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齋 寫:平洋者,太平洋之謂乎?
大作以"煙消瞬息"對"血染長廊",
蓋以時間之短,對空間之長也,對比強烈,甚見功力.
承蒙
樂齋詞長嘉言惠評,謬讚愧不敢當。
「平洋」乃開篇之際曾往鼎足對構思開始。後決定改首句為平白陳述,棄三足而僅以後兩句雙足對成篇。
「平洋」冠以「東望」,與「太平洋」只不謀而合,原無縮簡專名之意。
若夫對仗之議,忝謹略呈淺見。古漢語一辭多義者眾,每足以通文意、闡因果、顯邏輯。諸如「老吾老,
幼吾幼」、「先行行,後施施」等,今人許作轉品甚至文字遊戲觀。然同樣措辭,古人屢用不鮮,如
魚蝦泳水、飛鳥翔天般自然。彼不僅單音辭眾,同形異品者亦繁多。一字足堪概括今人句子整個概念。
便不假屈折,光換辭序也條理分明。類屬不亂,語態清晰。
或有謂不諳古語「轉品」規律者勿習古典詩對仗。如是說似流於固步自封。
轉品也者,初必源自古人熟言慣語。諒無所謂合法與否。先有習慣而後立名,乃人類語言發展自然軌跡。
辨古聯「正印」「轉品」之難,難在言似寡,意猶來。如「疑神否,應自然」之流水、「親娘嗟子食,
養父老吾身」之並列等,二聯俱容雙重甚或多重解讀,視乎語境和言者立意。來自第三者客觀陳述可以;
放諸二人對話可以; 用之單人慨嘆亦可以。雖未曾言明主語或冠以代詞,句意卻不無完整獨立。工與不工,
諒非單憑轉品角度定讞。古聯因類似特徵而活潑靈動,語境也就情態些微變動而引發無限情趣。
或曰古漢語一辭多義易惹混淆,為詩者一旦習慣「刻意模糊」、「因形害意」、「對仗往往易陷無情,
非李商隱之天份難有朦朧美」、「落得弄巧反拙」云云。小公子不嘗認同。蓋詩事之基本功每求語言修養,
進而涉獵體驗箇中文化,進而形成氣派、開創風格、領導風騷。
一如釀酒之用蒸餾法,同品對稱只屬浩瀚詩海萬法之一。論及對仗,辭類相對僅為蹊徑之一,絕非惟一達道。
一味探求甚類何品而求對,更易墮入因形害意之迷宮。
樂齋、楚狂二詞長之對仗立論精闢 (見雅集詩詞小講堂「淺議對仗之詞性」)。小公子極之贊同。鴻文讀來
津津有味。今外語修辭學辭類學說風行,然與古漢語話語現象、習性特點相比,並無一一對等之必然。
強求者恐自招困惑。
又,拜聆 杜碩敏詞長高見,小公子謝過。杜詞長似未釐清樂齋、楚狂二詞長觀點,還請細閱原玉,自會豁然。
不敬之處祈盼原宥。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