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入聲代作平聲及其他詩理論之抄書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關於入聲代作平聲及其他詩理論之抄書

文章李凡 » 2013-08-02 09:21 AM

改個題名:關於入聲代作平聲及其他詩理論之抄書/2013.8.14

關於入聲代作平聲之抄書.

正好有書,抄一段:
吳丈蜀〔1919~2006〕《詞學概說》第八章:
在宋人的詞句中,有時節拍處須用平聲字,卻沒有適當的平聲字可用,常常用入聲字或上聲字代替平聲字使用;其中用入聲字代替平聲字用的,較上聲字代替平聲字用的更多.南宋的張炎,在他的詞論著作《詞源》中,對宋人詞中以入聲字和上聲字代替平聲字用,加以肯定.同時人沈義父(南宋人)在他的詞論《樂府指迷》中,也同意詞中以入聲字代替平聲字的作法.所以,詞句中平仄安排在用字選擇方面,也寬於詩韻.
以上剪抄自紙本書2000年修訂版./所謂節拍處,《樂府指迷》及《詞源》似無實指,吳亦只是指出其”有時”.并無排除在另處可以入代平.前人詞例亦不能得其只有節拍處的結論,此帖下面有《欽定詞譜》之念奴嬌句解例證〔藍色〕

宋.沈義父《樂府指迷》:
句中用去聲字最為緊要.然後更將古知音人曲,一腔三兩字參訂,如都用去聲,亦必用去聲.其次如平聲,卻用得入聲字替。上聲字最不可用去聲字替.不可以上去入,盡道是仄聲,便用得,更須調停參訂用之....評者認為此書影響張炎之《詞源》極深.
〔在此書發現名對:投水屈原真是屈;殺人曾子又何曾?之例,可知此趣對在宋朝已流傳.〕
又,四庫全書總纂官臣紀昀等奏章:臣等謹案《樂府指迷》一卷,宋沈義父撰...至所謂去聲字最要緊,及平聲字可用入聲字替,上聲字不可用去聲字替一條,則剖析微芒,最為精核....

按我理解,其入聲代平聲字,在《欽定詞譜》多有解釋,舉一例.〔念奴嬌〕:
「沈公述詞,前段第五句〔難託春心脈》,上脈字入聲;黃庭堅詞,第八句〔駕此輪玉〕,一字入聲;趙師俠詞,第九句〔蜂閑怨〕,蝶字入聲;趙長卿詞,後段起句〔竹外孤嫋枝〕,一字入聲;趙師俠詞,第五句〔只管聲聲歷〕,上歷字入聲;第九句〔愁遮斷〕,不字入聲;張詞,第十句〔翠樓空鎖二〕,十字入聲;及譜內所採張炎詞,前段第三句〔平分水〕,一字入聲;姜詞,前結〔畫橈點清鏡〕,後結〔舊家事誰省〕,不字、樂字俱入聲。此俱以入作平,故不注可仄。又,本詞前結中上歷字,亦是以入替平,填者勿混用上、去聲字。」

元.周德清《中原音韻》其實說得更清楚:
其音韻之例,以平聲分為陰陽,以入聲配隸三聲,分為十九部。一曰東、鍾,二曰江、陽,三曰支、思,四曰齊、微,...〔此音韻應是曲韻,但亦可證詞韻.〕
四曰齊微/【入聲作上聲】
質{隹又}炙織騭汁隻○七戚漆刺○匹辟僻劈○吉擊激訯棘<卓戈>急汲給○筆北○失室識適拭軾飾釋濕奭○唧積稷績跡脊鯽○必畢蹕篳碧壁璧甓○昔惜錫淅○尺赤吃敕叱鶒○的靮嫡滴○德得○滌剔踢○吸隙翕檄覡○乞泣訖○國○黑○
〔於此息似入上聲.〕

其《正語作詞起例》中又說:「入聲派入平、上、去三聲者,以廣其押韻,為作詞而設耳。然呼吸言語之間,還有入聲之別。」此說與由1941年10月10日開始,直至現在的中華新韻研究者的看法比較一致.
《正語作詞起例》屬《中原音韻》下卷.

另:忘了在那本書看了:最多入代平聲字是〔一〕.
而我,向來不敢以此填詞,若有,是不小心,非是有意.
最後由 李凡 於 2013-08-14 02:11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關於入聲代作平聲之抄書

文章一方 » 2013-08-08 09:22 AM

夏承燾的《讀詞常識》有一段論及以入代平。玆錄如下:

入聲字用作平聲字在宋詞中很多。其中"獨"、"一"、"寂"、"不"、"碧"、"亦"等字最為常見。其他如張先《踏莎行》"密意欲傳", "欲"作平聲字用; 黄庭堅《漁家傲》"系驢板橛上合頭語", "合" 作平; 蘇軾《如夢令》"寄語澡浴人","浴" 作平; 又"簾外百舌兒","舌" 作平; 周邦彥《瑞鶴仙》"正值寒食","值"作平; 万俟雅言《三臺》"餳香更酒冷踏青路","踏" 作平; 又如向子諲《卜算子》"令我發深省",辛棄疾《千年調》"萬斛泉",韓玉《卜算子》"初過寒食節", 蔣捷《賀新郎》"節飲食" 的 "發"、"斛"、"食"、"節" 等也都用作平聲字。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3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Re: 關於入聲代作平聲之抄書

文章李凡 » 2013-08-08 11:38 PM

一方 寫:夏承燾的《讀詞常識》有一段論及以入代平。玆錄如下:

入聲字用作平聲字在宋詞中很多。其中"獨"、"一"、"寂"、"不"、"碧"、"亦"等字最為常見。其他如張先《踏莎行》"密意欲傳", "欲"作平聲字用; 黄庭堅《漁家傲》"系驢板橛上合頭語", "合" 作平; 蘇軾《如夢令》"寄語澡浴人","浴" 作平; 又"簾外百舌兒","舌" 作平; 周邦彥《瑞鶴仙》"正值寒食","值"作平; 万俟雅言《三臺》"餳香更酒冷踏青路","踏" 作平; 又如向子諲《卜算子》"令我發深省",辛棄疾《千年調》"萬斛泉",韓玉《卜算子》"初過寒食節", 蔣捷《賀新郎》"節飲食" 的 "發"、"斛"、"食"、"節" 等也都用作平聲字。


謝一方兄.
是呵,我前面說忘了哪本書說過〔最多入聲代平聲的字是一〕,應該就是夏承燾和吳熊和合著的《讀詞常識》了.這是詩詞常識〔名家談〕的其中一本.我原是四本都有的.不知是搬屋不見或放在其他地方,現只找到了兩本:王力和吳丈蜀的.另兩本,就是這本和啟功的一本,當時四本都只是了草看了一下,就放下了,以後也沒再看.前天找得吳丈蜀一本,又看了王力一本,但另兩本卻找不到了.王力我一般只看〔漢語詩律學〕.〔詩詞格律〕太簡單.詞相反,看狄兆俊的〔填詞指要〕,倒是因為是夏承燾題的書名,但主要是簡單明瞭,沒太多理論.只是他以〔宋學齋詞韻〕.老實說,我也比較喜歡宋韻.但大家都用〔詞林正韻〕,有時還得解釋.時間長了,累了,現在也用詞林正韻了.〔好的東西未必一定得到好結果.
可以肯定的是,入聲字,有的可代平,有的可代上,去聲.并不是每字都可代平的〔這點被上世紀開始的以中華詩韻為代表的詩韻改良派們接受了〕.而代平也不是一定要在節拍處的.而此信息,因四庫全書而更有規範.更因為其總纂官臣紀昀等以奏章形式公告天下.并在〔欽定詞譜〕中在各詞牌中基本說清楚了.環環相因算是明白的了.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關於入聲代作平聲之抄書

文章一方 » 2013-08-09 08:14 AM

再抄一段陳振寰的《讀詞入門》。

還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情況,按詞調要求,某字應作某聲,但作者在某聲字中,找不到恰當的字,便用了另一聲調的字而注明讀作"某聲",這很能說明詞對四聲要求的嚴格。例如:

水驛燈昏,又見在曲屏近(平聲)底。
姜夔《解連環》

比較最常見的是入聲作平聲和濁上聲作去聲兩種。過去講詞的人常常曲為之解。其實這不過是語音變化發展在詞中的反映。宋代語音已接近現代北方音系,"詞"又是接近口語的詩體,詞人寫詞不能不反映出口語的某些實際變化。當時還沒有特為寫詞而編定的韻書,詞人只能以詩韻韻書為用字用韻的標準而略加變通。口語中已經分辨不清的東西硬要分辨,得字字去查韻書,何等麻煩!何等束縛思想!於是先用一個恰當的字,再依譜注明作"某聲",倒是一個簡便的方法。


如就上文所述,個人以為當以入代平時,當以今音讀作平聲的入聲字為合。按詩韻新編,"一" 與 "息" 派七齊陽平,均可以入代平。但 " 筆" 派上聲及 "力" 派去聲便不合用了。

話雖如此,但小的不是大詞家,沒有膽量用 "以入代平" 這方法。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3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Re: 關於入聲代作平聲之抄書

文章李凡 » 2013-08-10 09:52 PM

一方 寫:再抄一段陳振寰的《讀詞入門》。

還有一種值得注意的情況,按詞調要求,某字應作某聲,但作者在某聲字中,找不到恰當的字,便用了另一聲調的字而注明讀作"某聲",這很能說明詞對四聲要求的嚴格。例如:

水驛燈昏,又見在曲屏近(平聲)底。
姜夔《解連環》

比較最常見的是入聲作平聲和濁上聲作去聲兩種。過去講詞的人常常曲為之解。其實這不過是語音變化發展在詞中的反映。宋代語音已接近現代北方音系,"詞"又是接近口語的詩體,詞人寫詞不能不反映出口語的某些實際變化。當時還沒有特為寫詞而編定的韻書,詞人只能以詩韻韻書為用字用韻的標準而略加變通。口語中已經分辨不清的東西硬要分辨,得字字去查韻書,何等麻煩!何等束縛思想!於是先用一個恰當的字,再依譜注明作"某聲",倒是一個簡便的方法。


如就上文所述,個人以為當以入代平時,當以今音讀作平聲的入聲字為合。按詩韻新編,"一" 與 "息" 派七齊陽平,均可以入代平。但 " 筆" 派上聲及 "力" 派去聲便不合用了。

話雖如此,但小的不是大詞家,沒有膽量用 "以入代平" 這方法。


我亦是.從不敢以入代平.
不過,或者以後試試一,拾...
宋〔金〕時出了一平水韻,不久又是詞的天下,又以入代平代去代上聲...
入聲可代他韻,必有背景.
或者宋已是古韻開始〔金及以後的元語都只有四聲的〕被衝撃之時了...有些人懷古而克盡保存,有些人循勢而開新風...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關於入聲代作平聲之抄書

文章李凡 » 2013-08-14 02:06 PM

因轉入在外的一帖,該帖發於此帖前些日子.故把此帖移至其下一帖.
最後由 李凡 於 2013-08-14 04:45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關於入聲代作平聲及其他詩理論之抄書

文章李凡 » 2013-08-14 04:13 PM

我答應把此帖由小發兄帖移出,卻忘了.直至今日始移.抱歉./李凡
楚狂 寫:
小發 寫:
五葉 寫:《欽定詞譜》有「以入代平」之說,小發兄此句或可援引此例。

多謝五葉兄的提醒。
初學詞時便知有以入代平之法,但是不能掌握使用規則,所以填詞至今不曾用過此法。
我想數千平聲字,總能找到貼切的字來。

詞,「以入代平」的原則有二:
(一)該「入聲字」仍是「入聲」,不作「平聲」讀。也就是「」入聲字「代替」平聲字用。原因在於宋代,「詞」是可以倚聲而歌的,所以用「字」須符合「節拍」,這是「聲律」的要求。
這個論述在大陸久有爭辯,可以已故學者吳丈蜀先生在《詞學概說》一書的論述為準。
而且,此一用法有個重要規律:於節拍處無「適當」平聲字可用時,可用「以入代平」。
因此,要在《詞林正韻》裏第三部平聲韻(類似平水韻的「四支」)可以在「入聲作平聲」欄目裏,找到「息」,但它還是個「入聲字」。
所以不敏在原帖裏提到:「(小發詞長第三字用『息』),有可議空間。」(若我說「違律」,那是我武斷,邏輯不一、沒學好。)
吳丈蜀先生在書中提到,宋人張炎《詞源》對宋人此法是肯定的。
今日,「詞」不能倚聲而歌,成為文學體裁,「以入代平」宜用於古人詞作。(若小鄧唱「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那是流行歌曲。就跟陳女士將「月朦朧、朦朧」搞成「」朦朧一樣。)

(二)「以入代平」之法,不用於「詞」之「平聲韻腳」。
--凡註:以上為楚狂原帖.
----
李凡在另帖:http://www.poetrys.org/phpbb2/viewtopic.php?f=6&t=26744
所謂節拍處,《樂府指迷》及《詞源》似無實指,吳亦只是指出其”有時”.并無排除在另處可以入代平.前人詞例亦不能得其只有節拍處的結論,此帖下面有《欽定詞譜》之念奴嬌句解例證〔藍色〕.
----
公道些吧.下句字色皆汝所用:
而且,此一用法有個重要規律:於節拍處無「適當」平聲字可用時,可用「以入代平」。
而我只是說明:吳亦只是指出其”有時”.并無排除在另處可以入代平.前人詞例亦不能得其只有節拍處的結論,
無論五葉或我,都從無有關韻腳字可以入代平聲的議論.而小發兄此字亦不在韻腳字.我鍵了這麼多字,背後意思是只是說:汝之原則的第一點并不成為原則.當然,我孤陋寡聞,若汝能提出古今之大家有「以入代平」的原則之一是節拍處,我當自糾之.〔我讀了林正三之《詩學概要》有關章節,其所舉沁園春例正是我轉抄欽定詞譜例.〕
再說一遍:我從來都不認為入代平可以用於韻腳字〔恐怕只有傻子會有此認為〕.但認為以入代平聲是可以用於一些非節拍處的.也就是說:汝的第一原則是自己的原則,并無前賢背書.汝的「以入代平」的原則有二:之其一〔節拍處〕不成立.〔紅色字是汝原字原色,藍色字是汝原字我加色〕〔不成立是作為原則不成立,而非不可以在節拍處以入聲代平聲.還有我并未有對汝文章之節拍處以外的言論作評/很累,要鍵了這樣囉嗦.〕
我之前帖原是貼在此處的.後因不想在他人帖引來爭議,破壞安靜,故轉入詩詞小講堂.我認為此種議論詩詞小講堂最適合,我亦歡迎討論.

又:
李凡 » 2013-08-07 02:33 PM覆:

楚狂 寫:
讀書要融會貫通,若有疑問當窮經求師問道以釋其疑。
若有人認為吳丈蜀先生《詞學概要》並未排除在所謂「另處」可「以入代平」,當熱烈歡迎彼將「以入代平」用於「詞」之「平聲韻腳」處,用以增廣見聞。
---
忘了說,上面的回覆是我先對句入座.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關於入聲代作平聲及其他詩理論之抄書

文章李凡 » 2013-08-14 04:42 PM

因轉了一篇以前發在小發兄帖之文,故調此篇於其下面.并刪了原帖〔內容相同〕.

有很多人不知道,詩詞常識之名家談一套四冊,是應對工農兵和有興趣於詩的初入門者.即通俗版.
此書出版於風波以後,有些人因文革驚魂未定,總是革命前革命後的.浪漫主義,樂觀主義充斥.如王力先生之《詩詞格律》,我就曾在本網對此有所品評,記得其中一則是:〔大意〕王力說不是近體詩就是古風.我問:若如此,其一生為古風所作的研究,統計,韻對,句式平仄說明,所為何來?我自己不敢寫古風,但我明白知道王力說了真正古風不入律,三平調,下三仄,平仄平,仄平仄...是古風基本格式...因此并提出彷古風和入律古風的概念.而彷古風亦要盡量避律句.
但我同情王力及其他先生,他們沒有死於非命,亦是從牛棚僥倖留存下來,幾無例外.驚魂未定是可以理解的.而文革中的最大大事就是為工農兵服務.因此這套小冊子是為工農兵服務的.盡量從大而廣的方面出發,并不糾纏少數或奇僻.
因此想在詩理論有所成者,或想對王力先生深入了解其詩理論者.應以《漢語詩律學》為主,旁及古代漢語,中國音韻學,要找字之古今音,還有專門字典.其著作一千多萬字,涵及似乎所有文字學範疇.被四十多國翻譯出版.北京大學「王力文庫」收藏王力的14架藏書,供語言學專業教師參閱.〔不對外開放〕我一北大朋友在校時都無緣一入.
《漢語詩律學》全書828頁,而《詩詞格律》只182頁.10萬字.雖兩者都是32開本,但詩律學是大32開本,63萬字. 
就平平平仄仄,改成平平仄平仄.《漢過詩律學》是賦以’平仄特殊形式’之子類.申義是:頭節上字以避免仄聲為原則.并有附註:《唐詩三百首》仄起五律之尾聯用:平平仄平仄,佔百分之四十八;仄平仄平仄,佔百分之二.而正統平平平仄仄,只佔百分之十四.

凡註:王力《漢過詩律學》之所以把此體〔子類〕及丑類定為特殊平仄形式〔二類都包涵五七律絕〕.是因為如上的統計說明在尾聯時,此變體比正體更加多人採用.王力認為用拗體并不適合,故用了”特殊平仄形式”.但在《詩詞格律》中,可能因為他不想讓初學者混亂,也不想初學者以僻蓋全,故介紹很少,而用語肯定:必須用平聲,不再是可平可仄了.并也只是籠統稱之為特定的一種平仄格式.
但在《漢過詩律學》一書,卻既舉例,又分析,甚至列出百分比.可見王力并非不知道此案例.
我有一個自卑思想,就是在對名人提出疑惑時,首先會想到此問題是否通俗或乖僻.若通俗我就不會責疑,而是找出其中道理.好像對王力的這些問題,根本是任何人都想到的,經過幾十年,他會沒有發現嗎?原來,很多東西人家已經說明了,只是吾輩自以為是.
審示法律文件有句話:魔鬼在細節中.
或者在附件中.
通俗讀物不能以理論書用之,此是一般人都了解的.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關於入聲代作平聲及其他詩理論之抄書

文章李凡 » 2013-08-15 10:21 AM

抄林正三【詩學概要】一段:
特拗之例
另外有兩種「特拗」之例,分別說明於下:
                       ※◆
一:將七言定式「仄仄平平平仄仄」改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
或五言定式「平平平仄仄」改成「平平仄平仄」。
此種句式,稱之為「單拗」或「特拗」。前人詩中屢屢見之,故與其謂之拗,毋寧稱做另一種「定式」更為恰當。如(拗處以紅字標誌之):

明朝望鄉處,應見隴頭梅。(宋之問:大庾嶺北驛)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
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風雨病相如。(李商隱:寄令狐郎中)
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杜牧:金谷園)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杜甫:先主廟首聯)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杜甫:武侯祠)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秦韜玉:貧女)

此例句法,幾已成為詩人之一種風尚,可以表現出詩之高古,例子之多不勝枚舉。唯應注意者,即此種句式之頂節第一字,應避免用仄聲字為原則,蓋一用仄聲字,則又形成頭節亦犯孤平之病,然亦非絕對。如:

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杜甫:登岳陽樓首聯)
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過故人莊首聯)
洗流水,餘響入霜鐘。(李白:聽蜀僧濬彈琴次聯)
一枝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貢性之:湧金門見柳)〔凡按:此聯紅色依原文〕

等等,唯初學仍以盡量避免為宜。
〔凡按:紅色原文已有,藍色我所加.此與王力之【漢語詩律學】意見相同.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關於入聲代作平聲及其他詩理論之抄書

文章李凡 » 2013-08-15 10:31 AM

為了支持上帖林正三先生意見.我轉了在另一帖自己文章.如下:
viewtopic.php?f=6&t=24481&start=55

南山子 寫:近體聲調譜只二對,依譜推之,只「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句,若作「仄仄仄平仄仄平」時,始為孤平。
憶山子嘗言:韻腳句,除韻腳外,單著一平聲字者,為孤平。

修正如上~


山子兄此言足矣.其實犯孤平只有仄仄仄平仄仄平或仄平仄仄平.
其他單平句者,是出律或拗句而非孤平.
必須先檢討一下:我原先以為仄仄平仄平,是出律.按王力觀點,這是錯的.
因王力先生明確指出:像孟浩然...八月水平,那也是另一種拗句,不是孤平.
〔見詩詞格律31頁之註譯1.而【漢語詩律學】更詳細〕

〔王力【漢語詩律學】90-91頁/1958年版〕:
原因是;有些詩人有時候不甘受律句平仄的拘束,或故意求取高古的格調,也喜歡在節奏點用拗.例如:
...
二月水清,家家春鳥鳴.〔孟浩然〕
...
城西生事微,烏皮几在還思歸.〔杜甫〕
〔凡註:共舉九例〕
同時指出:這些...不是律句正則;它們極近似古風式律詩,...初學者...決不能因為弄錯了平仄而以此為口實.〔好明顯,王力亦因恐有人借此逞口舌而予附註,不幸言中.〕
---

在同一章又指出:三平調是古體詩的標準...近體詩應該極力避免.杜甫和高適喜歡用古詩平仄來做律詩,所以他們的 A 式律多變例.〔A式即如杜甫:主人為卜塘幽.〕
...
此章還有其他拗之論述.上面所加粗字者,是原文所加.我發覺王力先生用字極慎重:基本上只是提出要極力避免,而沒有說絕不可以.此或者就是有了好的詩意,連平仄都可以不要的.

我想還有一點:即是最好的詩人,也有可能犯錯.而排版抄錄,更有可能出錯.用極少數例證明律則有虧,并不明智.〔李白靜夜思,只二十字,就有幾個版本,見本網另帖.〕
而且我發現,大部分人都與我一樣,把如:仄仄平仄平,當成出律了.在王力的書裡對主要的詩人愛用的拗句〔事實上是古風體平仄〕是說明了一些的.此或者是王力和學生只找到兩例孤平的原因.
必須說明的是:王力在兩例提出後,馬上補了一句:即使我們有所遺漏,但是,犯孤平少到幾乎找不著的程度,已經足以證明它是詩人們極力避忌的一種形式.〔參看附註三.〕

這可能是很多讀者的盲點:都不讀附註.
在附註中,王力先生舉了很多我們以為是犯孤平,而他認為是拗句的例.如:幾個人的〔請〕字應讀平,相,燈字應讀仄....姚合:每月請錢共客分,...還有北地南地之方言..

最近因得閑,思量著,怎地我都懷疑了,王力與其學生能不疑嗎?...人,只能懷疑自己,切莫太多懷疑他人,尤其名家.
我隱約感覺到:王力先生是把有意以古體平仄用於律絕者,排除在律則外或作出可解讀的理由.而非單純以孤平,出律應之.其中平仄異音更有借音之辯... 
讀王力或其他大家,附註很重要.
也要注意一點:通俗本與理論本是不能等同的.通俗本只能指出大部分者,而避開了小部分.
【漢語詩律學】是理論本,【詩詞格律】是通俗本.
有志於理論者,千萬不能在通俗本徘徊.

〔凡2013.7.15按:我有一個感覺,王力把一些東西在通俗本放於注解,或理論本放於附註,并非無因.而是認為此種拗雖有前例但無須推廣.但要避免別人口舌〔王力用口實,正面指出:初學者...決不能因為弄錯了平仄而以此為口實.〕.故有文留之,惟文而不顯...在我看到了通俗本的肯定字句,而理論本的〔避免〕論述後.我有此臆測.此只臆測,未必真,亦無關他人事.〔有好的詩意,連平仄都可以不要〔大意〕.此是曹雪芹借黛玉說的.亦是詩家一致同意的.因此王力以肯定的語氣,只出現於針對初學者的【詩詞格律】.而對於詩理論的【漢語詩律學】則只是說要避免,〕
另:我亦發現:王力的犯孤平與我們理解的犯孤平有偏差:王力的犯孤平是不包括有意以古風入律而成為風尚的句同時可能亦有與今日不同解釋的借音:如尚.還有一些在平水韻與切詣廣韻平仄有分別的字,甚至考慮個別人的方言/如此人同一字在多首皆與正統韻書不同...〔王力在附註中指出:有些字的聲韻,唐代和六朝以前稍有不同.并評論了〔殘照小語〕他摘錄的文章.〕

當然我至今都認為王力的〔犯孤平〕定義并不嚴謹.他不曾改此定義〔理科對定理定律是不可有任何瑕疵的,文科似乎不同〕.
但記得他後來指出;孤平只在「仄仄仄平仄仄平」及「仄平仄仄平」.與山子兄同.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39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