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仗義不微的勇者

此地歡迎古典詩詞新秀發表初學作品﹐請多加油!

版主: 李德儒, 一善

敬仗義不微的勇者

文章潺蟬 » 2013-07-25 12:01 PM

未撥雲開日竟藏,羔羊從此敢驅狼。
平原走過沙輕易,孤樹昂來雨倍嘗。
草木風中一見骨,身名利下多無剛。
人非入世生香舍,自是由君綻此芳。
蟬靜蟬鳴林漸晚,江枯江湧石不休
潺蟬
會員
 
文章: 254
註冊時間: 2012-07-02 09:01 AM

Re: 敬仗義不微的勇者

文章楚狂 » 2013-07-25 12:19 PM

潺蟬 寫:未撥雲開日竟藏,羔羊從此敢驅狼。
平原走過沙輕易,孤樹昂來雨倍嘗。
草木風中一見骨,身名利下無剛。
人非入世生香舍,自是由君綻此芳。

頸聯出句用「下三仄」(一見骨),乃「七言仄起出句拗第五字」,仍合律;
但若對句用「下三平」(多無剛)去對「下三仄」(或詞長以為是「救」),則出律。
「下三平」是古風,不用在「近體詩」裏;若用在近體詩裏,當有特殊原因。
雖然《唐詩三百首》收有一首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頸聯:「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以「下三仄」對「下三平」,係帶有古風的五律,五律近古,唐人偶為,今人不用;若非特殊因素或體裁,用則違律。

另,若有人來嚴求「羊、昂、香」三字犯韻,笑笑即可。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敬仗義不微的勇者

文章李廷玉 » 2013-07-25 12:43 PM

請教 楚版 「潭影空人心」之空 可否作閒字解 去讀 盼聆 教
潺蟬詞長 恕罪則箇
廷玉一揖
李廷玉
會員
 
文章: 1326
註冊時間: 2012-08-18 01:16 PM

Re: 敬仗義不微的勇者

文章楚狂 » 2013-07-25 01:04 PM

李廷玉 寫:請教 楚版 「潭影空人心」之空 可否作閒字解 去讀 盼聆 教
潺蟬詞長 恕罪則箇
廷玉一揖

《康熙字典》解「空」字去讀時曰「虛、缺」,準此,理當可解作「虛」,謂「虛空」一切之謂。
清人李汝襄持此詩例論「三平三仄對用式」,見《廣聲調譜》。
台灣師範大學邱燮友教授謂此聯是「倒裝句」,意即「鳥性悅山光,人心空潭影」,→「悅」字做動詞「喜愛」,「空」曰潭影使人心「覺空明」。此一說可參考。
即便不是「倒裝句」,亦可解釋得通。

不過康熙帝的《佩文韻府》,收「空人心」之「空」可去讀,亦可參考。
另,宋‧黃庭堅〈次韻吳宣義三徑懷友〉詩前八句
佳眠未知曉,屋角聞晴哢。萬事頗忘懷,猶牽故人夢。
采蘭秋蓬深,汲井短綆凍。起看冥飛鴻,乃見天宇

以此觀來,「空」字要做去讀解,其實亦無不可。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敬仗義不微的勇者

文章李廷玉 » 2013-07-25 01:18 PM

拜謝解惑
稽首為禮
李廷玉
會員
 
文章: 1326
註冊時間: 2012-08-18 01:16 PM

Re: 敬仗義不微的勇者

文章潺蟬 » 2013-07-25 04:42 PM

楚狂 寫:
潺蟬 寫:未撥雲開日竟藏,羔羊從此敢驅狼。
平原走過沙輕易,孤樹昂來雨倍嘗。
草木風中一見骨,身名利下無剛。
人非入世生香舍,自是由君綻此芳。

頸聯出句用「下三仄」(一見骨),乃「七言仄起出句拗第五字」,仍合律;
但若對句用「下三平」(多無剛)去對「下三仄」(或詞長以為是「救」),則出律。
「下三平」是古風,不用在「近體詩」裏;若用在近體詩裏,當有特殊原因。
雖然《唐詩三百首》收有一首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頸聯:「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以「下三仄」對「下三平」,係帶有古風的五律,五律近古,唐人偶為,今人不用;若非特殊因素或體裁,用則違律。

另,若有人來嚴求「羊、昂、香」三字犯韻,笑笑即可。




頸聯中的"多"字本欲用"更"、"俱"以合平仄,惟覺"更"與"俱"似乎太過,畢竟當世仍有不少人不輕屈利字之下(在下所寫的仗義者便是其中)。填"多"字無關抝救,只因合意。倒是孤陋寡聞,不曾得知"犯韻"一事。雖想過非韻腳處用同韻字,或有不妥,卻未加詳查。多謝楚狂詞長指點。
蟬靜蟬鳴林漸晚,江枯江湧石不休
潺蟬
會員
 
文章: 254
註冊時間: 2012-07-02 09:01 AM

Re: 敬仗義不微的勇者

文章小發 » 2013-07-25 06:06 PM

俱字是平聲,於律亦不合。
此處可用辭彙不少,細細推敲當有合意之字。
如,總、遂、半、竟、漫‧‧‧
或可參考一二。
潮聲聽不盡,縹緲在雲端。
小發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032
註冊時間: 2002-02-24 10:15 PM
來自: 守一書齋

Re: 敬仗義不微的勇者

文章楚狂 » 2013-07-26 08:56 AM

潺蟬 寫: 頸聯中的"多"字本欲用"更"、"俱"以合平仄,惟覺"更"與"俱"似乎太過,畢竟當世仍有不少人不輕屈利字之下(在下所寫的仗義者便是其中)。填"多"字無關抝救,只因合意。
倒是孤陋寡聞,不曾得知"犯韻"一事。雖想過非韻腳處用同韻字,或有不妥,卻未加詳查。多謝楚狂詞長指點。

唐人對於近體詩「句中用字」與「韻腳」是否同在一部,不認為是大事。
現代有某些詩社或論述,將所謂「犯韻」懸為厲禁,聽聽就好;不在其中,該社嚴肅子弟的戒令,於外人無涉。

引用曾在別帖發表的統計,敬請參考:
楚狂 寫: 「犯韻」一說忒無謂也。
後來的人過度解讀沈約「四聲八病」之說所致,且沈約此說,在提出時即已被鍾嶸批評。
宋‧嚴羽更在《滄浪詩話‧詩體》裏提到:「作詩正不必拘此,弊法不足據也」。
(宋‧嚴羽《滄浪詩話》全文有電子版,請自行搜索;並查找前引文句。)

故不必抱殘守缺,或跟著人云亦云。
一本《唐詩三百首》裏收錄的近體詩,要找到所謂「犯韻」的作品,不是一例、兩例,如:
首字犯韻的就至少有七首
次字犯韻的就至少有五首
第三字犯韻的至少有四首
第四字犯韻的至少有五首
第五字犯韻的至少有四首
第六字犯韻的至少有七首

且犯韻的都是「名家」,如老杜。
若再論一部《全唐詩》中相關詩例,那就更不勝枚舉。
(以上統計數例若有誤,是某在幼稚園時算術沒學好,敬請斧正,謝謝!)

坊間有各種版本、各名家註譯、解釋的《唐詩三百首》,可取一本來仔細統計,便可知道唐人對於有關「犯韻」是否避之唯恐不及。
舉一個《唐詩三百首》中的七律例子,同一句中用了兩個與韻腳同一韻部的字,各在七言句的第二字、第六字(故與字的位置無關連),均可以做為重要佐證:
唐‧溫庭筠〈蘇武廟〉(下平一先韻)→「邊、天」兩字符合所謂的「犯韻」定義。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雲雁斷胡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迴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個人認為不是什麼大事,或是大忌諱,故云:「若有人來嚴求『羊、昂、香』三字犯韻,笑笑即可。」不用跟他辯,各家所讀詩例數目、認知各有不同,修為在各人(或「個人」)。
但學詩者,剛開始能避就避,以求「鍊字」,知道有此一說即可。
寫多了,詩為心之詠歎,自然就是美。

但,
若要加入該詩社,既認同便守其規。
且若有詩社懸賞徵詩或參加詩詞競賽,看在「獎金」面子下,假裝避一下是可以的。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敬仗義不微的勇者

文章潺蟬 » 2013-07-29 12:01 PM

小發 寫:俱字是平聲,於律亦不合。
此處可用辭彙不少,細細推敲當有合意之字。
如,總、遂、半、竟、漫‧‧‧
或可參考一二。


多謝指正。竊以為"如、總、遂、半、竟"等未若"更"字合意。再三思量之後,今覺"卒"字合律合意,亦合對仗之格。
蟬靜蟬鳴林漸晚,江枯江湧石不休
潺蟬
會員
 
文章: 254
註冊時間: 2012-07-02 09:01 AM


回到 新秀鍛鍊場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