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不材間輯》──【吳體】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Re: 【七律】訪謁陳定南故居(吳體)

文章犁頭店人 » 2013-09-02 11:58 AM

楚狂 寫:
犁頭店人 寫:事實上向外國移植其風格進來而失去本國風味也並非良策,既然與他本國相似又何必出來觀光呢?如此何能振興無煙囪的產業。純樸的後山,即將因便利的交通加上人口的擠壓為金錢所污染,乃是必然。又如我們臺中大肆重劃,使許多傳統文化建築一夕消失,讓一些地方文史工作者扼腕不已。只有隨後抗爭申請保留,或踏在前頭作田野調訪查作記錄再匯集成書,但往往與時間賽跑。如果不如此台灣幾成沒文化的國度了。

既是「地方」,便該有「地方特色」以成地方文化。
便如同鳳梨酥口味,台北、台中搶成一堆,基隆還有一個更有名的李鵠記;以往各地的風味小吃、伴手禮,都要在原生地才有地方特有的風味。
現在,只要跑到台北「京站轉運站」,就可買到全台各地「特產」帶回家忽攏,假裝出差很累,黃臉婆才不管你公事包裏怎會有薇閣摩鐵的安全套件。

如果台灣3.6萬平方公里,從台北、走到宜蘭,再到台東、屏東,全台房屋都是「販厝」一個樣,即便都聘用李X原建築師作雲牆、紅瓦設計,在家裏開窗看到的都是一模數印,何須出門?
當全台都是「高樓大廈」一個樣,就乏味了。

宜蘭,有「宜蘭厝」。

臺灣今天會淪為沒有文化的地方,主要在於主政者的心態,凡事以中國為主要為中心。許多廟宇的梁柱凡有大正名,皆改為民國幾年磨平再刻斧鑿斑斑。古蹟動輒與與對岸比與日本人遑不多讓,臺灣的文化不被重視。就如重劃許多雕樑畫棟,不管有無人反對在多數人的蓋章同意下即與重劃,全數拆除夷為平地。有甚者發自拆償金,使一座被爭取為歷史蹟的建築在一夕之間化為烏有,兇手是誰不言可諭。像某縣長拆掉既有歷史價值的煙囪,再蓋如福建的客家圓樓。更有一市長悍然拆掉既有古蹟改築新物說:再一百年也是古蹟。還有惠來遺址跟兵馬俑比者如之奈何!
犁頭店人
會員
 
文章: 862
註冊時間: 2007-03-02 09:37 AM

Re: 《材不材間輯》──【吳體】

文章孔捷生 » 2013-09-07 10:15 PM

學習。
請教楚詞長,大作中幾處用三仄尾對三平尾,其間奧妙如何把握?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材不材間輯》──【吳體】

文章楚狂 » 2013-09-08 10:28 AM

孔捷生 寫:學習。
請教楚詞長,大作中幾處用三仄尾對三平尾,其間奧妙如何把握?

大哉問!

在《全唐詩》裏,收錄「詩題」(含題注)題作「吳體」的詩作,共有三位作者九篇詩文。後人另將老杜「吳體」詩作擴充到十八首。
歷來關於「吳體」的定義,到底是什麼,並無定論。甚至關於「吳體」之「吳」到底指的是什麼,亦無共識。
不過比較符合唐宋人「吳體」詩作表現者,可以清代許印芳《詩譜詳說》中所載:「當時吳中歌謠有此格調,時流效之也。」(見於臺灣淡江大學陳文華教授有關〈吳體〉的論述)←關於此點,個人認為隋唐之前 ── 東晉~陳,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在江南「吳地」,隋一統之後政治中心北遷關中及洛陽一帶,但江南吳地的經濟富庶及文藝風華,仍吸引眾多詩人緬懷、旅遊及「吳音」歌謠模仿。如唐詩「吳體」祖師杜甫便在年輕時數度旅遊吳中,即便老去在蜀時亦時時思憶吳中,可查老杜年譜。

簡要地說:
(一)「吳體」,歷來詩家的共識認為其體裁屬「七律」的一種,五言詩不包含在其內。至於方回及紀昀之論,以及近代有學者舉宋代某位作者自行在詩題中寫入「吳體」兩字而作一七言絕句,將吳體擴增包含七絕;但仔細分析其文章句法、比對唐代「正宗」吳體詩作三人九篇,會發覺該宋人七言絕句作,並不完全符合「吳體」的要件。故,不敏不認同「吳體」包含「七言絕句」;倘若允許吳體無限制擴大至七言絕句,不明白近代學者在分析唐詩時為何不以同樣標準檢視唐人詩作中許多同類型的七言絕句詩作,而要「棄唐取宋」?只因為該宋人自行標其七絕作品為「吳體」之「為吳體而吳體」?這個論述不能成立。

(二)吳體詩為包含「律、古」兼行的七律,但一首七律即便帶有「古風」(古體),若缺乏其他「要件」亦不能成為「吳體」。
例如《唐詩三百首》所收七言律詩的第一首:唐代崔顥的曠世名篇《黃鶴樓》,前半散行,後半入律,但因缺乏其他「吳體」詩作的必要條件,亦不成為「吳體」。

(三)孔兄垂詢不敏詩作「幾處用三仄尾對三平尾,其間奧妙如何把握?」
若我把此一問題擴充至「詩中律句、古風兼行」,庶幾可以稍稍回答孔兄之疑惑。
蓋「三平尾」為古風(古體詩)常用聲調,「三仄尾」則律句、古風兼可通用,故這兩種句法在唐、宋人的「吳體」詩作裏是「常見」的。

例如:
唐‧陸龜蒙〈早秋吳體寄襲美〉
荒庭古樹只獨倚,敗蟬殘蛩苦相仍。
雖然詩膽大如斗,爭奈愁腸牽似繩。
短燭初添蕙幌影,微風漸折蕉衣稜
安得彎弓似明月,快箭拂下西飛鵬。

詩題中的「襲美」是陸龜蒙詩友皮日休的「字」,皮日休收到了亦有回和一首「吳體」(詩題中的「魯望」則是陸龜蒙的「字」),兩人唱和各有三首(合計共六首),亦為「吳體」詩唱和之首見。兩人間的吳體唱和,陸龜蒙是主動的,皮日休的詩作則是「回和」。

唐‧皮日休〈奉和魯望早秋吳體次韻〉
書淫傳癖窮欲死,譊譊何必頻相仍。
日乾陰蘚厚堪剝,藤把攲松牢似繩。
搗藥香侵白袷袖,穿雲潤破烏紗稜
安得瑤池飲殘酒,半醉騎下垂天鵬。

皮、陸兩人吳體詩作,三仄腳用紅字標出,三平腳用藍字標出,以利閱讀。

不過,在文末重申說明:不是所有包含古風、律句兼行的七言詩,都是「吳體」。

請參考。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材不材間輯》──【吳體】

文章楚狂 » 2013-09-11 08:33 AM

圖檔
【圖】陳定南先生銅像,訪客可坐於「椅條」上與其合照。

陳定南在接受《天下雜誌》1987年四月號專訪時,留下了一句名言:
「如果討人歡喜與受人尊敬無法兩全,我寧願受人尊敬。」

陳定南老家:宜蘭縣三星鄉大義村義洲路2段65巷52號
紀念館開放時間:週二~週日09:00至17:00(週一休館,全年「自由」參觀)
電話::(03)989-8855

(「自由」者,Free)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上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2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