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下了點甘霖,沒啥風,
頑園果樹依然枝葉扶蘇

再者
老大是〝一〞路走來,謙虛好學,從〝善〞如流
小的敬佩都來不及了,那還有啥好費舌的
菉竹猗猗 寫:醉雨 寫:菉竹兄好
我不知道在一詩中多處用同一人的不同故事是否恰當?
乘舟看竹與西山確實都舉子猷故事。
唯有人只知西山有日落不識西山有爽氣奈何
醉雨兄好
想來一善詞長不日便可領略貴寶地的東海以西全部都是山的爽氣了![]()
請招呼一善詞長好好受用那五百丈舊坑道的好風。。。。
至於一詩多用一人事,兄有才氣何妨試試新意。。。。。
而,唯有人,有所執,則令參金剛經去
醉雨 寫:敬答一善兄![]()
風瀟灑處聽珊珊,心解放時忙是閒。
伴我讀書藤架下,流雲浮月水聲間。
偶隨興起乘舟訪,一嘯誰知看竹還。
寄語龍潭釣鼇客,何妨拄頰望西山。
四年級 寫:醉雨 寫:敬答一善兄![]()
風瀟灑處聽珊珊,心解放時忙是閒。
伴我讀書藤架下,流雲浮月水聲間。
偶隨興起乘舟訪,一嘯誰知看竹還。
寄語龍潭釣鼇客,何妨拄頰望西山。
(乙未夏日寄醉雨)
里居相隔幾重山?料可飛輪朝夕還。
愧我奔波塵俗裡,羨君飄逸水雲間。
久無破曉同蓮醒,當捨翻書共月閒。
流火西移尚緩緩,談詩或待日闌珊。
我之前步韻如醉語兄般,把原詩的韻腳更動。遭到對岸詩者(彭城柳三)斧正。
其理由說是步韻者-步咩-當然腳步不可亂動,心想有理。我之前自認為借韻
是個好詞,那也出包----有仁兄能為此解套嗎----在此先謝謝啊-------------
終南雲樵 寫:四年級 寫:醉雨 寫:敬答一善兄![]()
風瀟灑處聽珊珊,心解放時忙是閒。
伴我讀書藤架下,流雲浮月水聲間。
偶隨興起乘舟訪,一嘯誰知看竹還。
寄語龍潭釣鼇客,何妨拄頰望西山。
(乙未夏日寄醉雨)
里居相隔幾重山?料可飛輪朝夕還。
愧我奔波塵俗裡,羨君飄逸水雲間。
久無破曉同蓮醒,當捨翻書共月閒。
流火西移尚緩緩,談詩或待日闌珊。
我之前步韻如醉語兄般,把原詩的韻腳更動。遭到對岸詩者(彭城柳三)斧正。
其理由說是步韻者-步咩-當然腳步不可亂動,心想有理。我之前自認為借韻
是個好詞,那也出包----有仁兄能為此解套嗎----在此先謝謝啊-------------
喜歡耍嘴皮滴基本上對文字的理解與運用
一點都沒有幫助
寫出來的文字要練好就是多讀書
基本上還要放空己見 才能吸收
如果死要面子堅持自己的都是對的
那又何必在意別人說什麼
至於你所說的次韻 步韻
單就字面的"次"與"步"
光看就可知道是依照原"次"序和依人家原來的"步"子
連維基百科都查得到
你寫的東西
如果是近體詩 韻腳位置和原來的不同
次序還完全顛倒
古人有無此例
當然有
那個叫做"倒次元韻"或"倒用前韻"
醉雨 寫:問好終南雲樵、四年級、芬陀利詞長。
抄書ㄧ則,互研一下![]()
吳喬《答萬季埜詩問》:
『和詩之體不一,
意如答問而不同韻者,謂之和詩;
同其韻而不同其字者,謂之和韻;
用其韻而次第不同者,謂之用韻;
依其次第者,謂之步韻(亦稱次韻)。
步韻最困人,如相敺而自縶手足也。蓋心思為韻所束,而命意布局,最難照顧。
今人不及古人,大半以此。嚴滄浪已申斥之,
而施愚山嘗曰:「今人祗解作韻,誰會作詩?」此言可畏。』
芬陀利 寫:報告年級兄
小的在古典詩壇鬼混了近四十年
慚愧的是詩藝毫無寸進
寫首詩,磨了好幾天,還是搞不定
不過嘛
奇人異士倒見識過不少
在擊缽詩會上
能短時間內就寫出好幾首得獎佳作的
就認識好幾位(當然,用幾個人頭投稿實在不好)
至於雅集嘛
熟識的
如李凡兄、醉雨兄、菉竹猗猗詞長,還有樂齋版主
(樂齋兄曾說他剛寫詩前兩三年就寫了上萬首)
都是寫得又快又好的人
至於您還沒進雅集前
曾有一位吳欽友詞長
甚至有如蒙眼以一敵十下快棋的高手一樣
信手拈來,須臾詩成,用典自如
絕不是寫得像通俗四句聯的合律詩
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不過
他們都不再飆詩了
可惜吾兄今時找不到對手了
哦…對了
小的很欣賞年級兄不羈小節,坦蕩直率的風格
另
以我的認知
「賡詩」是件謙融和雅的美事
您那充滿爭競意味的詩興
應該較像是古人說的「白戰」
或乾脆就叫「鬥詩」
抱歉哦…
小的發言白目失禮處
還請大量海涵!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