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我不該用"落句"一詞.此處指所有"入韻句",通常概括首句.因此,也不宜說一三五不論.李雨 寫:多謝古董先生,您辛苦了!古董 寫:關於 仄仄仄平仄 吾亦以當救為佳。
總之,夾平才有救不救可言.
孤平乃大忌,無救不救可言,因為落句方用孤平一詞.
如此分類定義,簡潔而概括.
古董 寫:參考 網路古典詩詞雅集庚寅夏季徵詩結果報告 詩題:以現今氣候遽變等環保議題為主軸自由創作,題目請自訂。 七言絕句 不限韻。
右詞宗 賴欣陽 先生評 左十 萩荻 詞長《感時》
http://www.poetrys.org/phpbb/viewtopic. ... t=%ACK%ABB
維仁 寫:左十:萩荻
感時
夏雪紛飛冬日煎,全球旱澇更頻傳,願能求得女媧石,好為蒼生再補天。
右詞宗評:第三句失律,「女」字若不能用平聲而為拗句,應於下句第五字改為平聲救之。詩中憫天憂民之意顯然。「冬日煎」宜再推敲,「更」、「頻」二字於義犯重。
風雲 寫:若七言出句第五字該平而用仄,則宜於對句第五字改平聲以救之,然亦有不救者。
王力《漢語詩律學》稱此為「乙種拗」,云:「盡可能避免,否則盡可能補救。」,然「到了宋人,雖然對於乙種拗,漸多拗而不救,但仍有些詩人承受了唐人的衣缽,盡可能用救。」
由此可知,唐人對乙種拗是盡量避免或於下句救之,而宋人對此則較為寬鬆。
個人認同乙種拗盡量避免或盡可能補救,但若顧及詩意,找不到更適合的字替代,閒詠詩作亦可不救。(若是比賽作品則不妥)
http://www.poetrys.org/phpbb/viewtopic. ... ht=#141991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