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個題名:關於入聲代作平聲及其他詩理論之抄書/2013.8.14
關於入聲代作平聲之抄書.
正好有書,抄一段:
吳丈蜀〔1919~2006〕《詞學概說》第八章:
在宋人的詞句中,有時節拍處須用平聲字,卻沒有適當的平聲字可用,常常用入聲字或上聲字代替平聲字使用;其中用入聲字代替平聲字用的,較上聲字代替平聲字用的更多.南宋的張炎,在他的詞論著作《詞源》中,對宋人詞中以入聲字和上聲字代替平聲字用,加以肯定.同時人沈義父(南宋人)在他的詞論《樂府指迷》中,也同意詞中以入聲字代替平聲字的作法.所以,詞句中平仄安排在用字選擇方面,也寬於詩韻.
以上剪抄自紙本書2000年修訂版./所謂節拍處,《樂府指迷》及《詞源》似無實指,吳亦只是指出其”有時”.并無排除在另處可以入代平.前人詞例亦不能得其只有節拍處的結論,此帖下面有《欽定詞譜》之念奴嬌句解例證〔藍色〕.
宋.沈義父《樂府指迷》:
句中用去聲字最為緊要.然後更將古知音人曲,一腔三兩字參訂,如都用去聲,亦必用去聲.其次如平聲,卻用得入聲字替。上聲字最不可用去聲字替.不可以上去入,盡道是仄聲,便用得,更須調停參訂用之....評者認為此書影響張炎之《詞源》極深.
〔在此書發現名對:投水屈原真是屈;殺人曾子又何曾?之例,可知此趣對在宋朝已流傳.〕
又,四庫全書總纂官臣紀昀等奏章:臣等謹案《樂府指迷》一卷,宋沈義父撰...至所謂去聲字最要緊,及平聲字可用入聲字替,上聲字不可用去聲字替一條,則剖析微芒,最為精核....
按我理解,其入聲代平聲字,在《欽定詞譜》多有解釋,舉一例.〔念奴嬌〕:
「沈公述詞,前段第五句〔難託春心脈脈》,上脈字入聲;黃庭堅詞,第八句〔駕此一輪玉〕,一字入聲;趙師俠詞,第九句〔蜂閑蝶怨〕,蝶字入聲;趙長卿詞,後段起句〔竹外孤嫋一枝〕,一字入聲;趙師俠詞,第五句〔只管聲聲歷歷〕,上歷字入聲;第九句〔愁遮不斷〕,不字入聲;張詞,第十句〔翠樓空鎖十二〕,十字入聲;及譜內所採張炎詞,前段第三句〔平分一水〕,一字入聲;姜詞,前結〔畫橈不點清鏡〕,後結〔舊家樂事誰省〕,不字、樂字俱入聲。此俱以入作平,故不注可仄。又,本詞前結中上歷字,亦是以入替平,填者勿混用上、去聲字。」
元.周德清《中原音韻》其實說得更清楚:
其音韻之例,以平聲分為陰陽,以入聲配隸三聲,分為十九部。一曰東、鍾,二曰江、陽,三曰支、思,四曰齊、微,...〔此音韻應是曲韻,但亦可證詞韻.〕
四曰齊微/【入聲作上聲】
質{隹又}炙織騭汁隻○七戚漆刺○匹辟僻劈○吉擊激訯棘<卓戈>急汲給○筆北○失室識適拭軾飾釋濕奭○唧積稷績跡脊鯽○必畢蹕篳碧壁璧甓○昔惜息錫淅○尺赤吃敕叱鶒○的靮嫡滴○德得○滌剔踢○吸隙翕檄覡○乞泣訖○國○黑○
〔於此息似入上聲.〕
其《正語作詞起例》中又說:「入聲派入平、上、去三聲者,以廣其押韻,為作詞而設耳。然呼吸言語之間,還有入聲之別。」此說與由1941年10月10日開始,直至現在的中華新韻研究者的看法比較一致.
《正語作詞起例》屬《中原音韻》下卷.
另:忘了在那本書看了:最多入代平聲字是〔一〕.
而我,向來不敢以此填詞,若有,是不小心,非是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