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麻城景色斑,瑶池仙子复飞还。
红绡翻起千重浪,紫袂化为万座山。
蜀帝啼来兰蕊馥,南风吹卷水云闲。
我今吟破薛涛纸,梦里携君趣可攀。
周南 寫:四月麻城景色斑,瑶池仙子复飞还。
红绡翻起千重浪,紫袂化为万座山。
蜀帝啼来兰蕊馥,南风吹卷水云闲。
我今吟破薛涛纸,梦里携君趣可攀。
轉漢字正體:
四月麻城景色斑,瑤池仙子復飛還。
紅綃翻起千重浪,紫袂化為萬座山。
蜀帝啼來蘭蕊馥,南風吹卷水雲閑。
我今吟破薛濤紙,夢裏攜君趣可攀。
楚狂 寫:周南 寫:四月麻城景色斑,瑶池仙子复飞还。
红绡翻起千重浪,紫袂化为万座山。
蜀帝啼来兰蕊馥,南风吹卷水云闲。
我今吟破薛涛纸,梦里携君趣可攀。
轉漢字正體:
四月麻城景色斑,瑤池仙子復飛還。
紅綃翻起千重浪,紫袂化為萬座山。
蜀帝啼來蘭蕊馥,南風吹卷水雲閑。
我今吟破薛濤紙,夢裏攜君趣可攀。
試評:
單數句腳分別用「斑」、「浪」、「馥」、「紙」,分屬「上平15刪」、「去聲23漾」、「入聲1屋」、「上聲四紙」;平上去入四聲俱備,頗合老杜四聲遞用法。
頷聯:「紅綃翻起...,紫袂化為...。」
頸聯:「蜀帝吟來...,南風吹卷...。」
句形過於近似,「形+名+動」,單調而欠缺變化。
第四句「紫袂化為萬座山」,「為」字孤平。
另:
七句第五字「薛」歸入「入聲9屑」;平起出句無論「拗第五字」、或「拗第六字」、或「五六兩字同拗」,對句(落句)第五字(夢裏攜君趣可攀)宜「易平救轉」。
例:
拗第五字者: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拗第六字者:市聲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元好問〈出高平〉)
拗第五六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
不過,中國大陸自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後,詩法多已棄而不顧,鮮人知矣。
楚狂 寫:周南 寫:四月麻城景色斑,瑶池仙子复飞还。
红绡翻起千重浪,紫袂化为万座山。
蜀帝啼来兰蕊馥,南风吹卷水云闲。
我今吟破薛涛纸,梦里携君趣可攀。
轉漢字正體:
四月麻城景色斑,瑤池仙子復飛還。
紅綃翻起千重浪,紫袂化為萬座山。
蜀帝啼來蘭蕊馥,南風吹卷水雲閑。
我今吟破薛濤紙,夢裏攜君趣可攀。
試評:
單數句腳分別用「斑」、「浪」、「馥」、「紙」,分屬「上平15刪」、「去聲23漾」、「入聲1屋」、「上聲四紙」;平上去入四聲俱備,頗合老杜四聲遞用法。
頷聯:「紅綃翻起...,紫袂化為...。」
頸聯:「蜀帝吟來...,南風吹卷...。」
句形過於近似,「形+名+動」,單調而欠缺變化。
第四句「紫袂化為萬座山」,「為」字孤平。
另:
七句第五字「薛」歸入「入聲9屑」;平起出句無論「拗第五字」、或「拗第六字」、或「五六兩字同拗」,對句(落句)第五字(夢裏攜君趣可攀)宜「易平救轉」。
例:
拗第五字者: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拗第六字者:市聲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元好問〈出高平〉)
拗第五六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
不過,中國大陸自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後,詩法多已棄而不顧,鮮人知矣。
周南 寫:多謝楚狂老師指正。以後誠望多賜教。
楚狂 寫:
周南【七律】麻城龜峰杜鵑
四月麻城景色斑,瑤池仙子復飛還。
風翻紫袂千重浪,雨灑紅綃萬里山。(原:紅綃掀起千重浪,紫袂翻為萬座山。)
蜀帝新啼蘭蕊馥,湘簾漫卷水雲閑。(原:蜀帝啼來蘭蕊馥,南風吹卷水雲閑。)
我今吟破薛濤紙,夢趣共君應一般。(原:夢裏攜君趣可攀。改:夢裡同君應可攀。)
楚狂 寫:楚狂 寫:
周南【七律】麻城龜峰杜鵑
四月麻城景色斑,瑤池仙子復飛還。
風翻紫袂千重浪,雨灑紅綃萬里山。(原:紅綃掀起千重浪,紫袂翻為萬座山。)
蜀帝新啼蘭蕊馥,湘簾漫卷水雲閑。(原:蜀帝啼來蘭蕊馥,南風吹卷水雲閑。)
我今吟破薛濤紙,夢趣共君應一般。(原:夢裏攜君趣可攀。改:夢裡同君應可攀。)
頷聯:風翻紫袂千重浪,雨灑紅綃萬里山。
總覺得第四句「雨灑紅綃萬里山」語意不是很周全,忽然想到「國畫」山水畫法,再改如下:
周南【七律】麻城龜峰杜鵑
四月麻城景色斑,瑤池仙子復飛還。
風翻紫袂千重浪,雨擦紅綃萬縠山。(原:紅綃掀起千重浪,紫袂翻為萬座山。)
蜀帝新啼蘭蕊馥,湘簾漫卷水雲閑。(原:蜀帝啼來蘭蕊馥,南風吹卷水雲閑。)
我今吟破薛濤紙,夢趣共君應一般。(原:夢裏攜君趣可攀。改:夢裡同君應可攀。)
【註】
「擦」字入聲8黠
「縠」字入聲1屋,縐紗紋之意。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