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山中即事
鼠刺鴨椿羞欲開,脊令打喚莫徘徊。
谿雲初暝人跡少,松吹疊翻山雨來。
割韭參差薦疏食,汲虹深淺淨浮埃。
蝶衣乍冷渾無礙,一枕南華養不材。
四年級 寫:鼠刺鴨椿羞欲開,脊令打喚莫徘徊。
谿雲初暝人(跡)少,松吹疊翻山雨來。
割韭參差薦疏食,汲虹深淺淨浮埃。
蝶衣乍冷渾無礙,一枕南華養不材。
楚狂 寫:四年級 寫:鼠刺鴨椿羞欲開,脊令打喚莫徘徊。
谿雲初暝人(跡)少,松吹疊翻山雨來。
割韭參差薦疏食,汲虹深淺淨浮埃。
蝶衣乍冷渾無礙,一枕南華養不材。
「跡」同「迹」,《廣韻》、《集韻》作「資昔切」,《平水韻》收入「入聲十一陌」;沒有疑義。
這種拗救法,唐、宋詩人常用。
藥樓先生《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 聲律的拗與救》P.135,講得很詳盡。
拗救方法,網路上、你常哈拉的那個X壇,多是人云亦云、語焉不詳、甚至以訛傳訛的,建議花錢買本 藥樓遺著,看個兩、三遍,任、督二脈可通。
唐、宋以來,詩例很多:
唐‧杜牧〈汴河阻凍〉
千里長河初凍時,玉珂瑤佩響參差。浮生卻似冰底水,日夜東流人不知。
唐‧岑參〈胡歌〉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宮錦醉纏頭。關西老將能苦戰,七十行兵仍未休。
唐‧劉禹錫〈和樂天題真娘墓〉
薝蔔林中黃土堆,羅襦繡黛已成灰。芳魂雖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開。
幡蓋向風疑舞袖,鏡燈臨曉似妝台。吳王嬌女墳相近,一片行雲應往來。
宋‧黃庭堅〈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其二
家在江東不繫懷,愛民憂國有從來。月斜汾沁催驛馬,雪暗岢嵐傳酒杯。
塞上金湯唯粟粒,胸中水鏡是人才。遙知更解青牛句,一寸功名心已灰。
金‧元好問〈出東平〉
老馬凌兢引席車,高城回首一長嗟。市聲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
潦倒本無明日計,往來空置六年家。東園花柳西湖水,剩著新詩到處誇。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Majestic-12 [Bot] 和 1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