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古典詩詞雅集癸未冬季徵詩活動成績報告
詩題:冬雨
詩體韻律:五言律詩,上平聲四支韻
左詞宗:林正三先生(瀛社副社長、乾坤詩刊古典詩主編)
右詞宗:黃鶴仁先生(網路古典詩詞雅集版主)
左元右元
心宇
客旅逢冬雨,寒涼總自知,空濛遮遠樹,淅瀝亂清池,
徒嘆流波急,猶憐野草滋,鄉關何縹渺,觸目是淋漓。
左詞宗評:寫出羈人心緒,詞語亦頗流暢。
右詞宗評:
---雨境與心情,情境雙彰,全詩瞻前顧後,的屬佳作,山子拜讀。
---第三聯,收境轉入心思,轉得有力。
左眼
風雲
寒風飄入戶,細雨散成絲。遠近層巒蔽,高低野樹垂。
清鳴聲有韻,疏落景如詩。展卷閒攲枕,書中境亦奇。
左詞宗評:雨中展卷,別有一番情致。
右眼左五
竹塘立影
雲鎖天長暗,冬來雨亦奇,聲聲寒玉碎,處處素簾垂,
疾箭摧花架,明珠掛竹籬,未甘居淺井,翻浪入天涯。
左詞宗評:「入」字如改成「赴」字或更佳。
右詞宗評:
---二、三聯承第二句「奇」字,聯法亦甚佳。
---「翻浪入天涯」,「入」字似用「向」字較妥些。差半字?
---浪:水激石遇風則浪;說文稱「水涌流為波」,兩字似宜有別。
---亦錦繡文章,潤色勝前一首,惟兩聯似全在描繪光景,又收筆突快,命意稍偏題旨,故須讓彼出一頭地。
左花右六
竹塘立影
遠嶺紗籠黛,嚴冬雨落時,焦桐操玉指,織女散綾絲,
畏冷頻摩掌,聞聲更鎖眉,愁來晴未報,煮酒釣寒詩。
左詞宗評:借酒袪寒,敲詩遣興,亦一快意事也
右詞宗評:
---操玉指,摩掌,一以喻,仍嫌重了。
---「釣」字,嫌唐突。(若有典,亦應消融如天衣無縫,始是作詩能事)
---「愁來晴未報」佳句。
---下筆別具心思,收筆亦甚著力,惟立意似稍讓前作。
右花
子衡
朔氣透簾帷,霏微冷碧池。孟冬風有淚,三五月無姿。
酒借瀟湘意,人吟落拓詩。莫懷花謝怨,已近臘梅期。
右詞宗評:
---「朔氣」又「孟冬」、「臘梅」,意稍嫌重。
---第三聯稍偏題,因此讓彼一著。
---「孟冬」對「三五」,序次屬對,亦見巧思。
---一收,轉出精神,三復以為託興遙深,的是作家。
左四右四
風雲
朔風斜帶淚,捲地共余悲,滴滴窗前落,潸潸眼底垂,
夢醒空抱恨,意冷已無詞,聽雨人難寐,新愁付酒卮。
左詞宗評:卮酒以遣無聊雨夜,惜氣格稍遜。
右詞宗評:
---平順意暢,只悲、愁、恨、淚,總不離口,一嫌也。
---詞字,韻腳,疑是用「詩」字為佳?
---雨字,滴滴窗前,已道之,此似用「久」字為佳?
---氣勢通順而收筆平平,固宜讓之。
右五左七
沐雲
陋巷北風馳,窗寒瘦綠枝,抱襟觀雨景,弄葉問花期,
耳塞空流響,心澄妙入思,晨昏莫辨處,應有月來時。
左詞宗評:遇雨則望晴,人心同然。
右詞宗評:
---弄葉→問花期,葉→花,語自可通,惟法欠超脫。
---收筆勝前首,惟「晨昏莫辨處」,三仄為一嫌,「耳塞」一語亦嫌,故再退一著。
左六
李德儒
北風微雨夜,都是可憐時,二豎移吾意,薄醪添我悲,
小樓傷舊夢,隻影倍愁思。無限心中事,誰人能告知。
左詞宗評:「誰人」句或可再推敲
右七
哀駘它
敢為彤雲泣,流離不凍枝。鷗分寒玉處,梅破小腮時。
客鬢對絲影,鐘聲到酒卮。甘微非此道,天下亦祁祁。
右詞宗評:
---點題法甚捷,收筆又押險韻。
---兩聯稍覺離題,惟,畢竟是成風斤也。
左八
小發
無聲飄院落,刺骨似冰絲,野草能舒葉,遊民不展眉,
凝寒日偏短,熨酒火猶遲,密雨孤燈下,扶頭自敲詩。
左詞宗評:「扶頭自敲詩」之「敲」字,雖有去聲一讀,然以作平讀為多。
右八
卞思
朔風凄歲暮,穹谷落銀絲,千縷來遮眼,幾番裁入詩,
珠疑箋上淚,聲幻世間癡,此景經年有,此情人不知。
右詞宗評:
---朔風→歲暮,取一意即可。
---五句佳,六句語意稍唐突。所讓正犯此。
---一收有奇態。
左九
風言
臘鼓催甘雨,雲霓盼及時。風淒行正道,政亂遠駢枝。
斷梗心雖苦,邀名世更滋。河枯安滯沛?此話有誰知。
左詞宗評:「話」字如易為「語」或教佳,其中消息極微,熟味之庶有得。
右九
玉溪生
朔氣摧花落,凋楓露已滋。簷寒凝滴玉,風急散冰絲。
殘菊抽凡骨,酷時添絕姿。深冬將盡去,春日待迎之。
右詞宗評:
---凡骨→絕姿,自我矛盾。殘對酷,凡對絕,疑是露跡處。
---此後轉合,稍不切題。
左十
詩與刀
冷色奔濤遠,沉雲垂翼馳。倚門風宛轉,登閣野迷離。
颯爾心期困,悄然芳蕙滋。誰憐搔短髮,說与早梅知。
左詞宗評:韻為四「支」,而於非韻處,用「支」韻字頗多,聲調稍差,是亦小疵。
右詞宗總評:
1.原擬錄十首,惟數日誦讀,以為所差畢竟是一階之地,故以九首應命。
2.評次畢竟是數日諷讀所持觀點,謹述如下:
(1)雅俗之辯,乃詩家關捩子,不可不知,亦無可迴避。
(2)不雅者,著它一句,即刪去,著它一詞,即退居其次。
(3)收筆無巧勁或佳處者,只平平收束,亦退之。
(4)寫雨必曰「泣」曰「淚」,視作泛泛著筆。
(5)失題旨者、啞語者,即無可論列矣。
3.選外,非無佳處可稱譽,第以所關在詩學能事之認知,言佳處,每恨學人未易體會,故但言其弊以資趨避,而略其佳處,妄評處,還望 大家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