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年紀事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Re: 元年紀事

文章孔捷生 » 2013-09-04 07:17 AM

謝過廷玉詞長和詩。
謝謝廠叔,大叔客氣了。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元年紀事

文章孔捷生 » 2013-09-04 09:02 PM

其五
紅幡陵闕舞香煙,絕似渝侯在鎮年。
更遣丹書成鐵契,獨留大夢上青編。
瞠乎乃父愧其後,疑甚今朝遜以前。
猛聽津橋緹騎過,應弦又落幾啼鵑。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元年紀事

文章孔捷生 » 2013-09-04 09:05 PM

深謝李凡詞長、楚狂詞長,幾乎同時收到二位信息,指出鄙人之謬誤。其四之“偎”字已改為弄字。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元年紀事

文章楚狂 » 2013-09-04 10:26 PM

其四:
謁我聖朝先刺舌,看渠霜刃試吹毛。
「刺舌」用典甚佳,能令後生慎口。

其五:
渝侯案為何在濟南審?隔海一直沒看懂。
網路一說被告身高一米八六,得找幾個山東大漢壓壓場面氣勢。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元年紀事

文章孔捷生 » 2013-09-04 10:56 PM

謝楚兄評點。
薄案移至濟南開審,謂之易地審判,免受原地人事干擾。
渝侯身高184-186之間,那兩個身高約兩米的法警,已被大陸網友“人肉搜索”出來,是籃球教練。而且兩個人的警徽號碼是一樣的,如此疏漏,堪為天朝法制增色。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元年紀事

文章孔捷生 » 2013-09-05 09:26 PM

其六
三碗過崗貫耳聞,城狐其奈嘯成群。
為承帝祚周而复,不許王田合久分。
安內真多出柙虎,攘夷豈缺聚雷蚊。
證諸普世無甘露,始信堯天傍五雲。
最後由 孔捷生 於 2013-09-09 09:44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5 次。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元年紀事

文章孔捷生 » 2013-09-05 09:28 PM

請教方家,其六之“出柙虎”三仄尾在不押韻句,這樣犯忌嗎?
另外其五之“今朝”之朝,讀朝代之朝音。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元年紀事

文章楚狂 » 2013-09-05 10:29 PM

我不是方家。
是箇讀詩人而已。

「三仄尾」(三仄腳),或稱「下三仄」,在近體詩裏,自始至終、自古至今,從來不是個「問題」。
以五言詩來論:
用在單數句不押韻之「三仄尾」,出現在五言平起出句,「該聯」原平仄調譜為「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若出句拗第三字(易平為仄)使成「平平仄仄」,以對句平仄調原為「仄仄平平」,對句第三字「可以不必易平救轉」,仍視為合律
原因即在於對句原調譜第三字為仄聲,若易平救轉將使對句之聲調變成「仄仄平平平」→出現「三平腳」(下三平),是古體詩(古風)常用調式,反不入律。故:「五言平起出句:平平平仄仄」若拗第三字成仄聲:「平平仄仄仄」→對句第三字可不易平救轉仍合律。→此為當句拗、對句不必救仍合律,是為「單拗」。

同樣地,七言詩不過是在五言詩前頭多加兩字(稱作「頂節」,即七言詩句之第一、二字)→五言詩為平起出句「平平平仄仄」→七言詩多加兩字成「仄仄平平仄仄」成「七言仄起出句」式;故按照前舉五言詩拗第三字做仄聲法,「」言詩拗第「」字成仄聲,前舉數字各加「」→變成」言詩拗第「」字成仄聲→仄仄平平仄仄,七言詩對句平仄調原為「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詩對句的第「五」(3+2)字,可以不必易平救轉,用以避免形成「下三平」(三平腳→古風調式),仍合律。

相關論述,可以參照 藥樓(張夢機先生)遺著《古典詩的形式結構》中〈聲律的拗與救〉(第111~138頁),即可打通任督二脈。

《唐詩三百首》收有「下三仄」、「三仄尾」(三仄腳)的詩例相當多,五、七言詩各舉三例,用以證明:
唐‧杜甫〈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吞吳。

唐‧杜甫〈春宿左省〉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
星臨萬戶動,月傍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七言詩:
唐‧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雲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唐‧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雲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纔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衮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珮聲歸向池頭。

唐‧沈佺期〈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流黃。

以上所舉詩五、七言詩例,下三仄(三仄尾)用紅字標出,對句第三、五字「不易平救轉」,以粗黑體字標出。

孔捷生 寫:「出柙虎」三仄尾在不押韻句,這樣犯忌嗎?

故,三仄尾,於近體詩,不犯忌。→稀鬆平常。
僅是「單拗」的一種。
(若要參加格律詩競賽,建議不用,沒人跟獎座「賭氣」。也沒機會跟詞宗當面辯駁、舉證。)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元年紀事

文章孔捷生 » 2013-09-05 10:57 PM

謝謝楚詞長點撥。
孔捷生的个人空间
http://www.jintian.net/today/?11088
孔捷生
會員
 
文章: 465
註冊時間: 2012-05-01 01:03 AM
來自: 美國

Re: 元年紀事

文章阿邦 » 2013-09-06 09:11 AM

楚狂 寫:故,三仄尾,於近體詩,不犯忌。→稀鬆平常。
僅是「單拗」的一種。
(若要參加格律詩競賽,建議不用,沒人跟獎座「賭氣」。也沒機會跟詞宗當面辯駁、舉證。)


香港的詩詞比賽寫得明明白白:出句末可用三仄,唯對句末不可用三平
閒人莫問廚房事,豬腳端來口水流
阿邦
會員
 
文章: 583
註冊時間: 2004-09-20 04:26 PM
來自: 雲深不知處

Re: 元年紀事

文章李凡 » 2013-09-06 11:01 AM

香港比賽可以允許五連仄的.但未見有因此得獎者.此網杰,深,兩詞長,是詩賽常客,頗多得獎.似亦未見有下三仄者.但據說台灣詩壇有些地方還是介意的.或有道:一詩中詩意同觀,不分伯仲,未有下三仄自然佔優.
此網及其前身,以前一般人亦盡量避之.今似再無人提及,但大家亦有自然避之之傾向.
或者可以說:下三仄作為詩本身,現并無問題,自我感覺為是.但參加比賽,或斟.
且不止下三仄,即如當句對錯綜對借音借意者...,本不為病,但比賽時亦多避之,以免誤判.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