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Re: 夏至

文章醉雨 » 2013-07-10 05:02 PM

多謝龍文詞長的解說。

以下淺見沒有針對,怕詞長誤會,先聲明。

單以吳體為例,歷代諸家人言人殊,各有所觀,可惜並無共識作結;雅集中多年來亦有數篇論述可以參閱。

參看諸多言論,醉雨的理解是:
1.詩的起源來自民歌,可參考詩經、楚辭、漢樂府,字句章意樸直為多;
2.詩樂漸趨分離後,一方面需要粉飾雕琢,一方面需要找尋自有的韻律,漸成六朝之論變;
3.初唐大約總結了前面的經驗,讓詩的創作有一個比較教接近完美的規律,亦即近體詩;
4.杜甫詩作的偉大處,不僅在創作的量與所謂詩史的部份,更重要是他在文字與音韻格律兩者不止依循既有軌跡,更擁有及勇於實驗和創新的精神;吳體不過其一而已;

以上淺述,當然包涵諸多學者從各不同角度的鑽研,無法在此詳舉,綜觀後世詞曲的體變以及現代新詩自五四以來的詩的走向等等論述,醉雨唯一的私論是:只有勇於接受不同的創新與實驗,才有產生佳作的可能。

新詩的問題是沒有創出一個可以依循的規律,
舊詩的問題是走不出前人的途徑?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夏至

文章冬夏 » 2013-07-10 10:27 PM

以下純屬自己對吴體的一些想法。
既然是吴體,還是擺脱不了和吴歌的關系。
而且古代的詩詞也都是可以唱的。我想吴體的唱法應該和吴歌没什麼區别。
古代不把民俗小調列為正尊。所以杜甫寫吴體會說戲作,强作。
為什麼杜甫的19首才叫吴體呢?因為只有他這樣熟知格律和拗救的人才能在吴歌的基礎上,把格律詩的拗救又發揮到極致。只有達到很高境界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吴體內在的美。所以吴體又區别於吴歌,它不叫吴歌,叫吴體了。
因此我覺得吴體是吴歌的基調加上拗救的形式,感覺是升華了的吴歌。就象是武術中,普通的招式加上習練“心經”吧。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冬夏
會員
 
文章: 1762
註冊時間: 2012-03-12 04:32 PM

Re: 夏至

文章龍文鴛侶 » 2013-07-10 11:15 PM

感謝兩位兄長的理解。

所謂吳體,其實並非杜甫先生所創造。而是杜甫之前就有的,很活躍的。只不過,因為流行於民間,而不是流行於士大夫之間,因為其俚俗性,所以,為士大夫所不屑為。

龍文小時候曾經得到過一本關於唐代諧趣詩、雜言詩的選本。類似于此。可惜此書早遺失了。

而杜甫此時寫作此時,我認為確實是勉強為之。並非以此為樂,以為正宗者。當然,這所謂吳體,其實其蛻變於民間的民歌,民間所采的風詩。後來文人詩歌發展了起來,而將民歌體式從此埋沒于民間。而後來,格律論創造了,格律詩大量發展了,那麼俚俗的五吳體,也就越發為文人所不齒。

而杜甫先生偶爾勉強一為之,還是顯示其巨大的功力。但後人不斷學杜,往往只是學習到了杜甫的皮毛。比如江西派,就是號稱學杜,但實際上,都有極大的局限性和方向性的錯誤決定的。

所以,我認為所謂並非專指所謂“拗律”者。很多人以為故意來幾個三連平,三連仄,孤平之類,就是所謂吳體了。這顯然就是皮相之論了。律體本身講究的內在文字上的文從字順,連這個都不講究了,怎麼可能憑幾個拗啊,就形容為吳體。這是在是不嚴肅的創作態度。
龍文鴛侶
會員
 
文章: 400
註冊時間: 2005-11-18 06:34 PM
來自: 上海

Re: 夏至

文章醉雨 » 2013-07-11 12:10 AM

再謝過龍文詞長,也謝謝冬夏詞長提供想法。

醉雨只是單純的聯想:
屈原依楚調作九歌;老杜皮陸以吳歌作吳體詩;劉禹錫等也以竹枝調留下不少竹枝詞;這其中是否具有某些關聯之處?
譬如客家山歌現今尚可耳聞,假設某甲也依調作了數首詩詞,來日某甲成了知名詩人,後人對某甲遺作的研討想必亦如此罷?
畢竟音律已失,所有推測就只是推測,無所謂對錯,譬如多數詞曲,只能依律填就,真要依原曲調唱起來究竟協不協調亦難說。但就算如此,也不能輕易抹煞今人在詞曲文字創作上的延伸意涵。
舉吳體詩來比喻,此後再無人嘗試,它直接就是個死亡的文體;若不然,會不會因此發展出些甚麼恐難意料。吳體如是,舊詩亦如是。
我們想做的,不會只是鸚鵡學舌吧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夏至

文章醉雨 » 2013-07-11 12:45 AM

簡而言之,醉雨讀杜詩,不只佩服他在聲調與文字上的成就,更欽佩的是他在實驗與創作上的用心之苦。杜詩如是,其他任何藝術亦如是。 :-D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夏至

文章醉雨 » 2013-07-18 11:16 PM

龍文鴛侶 寫:這是針對你的(楚狂詞長)以下的原話的:

出句,除首句入韻外,概與「孤平」無關。【龍文注:這是誤導!首句之外,雙數句都必須講究,防止孤平。】
因此,戴金生詞長和詩第三句,「令」字無論平讀、仄讀(先不問「令」字做動詞用如何讀),該句「人」字從來不與「孤平」有關。建議把王力有關「孤平」論述及「句型」再仔細讀一遍,且要讀通。
【龍文注: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一書,正是在下初中時候就開始研讀的格律書。龍文對於格律的掌握,自信不會比一般人差。但是龍文講究的是要追求更加流暢。而不會像某些人一樣,一竅不通,就大搞什麽吳體。讀起來蹩腳死了。】



先生沒弄懂【出句】一詞何指,何苦誣我?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夏至

文章楚狂 » 2013-07-19 01:04 PM

醉雨 寫:
龍文鴛侶 寫:這是針對你的(楚狂詞長)以下的原話的:

出句,除首句入韻外,概與「孤平」無關。【龍文注:這是誤導!首句之外,雙數句都必須講究,防止孤平。】
因此,戴金生詞長和詩第三句,「令」字無論平讀、仄讀(先不問「令」字做動詞用如何讀),該句「人」字從來不與「孤平」有關。建議把王力有關「孤平」論述及「句型」再仔細讀一遍,且要讀通。
【龍文注: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一書,正是在下初中時候就開始研讀的格律書。龍文對於格律的掌握,自信不會比一般人差。但是龍文講究的是要追求更加流暢。而不會像某些人一樣,一竅不通,就大搞什麽吳體。讀起來蹩腳死了。】


先生沒弄懂【出句】一詞何指,何苦誣我?

那是中國教育體制所犯的「錯」,沒把學生教會國學基本常識;亦可歸罪「文革」把國學給「革」斃了。
不然,就是王力《詩詞格律》所犯的「疏失」,寫得讓讀者看了還是沒讀懂。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夏至

文章楚狂 » 2013-07-19 01:18 PM

台灣的國學基礎教育,最起碼的要求是在「吟風詠月」時不會跳Tone寫錯別字做「湧」;出社會丟了書本,那是個人修為。
至於寫了一個錯別字,還得再花數倍的篇幅來遮飾,跟圓謊亦相去無幾。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夏至

文章練習生 » 2013-07-19 03:47 PM

楚狂 寫:台灣的國學基礎教育,最起碼的要求是在「吟風詠月」時不會跳Tone寫錯別字做「湧」;出社會丟了書本,那是個人修為。
至於寫了一個錯別字,還得再花數倍的篇幅來遮飾,跟圓謊亦相去無幾。

凡為先生者當適可而止,犯不著落入[相諍毋認輸]的地步,
記得先賢嘗言: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彼將發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故凡訐人之短,攻發人之陰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責善。況乎詩學感人者深,而興觀之義大矣, 當不是批風抹月小蟲秋吟可同日矣,晚之所以饒舌多言,實不希望本壇也步入世界.天下之鑑,讓晚再少一去處流連,若語有得罪尚祈海涵.
練習生
會員
 
文章: 509
註冊時間: 2007-04-25 09:50 AM

Re: 夏至

文章楚狂 » 2013-07-19 05:29 PM

練習生 寫: 凡為先生者當適可而止,犯不著落入[相諍毋認輸]的地步,
記得先賢嘗言: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彼將發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故凡訐人之短,攻發人之陰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責善。況乎詩學感人者深,而興觀之義大矣, 當不是批風抹月小蟲秋吟可同日矣,晚之所以饒舌多言,實不希望本壇也步入世界.天下之鑑,讓晚再少一去處流連,若語有得罪尚祈海涵.

多謝練習生詞長賜言。

以下發言不代表雅集:
任何人來此發表詩詞、文章、論述,雅集管理人員及版主,應當是竭誠歡迎的。
若有人自詡精研格律而來數落雅集版中多「犯韻、複韻、夾平很多小毛病一大堆」,歡迎提供證據,以便前往欣賞奇文;以及找出為何無人規勸的原因。(兩次催請敦促,偏偏又不肯提供證據。)
(基本上,琳恩女史在【七絕】回帖不寫那個「尾巴」刺人,不會有上一帖。)
台灣要加油?或台灣詩壇要努力與否?輪得到一個自詡精研格律而「糾字落韻」與錯解「孤平」的人來說嘴?
台灣面積雖小,不要以為台灣無人。

關於個人,我發表的詩、文或回覆,要看不看,悉聽諸位尊便。要引經據典討論,言之有物,開大門歡迎。
若欺上門來攪鬧或學潑婦罵門,當旁徵博引駁得彼人啞口無言、拾齒而逃。
我家雖是賣陳醋的,不過有個原則:「絕不粗口詈人。」
循此,一切太平。

若要責我修身養性,我這鄙夫野人從來不是「中華民國道德重整運動協會」的會員。
謝謝。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夏至

文章練習生 » 2013-07-20 01:33 AM

楚狂 寫:
練習生 寫: 凡為先生者當適可而止,犯不著落入[相諍毋認輸]的地步,
記得先賢嘗言: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怒,乃為善耳。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彼將發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故凡訐人之短,攻發人之陰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責善。況乎詩學感人者深,而興觀之義大矣, 當不是批風抹月小蟲秋吟可同日矣,晚之所以饒舌多言,實不希望本壇也步入世界.天下之鑑,讓晚再少一去處流連,若語有得罪尚祈海涵.

多謝練習生詞長賜言。

以下發言不代表雅集:
任何人來此發表詩詞、文章、論述,雅集管理人員及版主,應當是竭誠歡迎的。
若有人自詡精研格律而來數落雅集版中多「犯韻、複韻、夾平很多小毛病一大堆」,歡迎提供證據,以便前往欣賞奇文;以及找出為何無人規勸的原因。(兩次催請敦促,偏偏又不肯提供證據。)
(基本上,琳恩女史在【七絕】回帖不寫那個「尾巴」刺人,不會有上一帖。)
台灣要加油?或台灣詩壇要努力與否?輪得到一個自詡精研格律而「糾字落韻」與錯解「孤平」的人來說嘴?
台灣面積雖小,不要以為台灣無人。

關於個人,我發表的詩、文或回覆,要看不看,悉聽諸位尊便。要引經據典討論,言之有物,開大門歡迎。
若欺上門來攪鬧或學潑婦罵門,當旁徵博引駁得彼人啞口無言、拾齒而逃。
我家雖是賣陳醋的,不過有個原則:「絕不粗口詈人。」
循此,一切太平。

若要責我修身養性,我這鄙夫野人從來不是「中華民國道德重整運動協會」的會員。
謝謝。

呵呵感覺您是捍衛者,這社會也是真的需要如詞長此輩真情人士,然溫柔敦厚乃詩教矣,不可不察.由此晚武斷的指出汝絕非從事教職工作者,否則您的學生挫折容忍力當比一般人強,所謂不知者無罪,識者有深淺,所以當自以為是,結果竟不是時,這就有賴詞長善心指引啦,剛好汝指名的女史有兩則回帖,其一梅汁苦瓜以為出律,殊不知變格,反倒是西螺休息站回帖格律有訛,這足見[台灣要加油]此言出之無心,楚兄既有熱忱,何不也溫柔敦厚指引迷津,相信您的善意當能使人坐沐春風.晚不及兄者惟熱忱,佩服兄雖千萬人吾往矣之精神.頓首
練習生
會員
 
文章: 509
註冊時間: 2007-04-25 09:50 A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1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