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歐陽公曾宴客﹐作詠雪句﹐諱「玉、月、梨、梅、練、絮、白、舞、鶴、鵝、銀」諸字﹐於艱難中出驚奇。余見獵心喜﹐亦仿之﹐並諱「霜、雪、露、花、飄」諸字。》
北天雲封烏彤翻﹐驚濤風卷萬竅喧。撒鹽難加千戶味﹐蝶翅欲塞九洲天。
老樹沒根柴門淺﹐馬蹄覺重沙路平。東西不辨河與道﹐南北難分陌和阡。
漣漪猶起南國澤﹐凝波不被洞庭鱗。雲開遠峰露斑首﹐風來庭樹動香鬟。
隔牆好鳥聲不聞﹐園外鄰犬吠正歡。一樽對客小閣暖﹐雙松吟風穹宇寒。
酒闌忽起歐公興﹐亦將雅情寄錦箋。
海外逸士 寫:閣下對詩本身有何評論﹖
醉雨 寫:老先生所言甚佳。
【只搞形式主義﹐而沒有詩詞的韻味﹐激情】當然不可取。
【詩應該有激情﹐有氣勢。平平淡淡﹐沒有可讀性。】舉雙手贊成。
不過【我詩詞的韻味﹐措辭﹐完全符合詩詞傳統寫法﹐只是打破點框框。】這個還是不能明白:
1.所謂【符合詩詞傳統寫法】的部分,可以舉例一下嗎?
2.【框框】這詞,您是指傳統既有之《用韻規則》與《詩詞格律》的話,那我們如何來分辨或定義《傳統詩詞》?
願聞其詳,敬請不吝指教。
芬陀利 寫:醉雨兄好
哈~~小的壁虎當久了,忍不住也來湊熱鬧一下![]()
這位老先生真是不簡單
雖言年近八十,還保有少年狂狷、青春熱情之心,令人訝讚不已啊!
傳統詩詞嘛~~我一直都只是個有屁才放的玩票抒情者而已
但求在既有的優美音韻格律之共識法度下
忠實的表達自己的遭遇思懷罷了
至於所謂激情與氣勢也者,則不在作意構想中
當然,如所週知
不論是詩歌、美術、音樂…等藝術
自來也不斷有新的論述與表現形態出現
能否蔚為風潮,成就新氣象
也不是自己說了算
終竟歸於其內蘊與他眾的接受度了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4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