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五律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文章張大春 » 2010-11-02 09:00 AM

再謝樂齋詞長關注。

論書五律之十四,題趙孟頫〈膽巴碑〉,為駁柔媚之說

柧稜留蘊藉,毫末入融圓。
老練無煙火,澄明一海天。
菩提真卻藥,煩惱借參禪。
凝雪松枝健,世人多不傳。


﹡菩提卻藥語見膽巴師行跡。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張大春 » 2010-11-03 08:09 AM

論書五律之十五,題王鐸〈草書卷〉,明亡前一歲之作

橫戈捲長趯,揮匕狀飛虹。
跳擲臨喪亂,憂愁書咄空。
澈寒酣北海,孤僻盡南宮。
國破知何似,匆匆蔓草中。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張大春 » 2010-11-05 08:28 AM

論書五律之十六,題〈張猛龍碑〉,二王後二百年,逐字別鑄結密之勢,險且峻,北方之強歟。

明月顯處視,方碑書最真。
削端凝瘦骨,掉尾搏潛鱗。
深刻雲間壁,開張漠上塵。
龍興亦如此,萬化自由身。


﹡《世說新語‧文學第四》支道林語:「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曾小卓 » 2010-11-06 10:34 PM

八面趁婆娑,中鋒健似戈。
字看當下好,心得老更多。
帖法隨時變,詩情與墨和。
鍾王留禿筆,消我盪清波。

一二八句有點隨手,「帖法隨時變,詩情與墨和」 對得好!
第四句「更」字不能讀平聲。或可改作老來多。
曾小卓
會員
 
文章: 36
註冊時間: 2010-11-03 12:39 PM

文章張大春 » 2010-11-07 11:11 AM

曾小卓 寫:第四句「更」字不能讀平聲。或可改作老來多。


更字沒有不能平讀的道理,取更新之意。
自注平讀,即是平讀。君不讀平,當不勉強。唯「老來多」近俚略滑。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曾小卓 » 2010-11-07 01:14 PM

更作名詞或動詞當然可作平聲,如君說之「更新」,但「更新」用在「心得」上似乎有點怪。淺見莫怪~~
閒極生悲悲極笑,醒時欲醉醉時歌。
曾小卓
會員
 
文章: 36
註冊時間: 2010-11-03 12:39 PM

文章張大春 » 2010-11-08 01:10 PM

曾小卓 寫:淺見莫怪~~

既識其淺,則見怪不怪。 :lol:



論書五律之十七,題黃庭堅〈山預帖〉,於二王內擫外拓之側,另闢蹊徑,呈簸揚之勢,此帖可證。

食者能知味,習焉翻作書。
擔來山徑老,煮到芋芽舒。
非擫亦非拓,似耰還似耡。
江西新筆意,格物寫真如。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文章曾小卓 » 2010-11-08 01:37 PM

當下好對老更多,那更字按對仗的意思只能作更加多,從二十四敬去聲,強作平聲,變成更新多就對得不工了。

淺的東西不容易錯,有大路可走,不必尋僻巷蹊徑。哈哈。這系列寫得如此用心,珠玉滿盤,何妨精益求精~~
閒極生悲悲極笑,醒時欲醉醉時歌。
曾小卓
會員
 
文章: 36
註冊時間: 2010-11-03 12:39 PM

文章李雨 » 2010-11-08 06:27 PM

曾小卓 寫:當下好對老更多,那更字按對仗的意思只能作更加多,從二十四敬去聲,強作平聲,變成更新多就對得不工了。

淺的東西不容易錯,有大路可走,不必尋僻巷蹊徑。哈哈。這系列寫得如此用心,珠玉滿盤,何妨精益求精~~
律詩頷聯可採似對非對之藝術,腹聯則必工整.讀全唐詩則知後人有些平仄規則實未必如此.於是小輩我,知道的愈多時,就愈不敢在前輩欄內執一非他,更不敢以淺見要長輩精益求精.基本禮節乃溫柔敦厚.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文章樂齋 » 2010-11-08 08:02 PM

輩份之說,還望李詞長毋須太過拘泥。
網路上多用暱名,往往不知道螢幕對面的人,是詩壇耆宿或學界大老?所以我一向主張以禮發言,各抒己見,倒毋須排序論輩。縱然所論者為當代大家,亦自無妨。否則學淺輩低如我者,面對雅集如此多能手,焉敢發言?
不過,正因不知對方是何許人物,評論時我總抱持著學習的心情,不敢失了禮數。幾年下來,倒也收穫頗豐。

又,"心得老更多"之"更"字,我讀作"更變"之"更",意近"翻","轉",未知當否?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4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張大春 » 2010-11-08 10:28 PM

樂齋 寫:"心得老更多"之"更"字,我讀作"更變"之"更",意近"翻","轉",未知當否?


是的。樂齋會心人。

「更」本有「變」義,的是確解,「變更」一詞即然。
一般古體詩中若用到去聲的「更」,當然也有「益加」之義,
如,王之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也)。

但是,像劉長卿(一作皇甫冉)〈登萬歲樓詩〉:
「聞道王師猶轉戰,更能談笑解重圍。」
這裡的去聲「更」字就是作「豈」解。

另外:「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這裡的去聲「更」字則作「竟」字解。

在詩裡面,這些讀去聲的「更」字反而不像尋常家人語中那樣作「益加」解,
也才凸顯了文言詩反覆錘鍊、琢磨的素質。

我既然說明是平讀,就是以「變」、「翻」的意義解「更」,
人若必要說這裡不能讀平,只能讀去,
甚至還要這讀去聲的「更」字只能表示「益加」之義,
是不是除了淺,還犯妄呢?
最後由 張大春 於 2010-11-08 11:2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張大春
會員
 
文章: 1061
註冊時間: 2006-12-03 12:08 A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