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再悼東瀛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七律】再悼東瀛

文章楚狂 » 2011-03-25 11:12 AM

【七律】再悼東瀛

過眼繁華一霎傾,誓填滄海恨難平。
四鄰已赴荒波誤,內閣空談鉅變驚。
未拯流民墮惡道,應慚相國是閑卿。
厭聞魍魎同飢溺,義不義間皆妄名。


五句單拗
最後由 楚狂 於 2011-04-14 09:30 A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楚狂 » 2011-03-25 10:08 PM

忘了避諱,得罪人了。

抱歉!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江上風 » 2011-03-27 01:10 AM

五句單拗好像應該是仄平仄,確定是仄仄仄嗎?
江上風
會員
 
文章: 262
註冊時間: 2011-03-20 08:13 AM

文章楚狂 » 2011-03-28 09:48 AM

江上風 寫:五句單拗好像應該是仄平仄,確定是仄仄仄嗎?


七言「仄起出句」,其定式為「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依調譜應作「平聲」,如拗為「仄聲」,其「對句」(落句)可不救,仍合律。
其原因在於「對句」(落句)格律為「平平仄仄仄平平」其中第五字為「仄聲」,如救轉以換「平聲」則形成「下三平落腳」,為古體聲調;故「七言仄起出句」拗第五字為仄(出句為下三仄),對句(落句)仍可不救。

關於詳細論述,請見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有關〈聲律的拗與救〉。

曾有詩家認為「下三仄」不合律,但唐、宋近體詩裡多例,故從 藥樓。

藥樓 舉坡仙〈歧亭道上見梅花戲贈季常〉頸聯為例:
野店初嘗葉酒,江雲欲落豆稭灰。

另有王維〈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末聯:
朝罷須裁色詔,珮聲歸向鳳池頭。

樓穎〈西施〉七絕三、四句:
一去姑蘇復返,岸旁桃李為誰春。

請參考。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楚狂 » 2011-03-28 12:18 PM

江上風 寫:五句單拗好像應該是仄平仄,確定是仄仄仄嗎?


另:
七言「仄起出句」,其定式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於「腹節」兩字拗救。
一式如君所言,拗第六字(即五、六兩字平仄互換),對句第五字不救,以避免「下三平落腳」。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四〉首聯: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峽」字入聲17洽,河洛語可索得)
此體例極多,不一一列舉。

另一式即為上一樓所言,拗第五字成「下三仄」,對句第五字不救,同樣用以避免「下三平落腳」。

同樣為七言,「仄起落句」定式為「仄仄平平仄仄平」以入韻,若拗「第三字」為「仄」,為避免「第四字」形成「孤平」,當句第五字宜以平聲救轉。
如:杜甫〈九日〉首聯: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上樓。

「單拗」係本句自救,非僅限於一例一體。
最後由 楚狂 於 2011-03-28 07:5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樂齋 » 2011-03-28 03:12 PM

此論甚佳。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楚狂 » 2011-03-28 04:22 PM

樂齋 寫:此論甚佳。


皆 藥樓遺書體、例,不敢僭、竊!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江上風 » 2011-03-28 05:36 PM

感謝詳解, 彌足珍貴。
江上風
會員
 
文章: 262
註冊時間: 2011-03-20 08:13 AM

文章楚狂 » 2011-03-29 11:11 AM

近讀《元遺山詩集》,故多學「拗句」,隱隱然有欲罷不能之趣。
檢出一首,供 諸君品味:

元遺山〈獨峰楊氏幽居〉

村墟瀟灑帶新晴,落日千山一片青。世外衣冠存太樸,雲間雞犬亦長生。
清江兩岸多木,平地數峰畫屏。惆悵朝陽一茅屋,酒船茶竈負生平。

頸聯:七言平起出句拗第六字,對句第五字易平救轉。
七句:仄起單拗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文章字典迷 » 2011-04-05 09:44 PM

有本《元好問詩選》,199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在後記裡編者也談到遺山這種拗第六字的句法。編者引甪了許渾「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拗三、五字句式,對照說明詩人的創新之妙。字典小子不太敢拗句,總覺著詩老師會瞪眼皺眉頭。可是很喜歡拜讀詞長們這些分析的文章啊。
最後由 字典迷 於 2011-04-17 04:0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眾志堂前路。賈島詩在手。忽憶長安句。葉綠君知否。
字典迷
會員
 
文章: 161
註冊時間: 2010-09-17 09:20 PM
來自: 香港

文章楚狂 » 2011-04-06 09:07 AM

字典迷 寫:有本《元好問詩選》,199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在後記裡編者也談到遺山這種拗第六字的句法。編者引甪了許渾「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拗三、五字句式,對照說明詩人的創新之妙。字典小子不太敢拗句,總覺著詩老師會瞪眼縐眉頭。可是很喜歡拜讀詞長們這些分析的文章啊。


喜有同好來~~

元好問七律多拗句
讀後不禁手癢

其實拗句可讓詩家更自由,心中有拗救之法,忽覺前路大寬!
子夏曰: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歪解論語.
樂齋 詞長幸不怒也.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2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