞長吟安:
  感謝您垂注拙作,在板上見您實事求是的精神相當敬佩!您提出的建議也別有趣味,只是如此一來對於人情冷暖似乎鑿斧過深有背初衷,還請詞長見諒。
  另,不敏寫詩常是”只有寫景,卻無言情”這點卡思詞長早在拙作〔也是山居〕中就提點過我了,今再犯實是不智更當改之。也正因有諸位前輩的指導,方不致再感閉門造車之苦,可以事半功倍!
  且不敏個人認為,再修的詩是要比最初的版本多了幾分味道,雖仍不夠臻至,但我還在努力!因為,這怎麼個”蹉跎”才好,還沒想通呢!真是傷腦筋 :x
橋楓
會員
 
文章: 660
註冊時間: 2003-08-05 08:39 AM

文章林剛合 » 2004-05-29 06:43 AM

[quote="橋楓"]敬覆沙鷗詞長:
  『醒夢晨鐘藉風渡 』這句格律並無問題,此係將出句末二、三字平仄互調,屬特殊拗救法,詞長若有疑問可移駕雅集中”風雲詞長的紫諠谷--沐風堂”或”維仁詞長的古典詩圃--詩圃談詩”一看,其中多有詳細說明,當可釋疑。[/quote]
---
  劣者心想沙鷗詞長可能是說”藉風渡”之孤平吧?
最後由 林剛合 於 2004-05-29 08:31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林剛合
會員
 
文章: 152
註冊時間: 2003-08-01 04:52 PM
來自: 屏東

Re: 山居札記〔二〕

文章林剛合 » 2004-05-29 07:16 AM

[quote="橋楓"] 欣得茅茨隱薜羅 山中歲月任蹉跎
 秋深雲徑尋紅葉 春暖湖濱戲白鵝
 隔岸扁舟藉風渡 沿溪怪石倩泉磨
 幽棲不畏朋來少 林壑優游樂趣多[/quote]
---
  劣者淺見以為,改詩而使原詩更佳固好,然若連當初
構思之骨架亦更動,就失去改詩畫龍眼睛之功用了。
  賞析一首詩本見仁見智,就看有進入作者意境中否,
故還須作者自己取捨、斟酌,觀者只是提供意見罷了!
  劣者覺得詞長起聯還好,承聯有景亦有人,正承接上
聯山中無甲子的生活寫照,也算有寄情作用了。一如笠詞
長一景一情,詞長承句已用得不錯,轉聯再寫景就沒有問
題了,除了孤平和倩泉令人費解外,聯意甚佳。
  尾聯詞長雖言情,但末句與前幾聯意近,使味道變得
更淡而無餘味,是劣者以為應大修之處。
  ”幽棲不畏朋來少”,大抵略白而已,劣者倒以為在
此處用上下兩句對照手法來點有醒悟意味或哲理的句子,
除了言志之外,亦能點出歲月縱逝但山居有悟而非空過的
境界,如此,結句才能上下相應且更有餘味,以上拙見謹
供參考,但自然還視詞長之初衷囉!勿怪! :-?
林剛合
會員
 
文章: 152
註冊時間: 2003-08-01 04:52 PM
來自: 屏東

文章風雲 » 2004-05-29 10:11 AM

林剛合 寫:
橋楓 寫:敬覆沙鷗詞長:
  『醒夢晨鐘藉風渡 』這句格律並無問題,此係將出句末二、三字平仄互調,屬特殊拗救法,詞長若有疑問可移駕雅集中”風雲詞長的紫諠谷--沐風堂”或”維仁詞長的古典詩圃--詩圃談詩”一看,其中多有詳細說明,當可釋疑。

---
  劣者心想沙鷗詞長可能是說”藉風渡”之孤平吧?

想必詞長對格律並不熟悉。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誠拜得詩 » 2004-05-30 06:10 AM

各位詞長吟安:

俗務繁忙 許久未向諸位詞長請安 尚祈見諒



剛合詞長吟安:

不才兩點淺見懇祈詞長賜正

一.橋楓詞長之平仄格律應是無誤 或為剛合詞長一時失察致有孤平之說

略舉同在頸聯特殊拗法(其他各聯出句亦同)

沂水弦歌重曾點,菑川故舊識平津 (蘇轍送龔鼎臣諫議移守清州)

醉任狂風揭茅屋,臥聽殘雪打蓑衣 (王庭珪題郭秀才釣亭)

更著好風墮清句,不知何地頓閑愁 (楊萬里和昌英叔久雨)


王力先生著作(漢語詩律學)第一章第九節關於此拗法亦有精闢解說

維仁與風雲兩位詞長網址 也有詳述

維仁詞長之詩圃談詩(淺談近體詩的拗救)
http://www.ktjh.tp.edu.tw/yang527/b6.htm

風雲詞長之沐風堂(拗救法則)
http://home.pchome.com.tw/art/folkguitar/



二.不才竊以為橋楓詞長本意 倩泉之字 此處該以動詞視之 若所解無誤 則字當作字解 

國語辭典解釋
http://140.111.1.22/mandr/clc/dict/dict ... eryString=

不才所學尚淺 若有不當或失言之處 還請詞長海涵並不吝匡正
不出家門行四海 焉知世界幾多寬~自勉
誠拜得詩
會員
 
文章: 22
註冊時間: 2003-06-13 03:12 PM
來自: 台灣

文章林剛合 » 2004-05-31 01:00 AM

[quote="風雲"][quote="林剛合"][quote="橋楓"]敬覆沙鷗詞長:
  『醒夢晨鐘藉風渡 』這句格律並無問題,此係將出句末二、三字平仄互調,屬特殊拗救法,詞長若有疑問可移駕雅集中”風雲詞長的紫諠谷--沐風堂”或”維仁詞長的古典詩圃--詩圃談詩”一看,其中多有詳細說明,當可釋疑。[/quote]
---
  劣者心想沙鷗詞長可能是說”藉風渡”之孤平吧?[/quote]
想必詞長對格律並不熟悉。[/quote]
---
  詞長說的是,劣者對複雜的救拗沒研究,為詩都儘量
避免太複雜的救拗,故有此疑!
  前時敏翔詞長曾言及劣者詩中有孤平,故有此見,敏
老想必不欺我也!今提出共研如下:

  豈憑傲骨年年綠,徒負虛名日日春,

  請問此處”豈憑傲”有算孤平否?若無,則劣者為敏
老之見所誤而已,不過,看了維仁詞長救拗之說,又一得
矣!真是有疑必有悟呀!呵~
:-?
林剛合
會員
 
文章: 152
註冊時間: 2003-08-01 04:52 PM
來自: 屏東

感謝

文章林剛合 » 2004-05-31 01:04 AM

  感謝誠拜得詩詞長勞心相教,感激不盡!原來此處倩
作請解,劣者真是見拙呀!
林剛合
會員
 
文章: 152
註冊時間: 2003-08-01 04:52 PM
來自: 屏東

文章shumi » 2004-05-31 06:18 AM

“藉風渡”是拗救。六拗五救,“仄仄平平平仄仄”變成“仄仄平平仄平仄”。古人常用,但大都用於尾聯岀句。
這種“仄仄平平仄平仄”的句式比起正規的“仄仄平平平仄仄”在尾聯出句中用得還要多,因此也可以認爲這不是拗句,而是一種特殊的平仄格式。

但這種拗句還有一個條件,就是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必平。
圖檔
竹解心虛是我師
shumi
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4-04-24 06:48 PM

感謝

文章林剛合 » 2004-05-31 02:08 PM

感謝shumi詞長的補充,誠謝! ;-)
林剛合
會員
 
文章: 152
註冊時間: 2003-08-01 04:52 PM
來自: 屏東

文章碰壁斋主 » 2004-05-31 03:32 PM

笠先生一个看法我赞同,但是理由未必相同,呵呵。“欣得”我也觉得不太好,原因是它有点儿生硬。

不过通体看来,我是笠先生的反对派。我觉得改后,基本上失掉了原作的清新自然之气。中间二联,一写景一写心,固是诗之一法,但是诗无定法,便两联全写景,或者两联全写心,也并无不可,在运用之妙耳。孙猴子头上是有紧箍咒的,可是唐僧也未必时时念呀。呵呵。有时候,不念也无妨的。

原诗与改作,风格、诗法大异。初稿近唐人,而改稿类宋人。改稿用思力来拼命写,巉刻之痕很重。我比较一下两者。

“秋深雲徑尋紅葉 春暖湖濱戲白鵝”

“身閑好比雲橫岫 心淨猶如月印河”

原作直书所见景、所为事。改作用典,因为遵笠先生二联要有别之言。陶渊明、禅宗之语都拿来了,打起比方来。我能想象到作者写这一联时,费了不少心思。两联的风格、写法完全不同。此外,就句子本身言,云“横”岫不如云“依”岫更拍合“闲”字的定调。


“隔岸扁舟藉風渡 沿溪怪石倩泉磨”

“醒夢晨鐘藉風渡 題詩怪石倩泉磨”

原作写得相当真切。而改作便隔了。如果有风,小船儿是能随着风飘移的,溪上的石头也确是千百年由水磨着。字字如在目前,不作、也不必作任何拐弯。改作就穷极心思了。先讲梦醒,再听到醒后之钟,然后钟才因风而渡。不是自然的、眼见的泉流石,而先得请作者在石上题诗,再让水磨石,把石上的诗也磨掉。瞧,拐了多少的弯儿呀,这些弯儿,都是靠作者思力找出来的。这是典型的宋人手法。宋人里,黄山谷写律诗,是顶讲究中间二联要变化的,一联实一联虚、一联写景一联言情,等等路数,山谷都有样本在。不知笠先生是不是对山谷有好感,呵呵。

我的看法是:能道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那就好了。过于理论的诗法规定,它有用,但是它不是写作里最重要的东西。咱们不是为一个理论来制造作品,以便印证那个理论;咱们是要借一个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感受。咱们不能照理论写作,以至于不管自己的所见所感。理论恰当的位置是:它帮我们来传达所见所感。理论不能做这种事:因为它而创作,以至于扭曲所见所感--如果这样,它就帮了倒忙;而我们照它做事呢,也算是倒做了。

作者诗才很好。他写目前之景时很能道得出。他用思力改诗之时,也大致上把握得住词语与风格的完整性。

但是,我得提出来:原作与改作,风格是完全不相同的。我只巴望作者遵循自己的感受而写作。同一首诗、同一个情景,而作者写出两首风格全不相蒙甚至相对的诗作,读者只好这样认为:其中一个接近作者的真正感受,另一个没注意自己的真正感受,而出于要根据一个理论写出一首好诗。要么就是第三种情况:两者都没尊重作者的真正感受。我更喜欢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即便诗写得不太好。呵呵。因为,就一个人整个创作看来,只有忠实自己的感受,出好诗的可能性才最大。也因为,就我自己的观念看来,即使不出好诗,也没啥关系,咱们是为了抒发自己而写作,不是为了要出好诗而写作。

整个说来,我支持下边的版本--不过,诗是作者自己的事,咱们旁人没资格乱搞,呵呵--

自愛茅茨隱薜羅 山中歲月付蹉跎
 秋深雲嶺尋紅葉 春暖湖濱戲白鵝
 隔岸扁舟藉風渡 沿溪怪石倩泉磨
 遲棲漸忘朋來少 林壑周旋趣已多

我猜想,笠先生对易、莫二字的不满意,是因为它太重了,这个感受我也有。不知付字笠先生感觉如何。

我喝多了,话也就多了。呵呵。如果有开罪之处,伙计们就骂我。尤其是,从我看的几个贴子里估计,笠先生是长辈,要是言语间有不恭之处,乞先生恕其无知鲁莽。如果以后有机会拜会,我请先生喝酒。
碰壁斋主
會員
 
文章: 22
註冊時間: 2003-09-09 11:38 PM

Re: 感謝

文章shumi » 2004-05-31 04:08 PM

林剛合 寫:感謝shumi詞長的補充,誠謝! ;-)


不客氣,林詞長總是感覺敏銳。
圖檔
竹解心虛是我師
shumi
會員
 
文章: 176
註冊時間: 2004-04-24 06:48 P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5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