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屈原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懷屈原

文章醉雨 » 2013-06-10 05:07 PM

【懷屈原】
千年徒負直臣名,偏信人心覺似酲。
江畔而今誰願醒,依稀漁父嘯歌聲。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懷屈原

文章醉雨 » 2013-06-10 09:53 PM

【懷屈原】
救亡啟無經國策,誰知天運竟歸秦。
悲懷不遂興邦願,賦作騷壇第一人。



公元前278年,秦國白起揮兵南下,攻破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死。若非秦國毀盟攻楚,未必如此罷...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懷屈原

文章楚狂 » 2013-06-10 10:16 PM

醉雨 寫:【懷屈原】
救亡啟無經國策,誰知天運竟歸秦。
悲懷不遂興邦願,賦作騷壇第一人。

首句格律自由了些。
無?

醉雨 寫:公元前278年,秦國白起揮兵南下,攻破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投汨羅江而死。若非秦國毀盟攻楚,未必如此罷...

歷史,從來沒有「假設」。
「假設」非歷史。

「歷史」重演,乃人性所致。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懷屈原

文章醉雨 » 2013-06-10 11:15 PM

救亡經國策,誰知天運竟歸秦。
悲懷不遂興邦願,賦作騷壇第一人。

出句下三仄,辭窮了。
史筆無情,詩筆唯情,發發牢騷罷了 :roll:
再謝過楚狂詞長,免我誤導別人!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懷屈原

文章楚狂 » 2013-06-11 08:43 AM

醉雨 寫:救亡經國策,誰知天運竟歸秦。
悲懷不遂興邦願,賦作騷壇第一人。

出句下三仄,辭窮了。
史筆無情,詩筆唯情,發發牢騷罷了 :roll:
再謝過楚狂詞長,免我誤導別人!

稱「出句」者,一聯之起句(上聯,單數句),相對於「出句」即為「落句、對句」(雙數句)。
原詩、及改後,均未見到「下三仄」(一句之末三字,連用三個仄聲字收尾)。
若指首句「經國策」之「經」仄讀入【去聲25徑】韻,只做「經緯、織經」解,不做「經國」之動詞「經」用。

且,
「下三仄」不是什麼大問題,唐、宋詩家之近體詩多用;如:
五律:
老杜〈春宿左省〉頷聯:「星臨萬戶動,月傍九宵多。」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頷聯:「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七律:
老杜〈詠懷古跡〉五首其二頷聯:「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末聯:「朝罷須裁五色詔,珮聲歸向鳳池頭。」

故,下三仄,用在近體詩律中不是什麼大問題;可視做「拗句」→五言平起出句拗第三字、或七言仄起出句拗第五字,對句第三字(五言詩)、第五字(七言詩)不用易平救轉,仍視為合律;以避免「落句」下三平(此為「古風」聲調,反不合律)。→故於此例中,「下三仄」為「單拗」句法。→可參考前舉老杜、王維五律、七律例句,「出句」用下三仄,對句末三字聲調仍做「仄平平」使合律。
兩人都是曠世名家,用「下三仄」豈是一時筆滑、不經意出律?然後「流出」至今,還被選入《唐詩三百首》?


再,原詩第二首首句「原作」:「救亡啟無經國策」聲調為:仄平仄平平仄仄;
改後首句「救亡寧無經國策」聲調為:仄平平平平仄仄」
兩句聲調皆過於自由


另,
律者,法也。韻者,和也。亂法錯韻,不文。
近體詩之聲調格律,及用韻準則,非憑一己所好、強解、詭辯,橫柴入灶。
莫學某些不讀古籍好為狡詞,古音今讀錯韻且黯於自見而自詡為一家之謬誤,積重必難返。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懷屈原

文章醉雨 » 2013-06-11 02:06 PM

楚狂 寫:
醉雨 寫:救亡無經國策,誰知天運竟歸秦。
悲懷不遂興邦願,賦作騷壇第一人。

首句「原作」:「救亡啟無經國策」聲調為:仄平仄平平仄仄;
改後首句「救亡寧無經國策」聲調為:仄平平平平仄仄」
兩句聲調皆過於自由

亡字無論今音古韻皆只平聲獨用,但它是我幾個死穴之一,就算注音鍵盤只能以第二聲鍵出,還是會無意識的認定它是仄聲字;不知道其他人有無類似經驗,或真是我不夠認真?這話純係自首,無關辯解 :oops:


詩不厭改,期能達意!再求 楚狂詞長鞭策 :roll:

惜誦應知王不聽,懷沙寧願效波臣。
悲懷莫遂興邦願,賦作騷壇第一人。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懷屈原

文章李凡 » 2013-06-11 03:02 PM

亡字無論今音古韻皆只平聲獨用,但它是我幾個死穴之一,就算注音鍵盤只能以第二聲鍵出,還是會無意識的認定它是仄聲字;不知道其他人有無類似經驗,或真是我不夠認真?這話純係自首,無關辯解 :oops:


詩不厭改,期能達意!再求 楚狂詞長鞭策 :roll:

惜誦應知王不聽,懷沙寧願效波臣。
悲懷莫遂興邦願,賦作騷壇第一人。[/quote]
---------
亡,古通忘,或者因此誤會了.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懷屈原

文章李凡 » 2013-06-11 03:23 PM

醉雨 寫:【懷屈原】
千年徒負直臣名,偏信人心覺似酲。
江畔而今誰願醒,依稀漁父嘯歌聲。


維權拱衛認浮名,滷肉蛋黃淳美酲.
水下於今食無味,靈均堪屈賽舟聲.
最後由 李凡 於 2013-06-11 08:15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懷屈原

文章醉雨 » 2013-06-11 05:01 PM

李凡 寫:亡,古通忘,或者因此誤會了.


或許吧,有些陋習終身難移?

謝詞長和詩
水下於今食無味,頗耐咀嚼 :-D
醉雨
會員
 
文章: 1490
註冊時間: 2002-02-26 06:02 PM
來自: 台北市

Re: 懷屈原

文章李凡 » 2013-06-13 11:51 AM

歷史沒有如果,但詠史詩卻最愛如果.若無如果,則詠史詩將千篇一律.詠史是個人的見解,不是歷史的重復.
周公東征流言日,王莽禮賢下士時.倘若當年身先死,一生真偽有誰知.〔此詩版本很多,但都不合律,主要是:身先死,改身已死,則可,但已大失先所傳達的本性.此詩指出詠史詩的方向.〕
平凡丹藥維他命;
薄命紅顏怨李凡.
李凡
會員
 
文章: 5043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58 PM

Re: 懷屈原 另意和二首

文章冬夏 » 2013-06-13 04:34 PM

另意和二首:

依稀還唱屈公名,一夜淸風幾味酲?
沈醉又期蝴蝶夢,行舟已忘楚歌聲。

千載河山成一統,楚歌唱晚命歸秦。
若然君政遂民願,寧願騷壇無屈人。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冬夏
會員
 
文章: 1763
註冊時間: 2012-03-12 04:32 PM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1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