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玉 寫:謝謝小發詞長仔細琢磨
藕花非亦是時間呵 物故人非的非
荷盡、藕花非可否看成同位語
強調失落感而意象略有不同的同位語
寫荷盡時 腦中出現的是荷盡已無擎雨蓋的句子
與禿枝的想像
如果改為蟬靜藕花非是否較能接受呢
仍勞再政
一揖
抱歉,可能我表達得不清楚。我覺得最大問題是在「非」字。如果詞長認為非字沒問題,不改也是無妨。
物是人非的非是做「不同」解釋,與「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意相似。
詞長詩中「藕花非」的非字是做不同解釋嗎?看來應該不是。看來應該是做「不是」解釋,如是,倒裝回去成「荷盡非藕花」,詞長覺得應該如何解釋呢?若不是倒裝,非字之後沒有受詞,便不知指涉對象為何。
文字是很微妙的東西,在詩中尤其如此。有些字可以簡略,有些字卻簡不得。如「花非花,霧非霧」若簡成「花非,霧非」相信無人看得懂,因為非字之後若不給一個受詞,就看不出所指涉的對象,而無從理解詞意。同樣的,「藕花非」要理解出花已非花的意思,我個人以為太過牽強。
東坡的「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仔細品味,擎雨蓋與傲霜枝所指涉的意涵並不等同於荷與菊。
以上是我個人的淺見,請詞長參考。也許是我理解力較差,不能解讀藕花非的意思,詞長若覺得沒問題是可以不用再做修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