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柏 寫:練習生 寫:請教潘老師所舉例的(宋·辛棄疾)沁園春其二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這九個韻為何分屬兩部>【第三部】十灰半>雷媒杯【第五部】九佳半>骸埋,十灰半>哉猜災來>
這是我出得考題>您如何跟您學生說?善寫沁園春的過路君子有興趣亦可回答.
願潘老師沁園春裡人不老.
敬答練習生詞兄
古音和現代音,時代不同,變化會很大.即使只說現代,南北東西的音韻都有很大分別.
比方說,新韻和平水韻,為什麽分歧那麽大?
兄臺怎說?
沁園春.致練習生誠邀賜詞
線上英雄,對號迷思,喚雨呼雲.
任天花亂墜,人言亂報,
詩經巧弄,樂韻難純.
據地阿諛,臨屏附會,
理屈詞窮怨手民.
愛
率性,將平凡學問,寬己嚴人.
爭鋒那像斯文?
靠實踐傳承雅鄭芬.
常風騷韻律,難逃實踐,
低微對罵,幾許瘟神.
創作憑心,端莊習性,雅集何需錢誘因?
旁觀者,應出言謹慎,莫失斯文.
潘柏詞長安安>您的悟性與修為,觀汝文筆可想斯人.光論個領格字您就難了>
說啥?據地阿諛,臨屏附會,理屈詞窮......爭鋒那像斯文, 誰都不識,阿諛也難?有本可據,那來臨屏附會,理屈詞窮,至於
存疑手民實乃晚淺識,不知[憑]是平仄兩讀其義相同.高明如師者,怎不相機教學?昨日我有貼帖更正,後來不知為何消失了, 我花了15分鐘的鍵字也就不見了,想再寫,沒勁也就作罷!
根據資料唐宋音韻屬中古音,官方韻書胎於唐代,孫愐修隋代陸法言之《切韻》,改為《唐韻》。王仁昫之《刊謬補缺切韻》也是《切韻》的一個增修本,較《唐韻》更早。但孫愐曾利用朝廷擴大《唐韻》之影響,故《唐韻》雖為孫愐私著,命名卻帶官方性質,
為當時押韻之標準。《唐韻》有206個韻,其中定某些韻可同用,故實僅112個韻。之後還有一種《廣唐韻》、《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陳彭年等人奉詔,據更早之《切韻》、《唐韻》等韻書修成
《大宋重修廣韻》,即《廣韻》。此亦使
《廣韻》成為中國古代首部由官方主修之韻書》,真宗景德年間編《
韻略》景祐四年完成《
禮部韻略》,寶元二年完成《
集韻》。《集韻》為《廣韻》之修訂本,而《禮部韻略》則為《韻略》之修訂本。》。《廣韻》《集韻》《禮部韻略》又將某幾個韻同用,雖仍有206個韻,但
合併可同用之韻後僅剩108個韻。元初陰時夫著
《韻府群玉》定名106韻的版本為「平水韻」。明代以後文人則沿用106韻。《
洪武正韻》為明代官方韻書,共16卷。《
佩文詩韻》則於康熙期間編輯成書,共106韻,為清代科舉用之官方韻書,清道光間,吳人戈載又著《
詞林正韻》,雖比較精密,但也只是把唐韻二百六部合併為平上去十四部、入聲五部,基本上還是和明末沈謙編的《
詞韻》相同。
總之語言隨著時代和地域的不同而不斷發生變化,韻部也就跟著常有分合,但除《中原音韻》以下的北音系統消滅了入聲,和詞韻截然殊致外,其他各部還是差別不大的。
以上是說明
老辛不會找老戈算帳,因為時代不同,韻書也不同,若以詞林正韻來看宋詞自有差別,目前格律詩依平水韻,散曲則依《中原音韻》押韻.宋詞公認的譜書是《詞林正韻》和《晚翠軒詞韻》,格律以欽定詞譜或唐宋詞格律為準,
詞林正韻細分較精密,以十灰韻而言,其按現代音韻或語音學來講,因為韻母(元音)不同所以分屬第三部ㄟéi 平聲與四支五微八齊十灰半通用另十灰半與第五部ㄞāi九佳〈半〉十灰〈半〉通用”。
另外有好心人士看我淺識特告知我
憑征鞍無語”的“ 憑”字,是平還是仄? 練習生詞長不會硬說蘇的領格字不對吧???練詞兄說的手民錯誤,造成蘇東坡“憑”領格的跟著錯,這個說法恐怕只是想當然. 至於練習生學得領格字原則上填入仄聲字宜用去聲,而潘柏老師教學生領格字不規定用平仄
昨日想報告潘柏老師:
凭繁体或異体字:凭憑凴>平聲十蒸韻 去聲二十五徑韻
是平仄兩讀,
我在詞林正韻找到了,
不是只有我不懂,看來老師也可能不明?否則怎會問我是平或仄?再次感謝您讓我有機會多學習,也讓我知道:當我學得愈多時,才了解自己懂得太少.
我會聽老師的話:旁觀者,應出言謹慎,莫失斯文.感謝邀約填沁園春,然在領格字沒有交集時,恕晚無法完稿,而真正的原因是我
不懂裝懂.此外老師的雅量還有執著豈容晚冒犯.
簡單說:您的帖子,以後我就跳過讓過,祈望您創作高興就好了,別跟我一般見識,您是老師ㄝ!!!
呵呵[世味橫陳如嚼蠟,人生變滅似浮漚]祝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