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眺 五绝

此地歡迎古典詩詞新秀發表初學作品﹐請多加油!

版主: 李德儒, 一善

Re: 晚眺 五绝

文章楚狂 » 2013-01-26 12:03 PM

關於「壇」字,可否代家鄉?
提供一則個人筆記作為參考;鄙人曾到央圖(今稱國圖)翻查各地方誌,搜索所需資料。
舊時地方縣治,多於城西、北等處設有「厲壇」,由地方派員祭祀。
什麼叫「厲壇」?
按《明史‧禮志》記載:「厲壇,泰厲壇祭無祀鬼神。」洪武三年定制,京都祭泰厲,設壇於南京玄武湖中,歲以清明、十月朔日遣官致祭。
清沿明制,從中央至地方,均設「厲壇」由官員率民定期祭祀;春祭清明、秋祭中元、冬祭十月朔日(初一)。因此台灣地區,在清代的行政體制下,有台灣府的「郡厲壇」,及各地方縣治的「邑厲壇」。
所以,「無人祭祀的鬼神」受祭之處,即曰「厲壇」。至於清代因移民祖籍差異之分類械鬥、或日後的抗爭義舉,各地方鄉鎮級的亦各有地方的「祭厲」所在;如中部的鹿港、桃竹苗地區,都有。性質與台灣地區的「有應公廟」、「義塚」、「義民廟」類似。
漢文化「祭厲」的意義,乃《春秋左傳》:「鬼有所歸,乃不為厲。」本義所在。

話說回「詩」,古代上至中央,下至地方,有「祭厲」之習俗,「祭厲」所在,即為「厲壇」;考諸各地方志、及所載輿圖,皆有記載及編繪。
但是否可簡為「鄉壇」以代「故鄉、家鄉」?存疑。
蓋家鄉、故鄉,親人朋友、鄉情風俗之所繫存;「壇」者,按《說文》義:「祭場也」。
「以偏概全」則有所失。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晚眺 五绝

文章冬夏 » 2013-01-26 12:46 PM

多謝楚狂詞長蒞臨賜教!為求一字,鞍馬勞頓,辛苦了!上茶!
廷玉詞長亦是吾諍友,以後應繼續爭論為妙!只是做到鬥而不破就好。亦奉茶!

鄙人此一五絕,得遇諸多高人惠顧賜教,甚是感激!香茶一並奉上!然我個人還覺第三句與第四句銜接不暢,想繼續改之。請詞長們繼續指正!

一嶼且偏安,微星半月寒。
冥冥天幕裡,皓首望鄉難!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冬夏
會員
 
文章: 1762
註冊時間: 2012-03-12 04:32 PM

Re: 晚眺 五绝

文章李廷玉 » 2013-01-27 12:01 AM

拜讀 楚狂詞長所為解說 受益匪淺 深謝
關於壇字 尚有不明所以之處 盼獲 楚狂詞長指導
壇字古意原為祭壇 今日引申意為平臺 如花壇 講壇 論壇 議壇等皆是 皆無祭祀之意 望鄕之壇是否習用為一事 如何理解又為一事
可以是望鄉之平台
不必強解為望鄉之祭台
寫詩未必逢用壇字皆自動從祭壇為解也
正所以避以偏概全者也
尤其望鄕之壇既非習見 解者何可強以之為祭壇而不問作者之始意為何?
此廷玉不解於詩評方法者 不啻強以己意加諸作者?
如果以望鄉之壇非習用語為由建議作者修改 與以之為祭壇而建議修改不同
就望鄉之情而言 評者了無不忍為言之感 此正所以在下認為評者不夠厚道之所在
至於望鄉之壇與鄕壇有異 猶其餘事也
重提不同看法 惹人不快之處 罪過罪過
絮叨過多 尤望冬夏詞長海涵
廷玉拜啟
李廷玉
會員
 
文章: 1326
註冊時間: 2012-08-18 01:16 PM

Re: 晚眺 五绝

文章李德儒 » 2013-01-27 04:11 AM

李廷玉 寫: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人非李杜 孰主吟哦
來者是客 傲慢是魔
能評者寡 受評者多
聞善則喜 指誤休苛
日月有蝕 君子如何
當家不易 首重謙和

再次向冬夏詞長致歉 在下惹李版主不快 復惹風雲版主不快 於此請罪
廷玉再拜奉聞

廷玉詞長,我沒有不快之處,沒有討論,沒有進步。
只要不涉及人身攻擊,政治和宗教的爭拗,其他的無傷大雅。

我在這裡,十多年來,都說:我不是聖人,說的不一定是對,只是盡了自己的力量去做。也從不喜歡和人爭一日之長短,版主的責任,除了盡自己能力去看別人所寫的東西外,最主要是注重版上和氣,這更是我們重要的職責。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Re: 晚眺 五绝

文章楚狂 » 2013-01-27 08:40 AM

李廷玉 寫:拜讀 楚狂詞長所為解說 受益匪淺 深謝
關於壇字 尚有不明所以之處 盼獲 楚狂詞長指導
壇字古意原為祭壇 今日引申意為平臺 如花壇 講壇 論壇 議壇等皆是 皆無祭祀之意 望鄕之壇是否習用為一事 如何理解又為一事
可以是望鄉之平台
不必強解為望鄉之祭台
寫詩未必逢用壇字皆自動從祭壇為解也
正所以避以偏概全者也
尤其望鄕之壇既非習見 解者何可強以之為祭壇而不問作者之始意為何?
此廷玉不解於詩評方法者 不啻強以己意加諸作者?
如果以望鄉之壇非習用語為由建議作者修改 與以之為祭壇而建議修改不同
就望鄉之情而言 評者了無不忍為言之感 此正所以在下認為評者不夠厚道之所在
至於望鄉之壇與鄕壇有異 猶其餘事也
重提不同看法 惹人不快之處 罪過罪過
絮叨過多 尤望冬夏詞長海涵
廷玉拜啟


我只是從「壇」字造字原理原義去討論這個字。
再從作者原意去討論「望鄉壇」的用法,是否合常。

至於要「登壇」望鄉,如按古人「習慣」,必高處也。因故鄉在遠處,「登高」始能望遠。
現代人要「思鄉」、「望鄉」,不時興「登高」、「登樓」、「登臺」,用指頭就搞定。
按現在用法,「壇」字雖有「高臺」之說,但亦有「矮臺」之說;同樣也有不是「土臺」之用。
例見《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壇】字條:「天壇」、「花壇」、「文壇」之辨。

「漢字」文字組合,本有其妙;單就作者原創「望鄉壇」三字可析作「望鄉」之「壇」,亦可視作「望」見「鄉壇」。至於本意為何?那是作者本心,眾人強來吹皺一池春水。只是「原創」要「合常」,若不精確則使眾人「望文生義」,徒增口舌之擾。
例如,台灣彰化縣花壇鄉,可否於近體詩作中省作「壇鄉」以入七陽韻?

「壇」字,《說文》:祭場也。壇之言坦也。一曰封土為壇。
《說文解字》:祭壇場也。祭法注:封土曰壇,除地曰墠。楚語:屛攝之位,壇場之所。韋注:屛攝,為祭祀之位也。除地曰場。《漢孝文帝紀》:其廣增諸祀壇場珪幣。師古曰:築土為壇,除地為場。

個人舉與「鄉邑」有關之「厲壇」一詞,係存在於漢文化地區之習俗與建物,台灣亦存在多有,只不過現代人習見而不明其所源。一個「具體」存在於各鄉邑的「壇」,是否可代表「故鄉」,故存疑。
此說亦非作者本意。
因此就「望鄉壇」一詞,是否合乎人常之用,是存疑的。


【上平14寒】韻部,不是個「窄韻」,從中挑出「壇」來押尾韻,不免有「湊韻」之嫌。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晚眺 五绝

文章李廷玉 » 2013-01-27 08:53 AM

再謝楚狂詞長開示 受教甚多
廷玉百拜
李廷玉
會員
 
文章: 1326
註冊時間: 2012-08-18 01:16 PM

上一頁

回到 新秀鍛鍊場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5 位訪客