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秋 [七律]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Re: 秣陵秋 [七律]

文章江靈颺 » 2015-11-08 07:09 AM

芬陀利 寫:
菉竹猗猗 寫:為讀江詞長秣陵秋詩維基了些資料

秣陵縣,中國古縣名。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置,治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南秣陵鎮。屬會稽郡。西漢屬丹陽郡。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自京口徙治於此;次年改名建業,移治今南京市。太康元年(28年),西晉滅吳,復名秣陵縣;三年分淮水(今秦淮河)北為建業縣,南為秣陵縣,還治秦時舊址。東晉義熙九年(41年)移治京邑斗場柏社(今南京市武定橋東南);元熙元年(419年)又移治小長干巷內揚州府禁防參軍(今南京中華門外西側)。南陳末年,隋滅陳之後,併入江寧縣。


想來江詞長寫的是深愛的古典江南之六朝古都。“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的秋天所懷。

維基文庫裡另有一篇桃花扇/餘韻

會不會是江詞長懷古傷今也未可知

https://zh.wikisource.org/zh-hant/%E6%A ... 8%E9%9F%BB

另有百度百科這麼介紹秣陵秋

清代傳奇《桃花扇》中的一支曲詞,出自續四十出《餘韻》。為國奔走、為朋友盡力的民間藝人柳敬亭、蘇昆生在《餘韻》中登場•此時,蘇是"采樵度日"的樵夫,柳是"捕魚為業"的漁夫•他們保持高尚的民族氣節,拒不降清,逃入山林•他們在南京龍潭湖畔相逢並碰到了祭神社散的老贊禮,三人在一起,把"興亡舊事,付之風月閒談",既表現了真摯的愛國之思,又為全劇增強了悲劇氣氛•薄酒一杯,長歌當哭.老贊禮先唱一曲《神弦歌•問蒼天》,宣洩了胸中的憤懣和不平•接唱的是柳敬亭,彈詞一曲《秣陵秋》,傷今懷古, 痛定思痛,概括了全部南明興亡史。


江詞長高才,不才雖無力和之,也要讀明白了才不枉了。

或者跟《桃花扇》無關,則不才過度解讀了,可也讀了孔尚任好一篇傳奇亦一得。


【秣陵秋】
陳隋煙月恨茫茫,井帶胭脂土帶香;
駘蕩柳綿沾客鬢,叮嚀鶯舌惱人腸。
中興朝市繁華續,遺孽兒孫氣焰張;
只勸樓臺追後主,不愁弓矢下殘唐。
蛾眉越女才承選,燕子吳歈早擅場,
力士簽名搜笛步,龜年協律奉椒房。
西崑詞賦新溫李,烏巷冠裳舊謝王;
院院宮妝金翠鏡,朝朝楚夢雨雲床。
五侯閫外空狼燧,二水洲邊自雀舫;
指馬誰攻秦相詐,入林都畏阮生狂。
春燈已錯從頭認,社黨重鉤無縫藏;
藉手殺讎長樂老,脅肩媚貴半閒堂。
龍鍾閣部啼梅嶺,跋扈將軍譟武昌;
九曲河流晴喚渡,千尋江岸夜移防。
瓊花劫到雕欄損,玉樹歌終畫殿涼;
滄海迷家龍寂寞,風塵失伴鳳徬徨。
青衣啣璧何年返,碧血濺沙此地亡;
南內湯池仍蔓草,東陵輦路又斜陽。
全開鎖鑰淮揚泗,難整乾坤左史黃。
建帝飄零烈帝慘,英宗困頓武宗荒;
那知還有福王一,臨去秋波淚數行。

報告菉竹兄
【桃花扇】剛好是我大學時代最喜歡的文學作品之ㄧ
(小的不懂崑曲)
後來甚至買了一本英譯本來讀
至今,結尾套曲《哀江南》還斷斷續續,朗朗上口
從「山松野草帶花挑,猛抬頭,秣陵重到,殘軍…城對著夕陽道。」到「俺曾見…放悲聲,唱到老!」
不過
我是以近幾十年來的陸事
來欣賞江詞長這首詩 ;-)


感謝、問好芬陀利詞長!誠然,唐詩言漢,諱唐也。詞長所見甚是,小江學而重之。
寫詩不是請客吃飯。Poetry bites.
江靈颺
會員
 
文章: 166
註冊時間: 2015-08-09 11:12 AM

Re: 秣陵秋 [七律]

文章江靈颺 » 2015-11-08 07:12 AM

菉竹猗猗 寫:報告芬兄

想來應該是如兄所言,小的比較好奇的是怎樣偌大的緣法,讓一個芝城才子慷慨激昂一至於斯,江君寫對岸事見解獨到,自然見諸詩筆。惟,小的頗欲一窺關於美利堅及歐巴馬的描寫。

在此嚴重懷疑,江詞長前生曾為中華人氏,今生可見前生底蘊 :-D


見笑見笑。小江學漢語,始於幼稚園(在聯邦首府附近的大學城Georgetown),啟蒙老師是跟我學美腔的稚齡同學(他的父親是一位駐美外交大員)。至於寫繁體字,則是前兩年遊學香港時纔慣常的。
寫詩不是請客吃飯。Poetry bites.
江靈颺
會員
 
文章: 166
註冊時間: 2015-08-09 11:12 AM

Re: 秣陵秋 [七律]

文章江靈颺 » 2015-11-08 07:17 AM

芬陀利 寫:
菉竹猗猗 寫:報告芬兄

想來應該是如兄所言,小的比較好奇的是怎樣偌大的緣法,讓一個芝城才子慷慨激昂一至於斯,江君寫對岸事見解獨到,自然見諸詩筆。惟,小的頗欲一窺關於美利堅及歐巴馬的描寫。

在此嚴重懷疑,江詞長前生曾為中華人氏,今生可見前生底蘊 :-D

哈~~菉竹兄此疑頗有機趣
若以我粗淺的浮圖因緣法視之
美利堅合眾國是個很特殊的國土
彼國土類人間天人境
生彼國土者,不乏前生歷居多方國土之善根器
華夏因緣深亦眾
當然
若用遺傳基因或文化人類學的觀點,則又另當別論 ;-)
這是我的部份管窺
如您所言
若見生彼國土之善知識詩描其國風土人情
相信頗有可觀 :-D


〝Biology and sociology provide universal laws,applying to all humans in all times and places; geography explains differences." (Ian Morris) 小江引此以明拙見,拋磚引玉。再謝芬陀利詞長!
寫詩不是請客吃飯。Poetry bites.
江靈颺
會員
 
文章: 166
註冊時間: 2015-08-09 11:12 AM

Re: 秣陵秋 [七律]

文章江靈颺 » 2015-11-08 07:20 AM

菉竹猗猗 寫:同芬兄賞

抄來大家聽聽所謂的一聲唱到融神處,毛骨蕭然六月寒。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ycDxq0v2s

《哀江南》《 桃花扇 》結尾的一套北曲 :
【哀江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帶花挑,猛抬頭秣陵重到。殘軍留廢壘,瘦馬臥空壕;村郭蕭條,城對著夕陽道。
【駐馬聽】野火頻燒,護墓長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監幾時逃。鴿翎蝠糞滿堂拋,枯枝敗葉當階罩;誰祭掃,牧兒打碎龍碑帽。
【沈醉東風】橫白玉八根柱倒,墮紅泥半堵牆高,碎琉璃瓦片多,爛翡翠窗櫺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宮門一路蒿,住幾個乞兒餓殍。
【折桂令】問秦淮舊日窗寮,破紙迎風,壞檻當潮,目斷魂消。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罷燈船端陽不鬧,收酒旗重九無聊。白鳥飄飄,綠水滔滔,嫩黃花有些蝶飛,新紅葉無個人瞧。
【沽美酒】你記得跨青谿半里橋,舊紅板沒一條。秋水長天人過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樹柳彎腰。
【太平令】行到那舊院門,何用輕敲,也不怕小犬牢牢。無非是枯井頹巢,不過些磚苔砌草。手種的花條柳梢,儘意兒採樵;這黑灰是誰家廚竃?
【離亭宴帶歇指煞】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風流覺,將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小江跟在兩位前輩後面學習。
寫詩不是請客吃飯。Poetry bites.
江靈颺
會員
 
文章: 166
註冊時間: 2015-08-09 11:12 AM

Re: 秣陵秋 [七律]

文章江靈颺 » 2015-11-08 07:21 AM

菉竹猗猗 寫:
芬陀利 寫:謝謝菉竹兄分享此連結!

真水磨腔也!
記得大學時代,電機本科外
除了愛玩國樂,也喜歡讀史
史記、通鑑、科技史、音樂史
(尤愛李約瑟的【中國之科學與文明】)
其中
最動容的兩則音樂故事,也是生活年代有重疊的兩人
其一
是世界最早發明十二平均律的故事
朱載堉因不平其父親獲罪被關,「築土室宮門外,席藁席獨處者十九年」
而成就了2開根號12次方
精算到小數點後25位數的半音階律數1.059463094359295264561825

其二
就是崑曲發展的曲折故事
(魏)良輔初習北音,絀於北人王友山,退而縷心南曲,足蹟不下樓十年。



哇。。。。
小的和小夥計們都驚呆了。佩服芬兄如此多才 :-D
揣摩中。期許自己有懂得發問之時。。。


小江繼續學習。
寫詩不是請客吃飯。Poetry bites.
江靈颺
會員
 
文章: 166
註冊時間: 2015-08-09 11:12 AM

上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Majestic-12 [Bot] 和 44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